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勝境

盤江 在州北二十里。源發新興,經曲江,眾流所會,為阿迷、彌勒分界處。按《明通志》:「瀰漫浩蕩,亦為十八寨,彝人出沒隔限要路。」

摩沙勒江 ,源自大理白崖,經州東南八十里,入元江。秋潦有瘴。

樂榮河 ,源出異龍湖,至建水為瀘江,入於閻洞,出州西,東會盤江,下廣西府。

清水河 在治南。自南洞流出,環抱州城,會於盤江,為州之向水。

渾水河 在治西南。自閻洞流出,繞漾田山前,仍入山腹,紆曲至冰泉山下,合清水河,是為東河,亦名樂義河。

水頭洞 在州南四十里。水從洞出,灌溉大莊田畝。遇水漲即出,水小不得溢。土人曾鑿洞門石以疏水,方鑿,復長如故。

靈泉 在日衝山麓。源自通海,澄泓為沼。舊有亭其前,夏日坐可忘暑。

溫泉 「嬾盤寨前,離城三十里,渾水河流之,旁有石洞,泉從中出,溫然可浴,清潔可鑑,入河乃濁。」

清水塘 :在治西三十里,據群山之腹,漣漪為沼。方圍半里,水深清澈,旱亦不涸。

渾水塘 :在治西北五十里。

冰泉 在州西南四里。水淨且冰。

火井 在州東北三十里。其水溢出於田,常有煙氣,投以竹木則火燃,夜則有光。

寧州

華蓋山 ,「在州北一里許。為州主山。」

恩永山 :在治西南五里。

展誥山 :在治西南十五里。

三台山 :在治西十里。

簪纓山 :在治南十五里。

愨頭山 :在治北六十里。

覆盂山 :在治東二十里。

翠屏山 :在治南三十里。

天馬山 :在治東四十里。

獅子山 :在治西北二十五里。

尖山 :在治西北五十里。

雙獅山 :在治南二十里。

呂公山 :在治西四十里。

玉泉山 :在治東六十里。

馬耳山 :在治南九十里。

象山 :在治東四十里。

觀音山 :在治西南九十里。

樓殿山 :在治東七里。

礐山 :在治南二十里。

陽暮山 即龍洞山。山腹有三洞,上洞崆峒,廣高如大廈,深入莫測。內巧石盤紆,如龍、如柱、如鐘磬,鏗然有聲。中洞亦廣闊,石如佛像。下洞有溪泉湧出,內多魚蝦,然水去來無時,人以為有靈物。山因夕陽倒影,金紫萬狀,故名。

木角甸山 在州備樂鄉一百三十里。舊出盧甘石,今閉年久。

西沙龍山 :在州老寨後大箐內,是土語呼「城」 為「龍」 ,土酋西沙所築,故名。

登樓山 在州東南二十里。高千丈,袤八十餘里。山頂有池,方百步,多集翠鳥,葉落水中,鳥即㘅去。按《明一統志》:「登之則遠近之景,舉在目前。」 昔蒙氏封為東嵎之神,有祠在焉。

萬松山 在州東九里,麓盤頂削,松林蒼翠。文筆山 在州南十里。多產蘭蕙。

碧玉峰山 在州北五十里,高八百餘丈,綿亙三十餘里,上有古廟,曰「碧玉神」 ,巖畔一石如鐘,又名石鐘巖。

彩鳳文峰 :在治南七里。

五老峰 :在治北六十里。

分水嶺 :在治北四十里。

雷音硐 在治南十五里。

靈巖硐 :在治北八十里。

婆兮江 在州東六十里。源自撫僊湖,入於盤江。

高河 在州東備樂鄉圓山頂上。周二百餘步,不涸不溢。昔人盜水灌田,風雷迅作。

瓜水 在州南浣江之北。經恩永山,過丁矣衝,會茶部「衝」 ,形如「瓜」 字,流入廣西府。

浣江 在治西二里。按「明《通志》」 ,「水從青龍潭流下,江岸綠樹春陰,士夫行客嘗於此餞別。」 恩永河 在治西南五里。按《明通志》,「舊名海眼泉,雖遇亢旱不竭。」

茶部沖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