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冷家壩 在縣南三里

金雞塘 在縣西七里

黃蓮塘 在縣東三里

萬斛塘 在縣南四里

馬糞塘 在縣東二里

賈旗塘 在縣北五里

廣通縣

蘇公壩      、「土官壩,俱習克嶺河。甸心壩      、趙家壩,俱三場舊河。」 「郭家壩      、羅家壩,俱瓦窯沖河。」 「梅家壩      、董家壩,俱雀哺河。」 「山旗壩、白土凹河  。李家壩、西門外河。」 馬家壩、大甸尾河  。金家壩、

石頭壩俱「南屯河  」 、「西屯壩。」

《捨資》官壩、俱捨資河。

南安州

烏龍寺壩     、「白沙泉壩。」

福興寺壩     、「西門外壩。」

回子路壩     、「橋邊壩。」

「上邑村壩     」 、「下邑村壩。」

力摩村壩     、「溪水崩壩。」

回子村壩     、「紅土坡壩。」

蘇家村大小壩   、羊舊村壩。

密康郎箐溝壩   、打草喇壩。

紫石沖壩     、阿力村壩。

鎮南州

大醫壩      。古矣達壩。

白土城壩     、姚沖「玉王壩。」

天成壩      、大谷堆壩。

木瓜村壩     、「五莊梅壩。」

苗村壩      、雙甸壩。

官莊壩

東堡塘 在州東三里

兩旗塘 在州北二里

東堡堰 在州東三里

西南二堰 :一在州西,一在州南。

兩旗壩 在州北二里

河洞壩 在州南十五里。前後二壩。

索廠壩 在州西二十里。

楚雄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楚雄縣附郭。

楚雄府城池 ,明洪武十六年建,高二丈五尺,厚一丈,周七里三分,池深一丈五尺。設六門:東曰「平山」 ,南曰「廣運」 ,西曰「德勝」 ,北曰「永鎮」 ,東南曰「德化」 ,西南曰「仁福。」 初,城築於爨蠻,洪武中,都督袁義謂「南山高峻近郭,寇據以臨城,是資敵也。」 因繪城山以上,御筆抹之,適當其巔,義遂改築焉,後漸圮。隆慶戊辰,分巡任惟鈞改築。萬曆二十八年東南圮兵道孟醇重修,崇禎五年同知竇敬禹復修,增高三尺,厚二尺。末年,土酋沙定洲圍城,副使楊畏知建敵臺十五座堅守,民賴以全。

皇清康熙五年,總兵馬寧、知府史光鑑修。十九年地。

震城崩

外州縣

定遠縣城「池 明洪武二十二年建,築土城。成化間甃以磚石,高一丈餘,周一里三分,池深六尺。明末圮。」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田元愷重修。按《縣志》,門三座

東曰「清平」 ,南曰「永安」 ,西曰「太和。」 北門閉,今新開,名曰「太平。」 建《真武》於上。東樓存,南樓廢,西樓亦廢。康熙四十年重修。

廣通縣城池 明萬曆四十五年,巡按御史毛堪檄知縣蕭惟馨建磚城,高一丈八尺,周三里三分,池深五尺。天啟元年,知縣劉之範修。明末流寇,燬城樓。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縣張京鍷、耿弘啟同修。按《府志》

四門:東曰「向陽」 ,南曰「南薰」 ,西曰「鎮楚」 ,北曰「拱極」 ,門各有樓。康熙十九年,地震崩壞。今止開東、西、南三門,北閉。

定邊縣城池 明成化三年,知縣祝子昌築土城,周二百餘丈,高一丈二尺,無池。今存廢址。按《縣志》,「建設與《通志》」 同,表以三門,門皆設樓。壬辰年地震傾圮。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牟從周重建土城一座,周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