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少室山,在河南府,連中嶽。

「翠微山」在西安府終南太乙觀。

《大隱山》,在明州慈谿縣天寶觀。

「白鹿山」在杭州天柱山,吳天師所隱。

大若巖,在溫州永嘉縣,貞白先生修《真誥》處。

山在萊州,《嶗》。山,仙公會真處。 「西白山,在越州剡縣,趙廣信上昇處。」

天印山,在昇州上元縣洞元觀,仙公行化處。

金城山在《雲中郡》。

「三皇井」在溫州仙巖山。

沃壤在海州東海縣,《二疏》修道處。

山總部總論

《孔叢子》。

《論書》

子張問:「《書》云『奠高山』,何謂也?」孔子曰:「高山五嶽,定其 差秩,祀所視焉。」子張曰:「其禮如何?」孔子曰:「牲幣之物, 五嶽視三公,小名山視子男。」子張曰:「仁者何樂於山?」 孔子曰:「夫山者巋然高。」子張曰:「高則何樂爾?」孔子曰: 「夫山,草木植焉,鳥獸蕃焉,財用出焉;直而無私焉,四 方皆伐焉;直而無私,典吐風雲以通乎天地之間,陰」 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咸饗,此仁者之所 以樂乎《山》也。

韓詩外傳

《論仁者樂山》

問者曰:「夫仁者何以樂於山也?」曰:「夫山者,萬民之所 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 方益取與焉。出雲道風,嵷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國 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於山也。《詩》曰:『泰山巖巖,魯邦 所瞻』。樂山之謂也。」

朱子語類

《地理》

或問「天下之山,西北最高。」曰:「然。自關中一支生下函 谷,以至嵩少,東盡泰山,此是一支。又自嶓冢漢水之 北生下一支,至揚州而盡江南諸山,則又自岷山分 一支,以盡乎兩浙閩、廣。」

《江西山》皆是五嶺贛上來,自南而北,故皆逆。閩中卻 是自北而南。故皆順。

閩中之山,多自北來;江浙之山,多自南來。

仙霞嶺在信州分水之右,其脊脈發去為臨安,又發 去為建康。

問:「岷山之分支何以見?」曰:「江出於岷山,岷山夾江兩 岸而行,那邊一支去為隴。」他本云那邊一支去為江北許多去處這邊 一支為湖南,又一支為建康,又一支為兩浙,而餘氣 為福建、二廣。

關中之山,皆自蜀漢而來,至長安而盡。若橫山之險, 乃山之極高處。

圖書編

《山總敘》

天在山中,《易》取《大畜》之象。夫山雖廣矣,大矣,畜天能 幾何哉?而聖人因象教人,則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 以畜其德」,殊有得意於山,天之外也。余於山而類編 之,得無《大畜》之意歟?嘗閱載籍,古人於一山一水各 有圖經,余深病載籍弗廣,見聞淺鮮,於殊方圖經未 獲全睹。類編輿地圖書,凡九州之沿革,畿省郡縣之 夷險、九邊之阨塞,四夷之疆域,悉圖而述之,蓋為國 計攸關也。然水與山一也,海且圖焉以萬里海防與 海運所關最重,河且圖焉,以河漕為當今急務。江且 圖焉,以江防亦非細故。乃獨略於山者,得非謂「嶽鎮 祀典」之外,山於國計無與哉?近偶遐想古今英傑挺 生,悉鍾山嶽之靈秀,非可以一方一事比也,山獨可 略耶?但《山志》散漫,遍詢藏書之家,亦視為贅疣,弗之 畜焉。今所得而錄者,不過千百中之一、二耳。且巖谷 勝境,多仙翁禪客假之以棲真、騷人逸士託之以寄 興,而記山遊者,又似縱好異之談,故其中所可圖而 書者愈鮮也。雖然,斯道在天地間何顯何藏、何常何 異?而多識以大畜者,必不為山所局也。是故峰巒之 嶙峋,聳拔天際,巖洞之邃杳,深入地中。奇奇怪怪,詭 異萬狀,非鬼神之工巧,何造物之不可常情測一至 此耶?噫醯甕井,天拘方曲,見睹山類之圖編,亦當為 之長一格云。故《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 而小天下。」

《論中國之山》

按朱子曰:「《河圖》言崑崙為地之中」,蓋中國至于闐二 萬里。于闐遣使來貢,自言其西去四千三百餘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