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5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臾為附庸之君,使主蒙山,祭山在東,故曰東蒙。後人 疑於東蒙之說,遂以龜山當蒙山,蒙為東蒙,而隱沒 龜山之本名。夫魯人頌其本國之山川,辭必審矣。故 今定蒙山為龜山,東蒙為蒙山,以復古焉。蒙山前有 陽口村,有玉皇廟,相傳即老萊子之故宅也。陽口,亦 山名。

按《山東通志山川》:「蒙山在費縣西北七十里,《書》蒙羽 其藝」,《詩》「奄有龜蒙」即此。又以其居魯東,名東山,所謂 東蒙也。山頂有白雲巖,產雲茶。宋瑯琊人賀元得道, 修真此山。

按《兗州府志山川》:「蒙山在費縣之西北七十里,西與 龜山相連,綿亙一百三十里。其北為蒙陰,其陽為費 縣,頂有白雲巖,釆石花為茶,其味芳烈。前有玉虛宮, 宮內有古松高數丈,其陰盈畝,亭如車蓋。其東為九 女關,西為紫金關,諸泉水皆出其下,流而入於沂。」《齊 乘》曰:「蒙山前陽口村有玉皇觀,相傳老萊子故宅也。」 陽口亦山名,其北為「平仙頂。」

按《費縣志山川》:「蒙山在縣北,以居魯,東曰東蒙,又曰 東山,綿亙百二十里,其東有掛仙橛、平仙頂,又東有 玉皇頂、望海樓,皆秀插雲表。」按蒙山舊志有七十二 峰洞三十六古剎七十餘所,龜蒙頂其最勝處,白雲 巖次之。計蒙山路有四關,一黃草關、一白馬關、一紫 荊關、一九女關。

按《青州府志山川》:「蒙山下有楊口村,有玉皇廟,相傳 老萊子故宅,今失其趾。」山延袤八十餘里,《禹貢》「蒙羽 其藝,山頂產雲芝茶,遠近珍之。」

按《蒙陰縣志山川》,蒙山在城南三十里,高二十里許, 周圍約有三百餘里,《禹貢》所謂「蒙羽其藝」即此。為本 縣八景之一,曰蒙山疊翠。

蒙山部藝文一

《東蒙山賦》
明·公鼐

有客問於余曰:「若之國有名山乎?」曰:「有。」曰:「何居?」曰:「為 蒙山。」曰:「是魯顓臾之蒙山與?」曰:「然。」曰:「嘻!先生欺余哉! 宇內之名山九,東方之岳鎮二,蒙不處一焉,是烏得 名?先生欺余哉!」曰:「子未睹其閎巨也。」客曰:「子詳而言 之,何如?」余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余請以略言之, 子亦略聽之。原夫麗山氏之分布元氣也,觀其次序, 「相其經緯,產生山谷,以育萬類。」其在神州中土則震, 帝之攸出也,天孫之攸居也。於是五岳之首生焉,命 名曰《岱宗》。岱宗之亞,爰及東蒙,神禹因之以藝淮徐, 魯公有之以荒大東。顏母鍾之以誕聖,尼父登之以 命名。培塿敖巨,丘阜雲亭,拱乾儀而作柱,亙坤維而 處中。在奎之野,則上天之武庫也;在魯之分,則九州 之奧區也。推其方位,則青帝、重華之司理也;稽其疆 域,則少皞、大庭之封殖也。瑯琊在其東,則秦臺之隆 崇焉。徂徠在其西,則竹溪之幽勝焉。大峴處其北,則 穆陵之嶮巇焉。鄒嶧處其南,則書門之空洞焉。雄都 巨鎮,名山大川,千百萬億,綿絡周環,孔穴相通,縷脈 相連,輪囷堙塞,融結「彌漫,積德宣氣,會於茲山。其廣 數百里,其高八千尋,左青右兗,襟淄帶澠,向淮之陽, 背濟之陰,首飲東阬之麓,尾入長河之津。其峰七十 有二,其洞三十有六,內絕涯際,外峙嶙峋,控中華而 跨江表,履海岳而戴星辰。上則朦朧邈忽,溟涬漫漶, 含霧出雲,侵極歷漢;下則香雨芝露,瑤石玉林,紆譎 突敻,鬱嵂陰森,冠以香鑪之形,環以向背之勢,界以 瀑布之流,藏以洞天之祕,霍以祛塵之風,周以廣野 之氣。竦岫懸崖,殊態奇致。層峰疊巒,參差膠盭,四序 隔閡,日月虧蔽。亭午方中,羲和絕晷,薰夏炎蒸,凝沍 淒飆,巑岏崒嵂,巀㠔巃嵷。凌列缺兮吸沆瀣,憑歊歔 兮窺鴻濛。絡繹兮盤旋而鱗次,趨走兮端」拱而朝宗。 澹兮雲中之垂翠黛,幻兮天際之駕長虹。玲瓏虛透, 若珠光之在夜;菁蔥明麗,若蓮花之在空。危石絕礐, 嶔崎崩騰,离离齒齒,磊硌縱橫。立如砥柱,峭如銛鋒。 隱如伏虎,突如驚龍。燦爛如雲霞之興蔚,起沒如波 濤之澒溶。飛泉萬仞,急湍千尺。下臨九旋之淵,上倚 蝯眩之壁。批巖赴壑,衝流激石,響同雷轉,撒若雪集。 濺沫濛鬆。泌泌潝潝,滂濞砏汃,洶湧沕潏,初漫汗而 《紆餘》又湢。㳁而淢汨浟湙汪浵,瀺灂滴瀝。長輸遠逝, 機發飆疾。流為祊汶,匯為雷澤。底無潛甲,上無寧翼。 遐視逖聽,恬愉懰慄。擊節揚音,倏驚倏懌。於是有神 蛟奮鬣,赤螭振鱗。元駒白驥,潛巖處深。文魚鮮鯽,煩 黟紛紜。洧泉之鯉,濯波之鱏。鯿魴鰍鱔,鱒鱧鱣箴。噞 喁沸鬱,攢聚浮沉。鉛松怪石,青濛五雲雙飛比目奉 符獻珍藻玉瑊。丹堊瑉琳,㻬琈青碧,琥珀斑璘,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