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1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商英題云:「白蟒化龍歸海去,巖中留下老頭陀。」事與 龍洞同。

郭璞墓,在金山之西。日本使臣中心叟題曰:「水底有 天行日月,墓前無地拜兒孫。」

善財石在山之東南水中,亦名鶻嶺,宛然瞻禮之狀。 道遐題:「妙高臺畔有時見,疑是善財參德雲。」

盤陀石在洞前,蘇子瞻與佛印禪師常談于此。 「臥龍石」此石在石簰山前,隱于水底,舟觸自壞,特立 險竿,以警過往者。

龍井即中泠泉。其泉在郭璞墓前,因有「三禁」之說。又 當漩波險峻難汲,以井易之,其水亦佳。

覺岸,在砥柱東,泊舟處。明許少華題云:「幾時登覺岸, 為我發塵蒙。小華山人重勒石。」

信磯在聽潮軒前。昔人呼黿處,以浮玉山,隨波出沒, 潮汐不爽。

龍門,在筆架山之右。相傳龍宮在下。

鶻嶺,即《善財石》也。

「澤心寺」,東晉時名。趙孟頫謂元帝時,《虞集》謂明帝時, 未詳孰是。

龍游寺以其狀若游龍出水。宋天禧初,真宗夢游以 飛白書「游龍禪寺」四字賜之。寺僧表求舊額,改曰「金 山龍游禪寺。」

《大雄寶殿》,按天下叢林正殿咸稱大雄,大者包含萬 有,雄者攝伏群魔,寶者乃三寶也,皆歸此殿傳持正 法,我佛威力雄鎮大千也。此殿曾遭宋元兵火,已廢。 明正統間,徽郡祁門汪克明客京口,嘗登是山,見殿 宇傾頹,非尊佛之道,遂傾囊鳩工重建。汪艱于子嗣, 因修建叢林,普濟急難,樂善勇為,後遂子孫殷富,代 「不乏科。」

「天王殿,在大雄殿之前。天順壬午,都綱弘䨙重建。正 德庚辰,御用太監馬俊重修」,後復傾弛。今重建本殿 兩間,永禁不可豎碑,有傷風水,闔寺咸知。

祖師殿,在大殿右。明成化年,住持安溥重建。

伽藍殿,在大殿左,舊名「水府殿。」正統丁卯,都綱弘䨙 重建。正德辛未,住僧重建。

大悲殿在半山之間。永樂間,太監鄭和浮海至大洋, 空中現千手觀音,得無風波之險。于是命工塑所見 像,造殿于茲,祀之。正德戊寅,尚膳太監李和奉使浮 梁至清河,夜夢此殿頹,重建。

彌勒殿,在大徹堂後。

大徹堂,即古曉堂也。宋建炎,臨濟正宗佛果勤禪師 結制山中,一夜悟十八位高賢,如佛智、佛海、徹菴、或 菴瞎堂、瞎石等,遂更名「大徹堂。」至後,此堂傾墜。今重 建大徹禪堂五間,上下樓閣。樓上為古曉堂,作法堂; 樓下為參禪堂。

三禁堂,宋別峰印禪師主金山,入定,神遊水府,龍有 所告出,建此堂。「三禁」者,以其不載鐘樓,鳴大鐘,不推 轉輪藏,不渡石簰,汲中泠水,皆神龍所忌,始知山下 有龍宮焉。

永安堂:在大雄之南。宣德年,住持道瀾建。正統年,主 僧弘滋重建。中書舍人金湜扁,今廢。

泳思堂此山有上司官長迎送,設席在大佛殿,褻慢 佛天,此心不忍,故設此堂作公館,則佛殿得以清淨, 功德福澤無窮。命題為《泳思》,以此。

淨居堂,在永安後。癸巳歲,長沙鄺宗舜為濟公藏修 題扁。「淨居」,乃梵天宮名,以其超六慾,絕聲色也。今廢。 玉鑑堂,王安國為佛印禪師題,或名「玉帶堂」,今廢。 浮金堂,在寺之中,宋徐元用嘗邀子瞻同遊,賦詩處, 今廢。

悟心堂在「妙高臺」下。景泰間,寧諼重建,今廢。

至遊堂,元祐年,寶覺禪師建,蘇學士為記,今廢。 雄跨堂,乾道初,淮東路總管洪适題額,今廢。

觀瀾堂在祖師殿後。成化間,僧安賢建,今改為「三官 殿。」

海月堂「在《中泠亭》」後,今廢。

「黃鶴樓」原係《郭璞祠》基,今建此樓。

海嶽樓在永安之右,正德唐都綱惠鑾建,郡守滕謚 題。

「華藏樓」:「在天王殿左。崇禎癸巳,住《僧成理》建。」

待月樓在永安之左。嘉靖年,主僧圓濟建,今廢。 水陸樓在大徹禪堂左。明住僧晉雲建,便供「水陸道 場。」

善財樓在妙高峰右。宋僧衡適中建,今廢。

涵虛樓在聽潮軒左。正統間,都綱弘䨙建,郡守姚堂 題扁。

枕江樓「在天王殿」左,今廢。

《聽江樓》:

《散玉樓懷劬》題,今廢。

拱都樓洪有聲題,「今廢。」

寶光樓僧定越建,後孫都綱深奧,遷一分住朝陽門、 郭家坡、「長生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