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識水所從出。疏:釋曰:上澮水所入,更無注入,故云直至於川。云「識水所從出」者,據澮水出注入川處,諸澮既多,當各記水所出之處,著其名,使人言有所稱謂者也。

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間,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 涂焉。

通其壅塞。釋曰:此言同間有澮,澮水入川,其川是自然而有,又非平地而出,必因山間有之。又大川不可輒越,巡川必當有涂,地勢然也。言「通其壅塞」者,川與涂皆是通其壅塞也。

《爾雅》

《釋地》

魯有《大野》。

今高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是也。此下至「周有焦護」,釋十藪之名也。《禹貢》徐州云:「大野既豬。」《地理志》云,大野澤在山陽鉅野縣北,鉅即大也。由其旁有大澤,故縣以鉅野為名。哀公十四年《左傳》云「西狩于大野」,以其澤在曲阜西,故云西狩也。郭云「今高平鉅野縣」者,東晉時鉅野屬高平郡,故與《志》不同。凡注言「今」者,皆謂東晉時也。

晉有《大陸》。

今鉅鹿「北廣河澤」是也。孫炎曰:「廣河猶大陸,以地名言之,近為是也。《禹貢》冀州云:『大陸既作』」,是也。案定元年《左傳》,「晉魏獻子田於大陸,焚焉,還卒於甯。」杜預注,嫌鉅鹿絕遠,疑此田在汲郡吳澤。甯,今修武縣,近吳澤。計此二澤相去甚遠,亦得言大陸者,以其廣平曰陸,但廣而平者則名大陸,故異所而同名也。澤雖卑下,旁帶廣平之地,故統名焉。

秦有楊陓。陓於于反

今在扶風汧縣西。《周禮》冀州云:「其澤藪曰楊陓。」鄭注云:「所在未聞。」又雍州云:「其澤藪曰弦蒲。」鄭注云:「在汧。」案《地理志》:汧吳山在西。古文以為汧山北有蒲谷鄉弦中谷。雍州藪,今注亦云「在汧」,然則《周禮》弦蒲即此楊陓也。

宋有孟諸。

今在梁國睢陽縣東北。《周禮》:「青州,其澤藪曰望諸。」鄭注云:「望諸,明都也,在睢陽。」《禹貢》豫州云:「導菏澤,被孟豬。」《左傳》亦作孟諸。文不同者,聲轉字異,正是一地也。

楚有「雲夢。」

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周禮·荊州》云:「其澤藪曰雲瞢。」鄭注:「云:雲瞢在華容。」《禹貢》「云雲,土夢作乂。」《昭公三年左傳》:「楚子與鄭伯田于江南之夢。」又定公四年,「楚子涉睢濟江,入于雲中。」杜預云:「南郡枝江縣西有雲夢城,江夏安陸縣東南亦有夢城。」或曰:「南郡華容縣東南有巴丘湖,江南之夢也。」雲夢一澤,而每處有名者,司馬相如《子虛賦》云:「雲夢者,方九百里。」則此澤跨江南北,亦得單稱雲,單稱夢。瞢即夢也。

吳越之間有具區。

今吳縣南太湖,即震澤是也。《周禮揚州》云:「其澤藪曰具區。」鄭注云:「在吳南。」《地理志》云:「會稽吳縣,故周泰伯所封國也。」具區在西,古文以為震澤。《禹貢》揚州云:「三江既入,震澤底定。」是也。

齊有《海隅》。

海濱廣斥。此《營州藪》也。云「海濱廣斥」,《禹貢》文也。孔傳云:「濱,涯也。」言復其斥鹵。按《說文》云:「鹵,鹹地也。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海畔迥闊,地皆斥鹵,故云廣斥也。

燕有《昭余》祁。

今太原鄔陵縣北《九澤》是也。《周禮》:「并州,其澤藪曰昭余祁。」鄭注云:「在鄔。」《地理志》云:「鄔九澤在北,是為昭余祁。」并州藪是也。

鄭有《圃田》。

今榮陽中牟縣西「圃田澤」是也。《周禮》豫州云:「其澤藪曰圃田。」鄭注云:「在中牟。」《地理志》云:「中牟圃田澤,在西豫州藪。」僖三十三年《左傳》云:「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又《詩·車攻》云:「東有甫草。」鄭元以為甫田之草,皆謂此也。

周有焦護。

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孫炎云:「周,岐周也。」《詩·六月》云:「玁狁匪茹,整居焦護是也。」時人謂之瓠中也。

《釋水》

《湀》闢流川。

通流。《說文解字》云:「川,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畎澮距川』。」言深濬畎澮之水會為川也。《釋名》云:「川,穿也,穿地而流也。」然則湀闢者,則通流大川之別名也。

《過辨回川》。

旋流。回,旋也。言川水之中,有回旋而流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