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目錄

 川總部總論

  禮記學記

  管子水地篇

  程大昌禹貢論總敘 九河九江論 三江沱潛論

  禹貢山川地理圖雍梁荊三州貢道相因圖敘說 兗青徐揚四州貢道相

  因圖敘說

  朱子文集答程泰之 答李季章 答董叔重 偶讀謾記 記山海經 九江彭

  蠡辯

  圖書編總論中國之水 金陵諸水圖考 荊揚諸水論 議疏山東水道

  廣治平略輿地要區

山川典第一百九十八卷

川總部總論

禮記

《學記》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 謂《務本》。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者,言三王祭百川之時,皆先祭河,而後祭海也。或先祭其源,或先祭其委,河為海本,源為委本,皆曰川也。故總云「三王之祭川。」源、委,謂河海之外諸大川也。「此之謂務本」者,先祭本,是務重其本也。本小而後至大,是小為大本。《正義》曰:皇氏以為河海之外,源之為委也,今依用焉。或解云:「源則河也,委則海也。」申明先河而後海,義亦通矣。

管子

《水地篇》

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美惡賢不肖愚俊 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 「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 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 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 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 居。準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質也;淡也者, 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 非得失之質也。是以無不滿,無不居也。集於天地,而 藏於萬物,產於金石,集於諸生,故曰「水神。」集於草木, 根得其度,華得其數,實得其量,鳥獸得之,形體肥大, 羽毛豐茂,文理明著。萬物莫不盡其「幾。反其常者,水 之內度適也。」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 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 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 華光澤,並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摶徹遠,純 而不殺,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 《九德出》焉。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 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鹹主肺,辛 主腎,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後生肉,脾生膈,肺 生骨,腎生腦,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為九 竅。脾發為鼻,肝發為目,腎發為耳,肺發為竅。五月而 成,十月而生,生而目視,耳聽心慮。」夫目之所視,非特 山陵「之見也;察於荒忽;耳之所聽,非特雷鼓之聞也; 察於淑湫;心之所慮,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 修要之精,是以水集於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為人, 而九竅五慮出焉,此乃其精也。」精麤濁蹇,能存而不 能亡者也。伏闇能存而能亡者,蓍龜與龍是也。龜生 於水,發之於火,於是為萬物先為禍福。正龍生於水, 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則化如蠶蠋,欲大則藏於天, 下欲上則淩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變化無日,上 下無時,謂之神。龜。與龍伏闇,能存而能亡者也。或世 見,或世不見者,生蟡與慶忌。故涸澤數百歲,谷之不 徙,水之不絕者,生慶忌。《慶忌》者,其狀若人,其長四寸, 衣黃衣,冠黃冠,戴黃蓋,乘「小馬,好疾馳,以其名呼之, 可使千里外,一日反報。」此涸澤之精也。「涸川之精者, 生於蟡。蟡者,一頭而兩身,其形若蛇,其長八尺,以其 名呼之,可以取魚鱉。」此涸川水之精也。是以水之精 麤濁蹇,能存而不能亡者生。人與玉伏闇,能存而亡 者蓍。龜與龍,或世見或不見者蟡與慶忌。故人皆服 之,而《管子》則之;人皆有之,而《管子》以之。是故具者何 也?水是也。萬物莫不以生,唯知其託者能為之正。具 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 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產也。何以知其然也?夫 齊之水道,躁而復,故其民貪麤而好勇;楚之水淖弱 而清,故其民輕果而賊;越之水濁重而洎,故其民愚 疾而垢。秦之水泔冣而稽。」𡌧滯而雜,故其民貪戾,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