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善」矣。又東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右合蒙、陰 二水,水出蒙陰山,東北流。昔瑯琊承宮避亂此山,立 性好仁,不與物競。人有認其黍者,捨之而去。其水東 北流入沂。沂水又南逕陽都縣故城東,縣故陽國也。 齊同盟,齊利其地而遷之者也。漢高帝六年,封將軍 丁復為侯國。沂水又南與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陰, 東流逕陽都縣南,東注沂水。沂水又左合溫水,水上 承溫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南過琅邪臨沂縣東,又南過開陽縣東。沂水南逕 中丘城西。《春秋?隱公七年》「夏,城中丘。」《左傳》曰:「書不時 也。」沂水又南,逕臨沂縣故城東。《郡國志》曰:琅邪有臨 沂縣,故屬東海郡。有洛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陽縣 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洛水所出。應劭《地理風 俗志》曰:武水出焉,蓋水異名也。東流逕蒙山,下有蒙 祠。洛水又東南,逕顓臾城北。《郡國志》曰:縣有顓臾城。 季氏將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社稷之 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便近於費者 也。」洛水又東南流,逕費縣故城南。《地理志》東海之屬 縣也。為魯季孫之邑,子路將墮之,公山弗擾師襲魯, 弗克。後季氏為陽虎所執,弗擾以費畔,即是邑也。漢 高帝六年,封陳賀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順從也。許 慎《說文》云:「沂水出東海費縣,東西入泗。從水斤聲。」呂 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東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 言東南趣也。皆為謬矣。故世俗謂此水為小沂水。洛 水又東南逕祊城南。《春秋?隱公八年》,「鄭伯請釋泰山 之祀而祀周公,使宛歸泰山之祊而易許田。」杜預《釋 地》曰:「祊,鄭」祀泰山之邑也,在琅邪費縣東南。洛水又 東南流,注於沂。沂水又南逕開陽縣故城東,縣故鄅 國也。《春秋左傳昭公十八年》,「邾人襲鄅,盡俘以歸。鄅 子曰:『余無歸矣』。從孥于邾。」是也。後更名開陽矣。《春秋· 哀公三年》經書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者是 矣。縣故琅邪郡治也。

又東過襄賁縣東,屈從縣西南流,又屈南過郯縣西。 《魯連子》稱:「陸子謂齊湣王曰:『魯費之眾臣,甲舍於 襄賁者也』。」王莽更名章信也。郯,故國也,少昊之後。《春 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魯,公與之宴。昭子叔孫婼問 曰:『少昊鳥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黃帝炎 帝以雲火紀官,太皞以龍紀少皞瑞鳳鳥統歷。鳥官 之司,議政斯在。孔子從而學焉。既而告人曰:『天子失 官,學在四夷者也』』。」《竹書紀年》:「晉烈公四年,越子末句 滅郯,以郯子鴣歸。」今竹書紀年晉烈公六年於越子朱勾伐郯以郯子鴣歸縣故 舊魯也,東海郡治。秦始皇以為郯郡,漢高帝二年,更 從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又南過良城縣西,又南過下邳縣,西南,入于泗。《春 秋左傳》曰:「昭公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吳子辭, 水道不可以行,晉乃還。」是也。《地理志》曰:「良城,王莽更 名承翰矣。」沂水于下邳縣北,西流分為二水,一水于 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 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間以為圮。昔張子房遇黃石 公於圮上,即此處也。建安二年,曹操圍呂布於此,引 沂、泗灌城而擒之。

按:《魏書 地形志》,「魯郡魯。」二漢、晉屬。有牛首亭、五父 衢、尼丘山、房山、魯城、叔梁紇廟、孔子墓廟、沂水、泗水。 下邳郡下邳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沂水巨川 神祠。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沂水出沂州沂水縣艾山, 南至下邳西南入泗。《禹貢》徐州「淮沂其乂。」《職方》「青州 浸。」曾氏曰:「徐州水以沂名者非一。」酈道元謂「水出尼 丘山西北,逕魯之雲門,亦謂之沂水;水出泰山武陽 之冠石山,亦謂之沂水。」《禹貢廣記》曰:「沂水經下邳縣, 分為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經城東,屈曲」 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

按:《金史地理志》:「邳州下邳。」有沂水。

兗州「曲阜。」宋名「仙源。」有沂水。

按圖書編《沂水考》,鄭康成云:「沂水出沂山。《水經》云:『出 蓋縣艾山』。道元則曰:『沂有二源,一出柞泉山,一出魚 窮山』。」余按今蒙陰縣東北地名南河川,小阜之下有 曰狗泉,此沂源也。東南逕馬頭固山,有泉東流與之 合,北望沂山五十里,殊無別源。據《周禮》,沂山因其水 得名。康成又齊之大儒,不應有誤,疑沂山水源古流, 「今竭耳。」沂水過馬頭固,南流,逕蓋縣故城,又南至沂 水縣城西,又南至河陽村,桑泉水西來入焉。《道元》云: 「桑泉水出五女山,南流納堂阜水,即今蒙陰東北憚 阜、大水二河也。」又南合蒙陰水,通名為汶河,東注沂。 沂水又南逕諸葛城,又南逕王祥墓,孝感水入焉。其 水出墓西戚溝湖,剖冰躍鯉之地。又南至沂州之城 東,小沂水西來入焉。小沂出蒙山西,東過費縣神山, 納祊水。祊水出縣南關陽川,至沂州西,分為涑水,涑 自州城西,小沂自城北,俱入沂。宋慶曆間,《沂州修城 碑》云:「大小二沂,環流外轉。而小沂尤湍于西北,平日 波如簟紋,清淺可愛,及山雨水至,如百萬陣馬,摩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