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2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則荊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 備欲自圖蜀,拒答不聽,曰:「益州民冨土彊,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偽,未必盡忠於操。今暴師於蜀、漢,轉運於萬里,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 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 也。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往潺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遙聞曹公將遣鍾繇等向漢中 討張魯,內懷恐懼。別駕從事蜀郡張松說璋曰:「曹公 兵彊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禦 之者乎?」璋曰:「吾固憂之,而未有計。」松曰:「劉豫州,使君 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 破。魯破則益州彊,曹公雖來,無能為也。」璋然之,遣法 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正因陳益 州可取之策。

《吳書》曰: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納,盡其慇懃之歡。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 ,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圖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也。

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入益州。 至涪,璋自出迎,相見甚歡。張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謀 臣龐統,進說便可於會所襲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 可倉卒。」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先主亦推 璋持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 又令督白水軍。先主并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 甚盛。是歲,璋還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 恩德,以收眾心。明年,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 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 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 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 也。」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寶,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 其餘皆給半。

《魏書》曰:備因激怒其眾曰:「吾為益州征強敵,師徒勤瘁,不遑寧居。今積帑藏之財,而恡於賞功,望士大夫為出死力戰,其可得乎?」

張松《書》與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 去乎?」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及己,白璋發其謀。於是 璋收斬松,嫌隙始搆矣。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 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 之。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 井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璋遣劉 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 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泝 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 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十九年夏,雒城破。

《益州耆舊雜記》曰:劉璋遣張任、劉璝率精兵拒捍先主於涪,為先主所破,退與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鴈橋,戰復敗,禽任。先主聞任之忠勇,令軍降之,任厲聲曰:「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 乃殺之,先主歎息焉。

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

《傅子》曰:初,劉備襲蜀,丞相掾趙戩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必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蜀雖小區,險固四塞,獨守之國,難卒并也。」 徵士傅幹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 也。

「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 分賜將士,還其穀帛。」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 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糜竺、簡 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 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𦍛,又璋之所排擯也;劉 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 「之士,無不競勸。」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 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 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 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 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 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遣黃權將兵迎張魯,張魯已 降曹公。曹公使夏侯淵、張郃屯漢中,數數犯暴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