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4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尚書省。辛酉,齊獻武王西迎車駕。戊辰,制曰:「晦為明 始,亂實治基,爰著天道,又符人事。故姬祚中微,踐土 有勤王之役;劉氏將傾,北軍致左袒之舉。用能隆此 遠年,克茲卜世。永熙之季,權佞擅朝,群小是崇,勳賢 見害,官緣價以貴賤,獄因貨而死生,宗祏飄若綴旒, 民命棄如草莽。大丞相位居晉、鄭,任屬桓、文。興甲汾 川,問罪伊、洛,群奸畏威,擁迫人主,以自蔽衛,遠出秦 方,雖車駕流移,未即返御,然權佞將除,天下延頸。魏 邦雖舊,其化維新,思與兆民,同茲更始。可大赦天下。」 行臺侯景討荊州,賀拔勝戰敗,走奔蕭衍。九月,癸巳, 以衛大將軍、河南尹元子思為使持節、行臺僕射、使 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將軍婁昭為 西道大都督,并率左右侍官西迎車駕。」己酉,椿黨毛 鴻賓守潼關,齊獻武王破擒之。是日,齊獻武王東還 於洛。是月,東清河人傅皛殺太守韓子捷,據郡反,會 赦乃降。冬十月戊辰,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 三司、行青州事侯淵克東揚州,斬刺史東萊王貴平」, 傳:「首京師,閏十二月癸巳,帝為宇文黑獺所害,時年 二十五。」

史臣曰:「廣陵廢於前,中興廢於後,平陽猜惑,自絕宗 廟。普泰雅道居多,永熙悖德為甚。是俱亡滅,天下所 棄歟!」

孝靜帝本紀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孝靜皇帝,諱善見,清河文宣王 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永熙三年,拜通直散騎侍郎。 八月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帝既入關,齊 獻武王奉迎不克,乃與百寮會議,推帝以奉肅宗之 後,時年十一。冬十月丙寅,即位于城東北,大赦天下, 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庚午,以太師、趙郡王諶為」 大司馬;以司空、咸陽王坦為太尉;以開府儀同三司 高盛為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壬申,有 事于太廟。詔曰:「安安能遷,自古之明典;所居靡定,往 昔之成規。是以殷遷八城,周卜三地,吉凶有數,隆替 無𢘆,事由于變通,理出于不得已故也。高祖孝文皇 帝式觀乾象,俯協人謀,發自武州,來幸嵩縣。魏雖舊 國,其命維新。及正光之季,國步孔棘,喪亂不已,寇賊 交侵,俾我生民,無所措手。今遠遵古式,深驗時事,考 龜襲吉,遷宅漳滏,庶克隆洪基,再昌寶曆。主者明為 條格,及時發邁。」丙子,車駕北遷于鄴。詔齊獻武王留 後部分,改司州為洛州。以衛大將軍、尚書令元弼為 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洛陽。詔「從遷之 戶,百官給復三年,安居人五年。」十有一月,兗州刺史 樊子鵠、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據瑕丘反。庚寅,車駕至 鄴,居北城相州之廨。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 守為魏尹。徙鄴舊人西徑百里,以居新遷之人。分鄴 置臨漳縣,以魏郡林慮、廣平、陽丘、汲郡𥟖陽、東濮陽、 清河、廣宗等郡為皇畿。十有二月丁卯,燕郡王賀拔 允薨。庚午,詔「內外解嚴,百司悉依舊章,從容雅服,不 得以矛釤從事。」丙子,遣侍中封隆之等五人為大使, 巡諭天下。丁丑,赦畿內。閏月,蕭衍以元慶和為鎮北 將軍、魏王,入據平瀨鄉。宇文黑獺既害出帝,乃以南 陽王寶炬僭尊號。初置四中郎將,于礓石橋置東中, 蒲泉置西中,濟北置南中,洺水置北中。

二年春正月,寶炬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擁部來降, 齊獻武王迎納之,賑其廩食。己巳,詔「以齊獻武王為 相國,假黃鉞,劎履上殿,入朝不趨,餘悉如故。」王固讓 不受。乙亥,兼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臺元晏討元慶 和,破走之。二月壬午,以太尉、咸陽王坦為太傅,以司 州牧、西河王悰為太尉。己丑,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 斬樊子鵠以降,兗州平。戊戌,蕭衍司州刺史陳慶之 寇豫州,刺史堯雄擊走之。三月辛酉,以司徒高盛為 太尉,以司空高昂為司徒,濟陰王暉業為司空。齊獻 武王討平山胡劉蠡升,斬之。其子南海王復僭帝號, 獻武王進擊,破擒之,及其弟西海王、皇后夫人已下 四百人,并逋逃之人二萬餘戶。辛未,以旱故,詔京邑 及諸州郡縣收瘞骸骨。是春,高麗、契丹並遣使朝貢。 夏四月,前青州刺史侯梁反,攻掠青、齊。癸未,濟州刺 史蔡儁討平之。壬辰,降京師見囚。五月,大旱,勒城門、 殿門及省、府、寺、署、坊門澆人,不簡王公,無限日,得雨 乃止。六月,元慶和寇南頓,豫州刺史堯雄大破之。秋 七月甲戌,封汝南王悅孫綽為琅邪王。八月辛卯,司 空、濟陰王暉業坐事免。甲午,發眾七萬六千人營新 宮。九月,齊獻武王以「治民之官,多不奉法,請選朝士 清正者,州別遣一人問疾苦。」丁巳,以開府儀同三司、 襄城王旭為司空。冬十有一月丁未,蕭衍將柳仲禮 寇荊州,刺史王元擊破之。癸丑,祀圓丘。甲寅,閶闔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