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違天也;以婦陵夫,違人也。違天不祥,違人不義。故 《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易》曰:「無攸遂,在中饋。」言婦 人不得預外政也。伏願上以社稷為重,令皇后無居 正殿于外朝,深居宮掖,修陰教以輔佐天子。又道路 籍籍,皆云妖僧慧範託浮屠法詭惑后妃,出入禁奧, 瀆撓朝政。陛下嘗輕騎微服,數幸其「居,上下汙漫,君 臣虧替。臣謂興化致治以康乂國家者,繇進善而棄 惡。孔子曰:『執左道以亂政者殺,假鬼神以危人者殺』。 今慧範亂政,危人者也,不急誅,且有變,除惡務本,願 早裁之。」帝孱昏,狃左右,不能有所省納。

《明皇十七事》。元獻皇后得幸,方娠,元宗懼太平之忌, 欲令服藥除之,而無可語者。張說以侍讀得進太子 宮中,元宗從容謀及說,說贊其事。他日說又有事入 侍,因懷去胎藥三劑以獻。元宗得其藥,喜,盡出左右, 獨搆火殿中,煮未及熟,怠而假寐。影響之際,有神人 長丈餘,身披金甲,操戈繞藥三匝,藥盡覆而無遺焉。 元宗起視異之,復增火,又投一劑,煮於鼎中,因就榻 瞬目以候之,而神復見。覆藥如初,凡三煮,皆覆乃止。 明日說又至,因告其詳。說降階拜賀曰:「天所命也,不 可去之。」厥後元獻皇后思食酸,元宗以告說,說因進 經,輒袖木瓜以獻。故開元中,恩澤莫能及。肅宗之與 說子,均垍若親戚兄弟云。 《舊唐書肅宗本紀》:「上元二年建巳月壬子,楚州刺史 崔侁獻定國寶玉十三枚,十一曰皇后採桑鉤,長五 六寸,細如著屈,其末似真金,又似銀。」

《十國春秋》:「前蜀皇后金氏,名飛山,成都人也。父業農, 家頗饒,無子,與媼相敬如賓。媼懷孕十餘月,娩身時, 忽大風雨,見赤龍繞庭而生。后是日有山飛至后家, 因名焉。年十六,姿容絕世,兼擅繪事。乾德初,選入掖 庭。及高后廢,冊立為皇后,尋亦坐廢。貴妃錢氏為力 辨,復正位中宮。咸康元年,隨後主降唐,死之。」

南唐元敬皇后宋氏,小名福金,江夏人。烈祖受禪,立 為后,左右裨贊,多所弘益。烈祖常曰:「吾思有未達,后 已悟矣。」昇元末,烈祖服金石藥,多暴怒,賴后以免譴 者甚眾。及晏駕,中書侍郎孫晟懼東宮舊僚用事,欲 奉后臨朝聽政。后不許,曰:「此武后故事,吾豈為之。」 光穆皇后鍾氏,父泰章,初配元宗,義祖見而歎曰:「非 此兒不敵此女。」元宗即位,立為皇后。后少長富貴,不 事玩好,副笄大練,澹如也。既居大位,歲時賜予,必先 諸娣姒,然後及宮中。淮上兵起,后為損常膳,不舉樂 者數月。

後主昭惠國后周氏,小字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歲 歸皇宮,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嘗為壽元宗前,元 宗歎其工,以燒槽琵琶賜之,蓋元宗寶惜之器也。后 于采戲奕棋,靡不妙絕。經籍志周后有擊蒙小葉手格一卷元宗幸南 都,詔音存問,以令婦稱。後主嗣位,冊立為國。后寵嬖 專房,創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朵之粧,人皆效之。常 雪夜酣宴,舉杯請後主起舞。後主曰:「汝能創為新聲, 則可矣。」后即命牋綴譜,喉無滯音,筆無停思,俄頃譜 成,所謂《邀醉舞破》也。毛氏填辭名解云邀醉舞破調今不傳又有《恨來 遲破》,亦后所製。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曲,亂離 之後,絕不復傳。后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 寶之遺音,復傳於世。內史舍人徐鉉聞之于國工曹 生,鉉亦知音,問曰:「法曲終則緩,此聲乃反急,何也?」曹 生曰:「舊譜實緩,宮中有人易之,非吉徵也。」後主以后 好音律,因亦耽嗜,廢政事。監察御史張憲切諫,賜帛 三十疋,以旌敢言,然不為輟也。未幾,后臥疾,後主朝 暮視食藥,非親嘗不進服,不解體者累夕。后疾已革, 猶不亂,謂後主曰:「婢子多幸,托質君門,竊冒華寵十 載矣。女子之榮,莫過於此。所不足者,子殤身歿,無以 報德。」親取元宗所賜琵琶及平時約臂玉環,為後主 別。又作書請薄葬。越三日,沐浴粧澤,自內含玉殂於 瑤光殿之西室,時乾德二年十一月甲戌也。年二十 有九。葬懿陵,諡曰昭惠。後主哀苦傷神,扶杖而起,自 製誄刻之石,與后所愛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書 燔之,自稱鰥夫煜,其辭數千言,皆極酸楚。《誄》曰:「天長 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勝,悲歎糾紛。緣情攸宅,觸事 來津。貲盈世逸,樂尟愁殷。沈烏逞兔,茂夏凋春。年彌 念曠,得故忘新。闕景頹岸,世閱川奔。外物交感,猶傷 昔人。詭夢高唐,誕誇洛浦,搆屈平虛。亦憫終古。況我 心摧,興哀有地。蒼蒼何辜,殲予伉儷。窈窕難追,不祿 于世。玉潤珠融,殞然破碎。柔儀俊德,孤映鮮雙。纖穠 挺秀,婉孌開揚。艷不至冶,慧或無傷。盤紳奚戒,慎肅 惟常。環珮爰節,造次有章。含顰發笑,擢秀騰芳。鬢雲 留鍳,眼彩飛光。情瀾春媚,愛語風香。瓌姿稟異,金冶 昭祥。婉容無犯,均教多方。茫茫獨逝,捨我何鄉。昔我 新昏,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歸妹邀終,咸爻 協兆。俛仰同心,綢繆是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 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志心既達,孝愛克全。殷勤 柔握,力折危言。遺精眄眄,哀淚漣漣。何為忍心,覽此 《哀編》。絕艷易凋,連城易脆。實曰「能容,壯心是醉。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