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孝慈崩,諸婦不哭臨,詔除之。

后見秀才巾服與胥吏同,乃更製儒巾藍衫,令上著 之。上曰:「此真儒服也。」遂頒天下。

《大政紀》:洪武四年正月戊戌,製玉圖記二,賜中宮,文 曰「厚載之記。」

洪武五年五月,上憂天久不雨,命皇后妃而下皆蔬 食。是夜大雨,皇后具冠服賀曰:「妾侍陛下二十年,每 見愛民之心,拳拳於念慮之間。今茲天旱,陛下誠言 所孚,天心感格,遂致雨澤之應,民得足食,妾敢進賀。」 上曰:「人君所以養民也。民與君為一體,民食有缺,吾 心何安?幸天垂念,獲茲甘雨,吾何德以堪?」皇后能同 心憂勤,天下國家所賴也。

《碧里雜存》:聖母仁孝文皇后,武寧王之女也,精通內 典。在燕邸時,嘗夢白衣大士授以經一卷,謂之曰:「汝 他日當正位中宮,誦此可以禦難。」夢中誦之一遍,覺 而書之,凡數千言,不遺一字,遂命之曰《觀音夢感經》。 自製序文,宣入大藏。余嘗得而伏讀之,潔淨精微,深 入三昧,不減圓覺諸經,信非神聖不能為也。後聖母 端坐而逝。獻陵嘗有御製記之云。

《明外史詹仰庇傳》:「仰庇,安溪人。由南海縣授御史。隆 慶三年,帝頗耽聲色,陳皇后微諫。帝怒,出之別宮。外 庭皆憂之,莫敢言。仰庇入朝,遇醫禁中,出詢之,知后 寢疾危篤,即上疏言先帝慎擇賢淑,作配陛下,為宗 廟社稷內主。陛下宜遵先帝命,篤宮闈之好。近聞皇 后移居別宮已近一載,抑鬱成疾。陛下略不省視,萬 一不諱,如聖德何?臣下莫不憂惶,徒以事涉宮禁,不 敢頌言。臣謂人臣之義,知而不言當死,言而觸諱亦 當死。臣今日固不惜死,願陛下采聽臣言,立復皇后 中宮,時加慰問。臣雖死,賢於生。」帝手批答曰:「后無子, 多病,移居別宮,聊自適,以冀卻疾爾,何知內庭事?顧 妄言仰庇,自分得重譴」,同列亦危之。及旨下,驚喜過 望,仰庇益感奮。

皇后部雜錄

《晉書五行志》:「惠帝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 金銀瑇瑁之屬為斧鉞戈戟,以當笄干寶,以為男女 之別,國之大節,故服物異等,贄幣不同。今婦人而以 兵器為飾,此婦人妖之甚者。於是遂有賈后之事,終 亡天下。」

元康三年四月,滎陽雨雹;六月,弘農湖城陰華又雨 雹,深三尺。是年賈后凶淫專恣,與《春秋》「魯桓夫人」同 事,陰氣盛也。

「元康九年三月旬有八日,河南、滎陽、潁川隕霜傷禾。 五月,雨雹。」是時后賈凶躁滋甚,及冬,遂廢愍懷。 永康元年,帝納皇后羊氏。后將入宮,衣中忽有火,眾 咸怪之。永興元年,成都王遂廢后,處之金墉城。是後 還立。立而復廢者四,又詔賜死,荀藩表全之。雖後來 還在位,然憂逼折辱,終古未聞,此孽火之應也。 穆帝升平「元年八月丁未,策立皇后何氏,是日疾風。 後桓元篡位,乃降后為零陵縣君,不睿之罰也。」 《魏志文昭甄皇后傳》注:《魏書》曰:「有司奏建長秋宮,帝 璽書迎后詣行在。后上表曰:『妾聞先代之興,所以享 國久長,垂祚後嗣,無不由后妃焉。故必審選其人,以 興內教。今踐阼之初,誠宜登進賢淑,統理六宮。妾自 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璽書三 至,而后三讓,言甚懇切。時盛暑,帝欲須秋涼,乃更迎 后,會疾遂篤,夏,六月,丁卯,崩於鄴。帝哀痛咨嗟,冊贈 皇后璽綬。臣松之以為《春秋》之義,內大惡諱,小惡不 書。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殺害,事有明審。《魏史》若以 為大惡耶,則宜隱而不言;若謂為小惡耶?則不應假 為之辭,而崇飾虛文,乃至於是,異乎所聞於舊史。推 此而言,其稱卞、甄諸后言行之善,皆難以實論,陳氏 刪落,良有以也。

兼《明書》:大中年間,《毛詩》博士沈朗進《新添毛詩》四篇。 表云:「《關雎》,后妃之德,不可為三百篇之首,蓋先儒編 次不當耳。今別撰二篇,為堯舜詩,取虞人之箴為禹 詩,取《大雅文王》之篇為文王詩。請以此四詩置《關雎》 之前,所以先帝王而後后妃,尊卑之義也。」朝廷嘉之。 明曰:「沈朗論詩,一何狂謬。雖《詩》之篇次,今古或殊,其」 以《關睢》居先,不可易也。古人為文語事,莫不從微至 著,自家刑國。故《序》曰:「《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 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 《經》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由此而論,則 《關雎》居《三百篇》之首,不亦宜乎!《語》曰:「師摰之始,《關雎》 之亂,洋洋乎盈耳哉!」則孔子以《關雎》為首訓。子曰:「人 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歟!」則《關雎》居 《周南》先矣。且《詩》有四始:一曰《風》,二曰《小雅》,三曰《大雅》, 四曰《頌》,《周南》實國風,而以帝王之事冠之,則失四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