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雎》之 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託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 司徒涉、宗正吉持節,其上皇后璽綬。陰貴人鄉里良 家,歸自微賤。自我不見,於今三年。宜奉宗廟,為天下 母。主者詳案舊典,時上尊號。異常之事,非國休福,不 得上壽稱慶。」后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 多矜慈。七歲失父,雖已數十年,言及未嘗不流涕,帝 見常歎息。顯宗即位,尊后為皇太后。永平三年冬,帝 從太后幸章陵,置酒舊宅,會陰、鄧故人諸「家子孫,並 受賞賜。」七年,崩,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合葬原陵。明 帝性孝愛,追慕無已。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 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即案歷,明旦日吉, 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於陵樹,帝令百 官采取以薦。會畢,帝從席前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 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

明帝馬皇后

按《後漢書后紀》:明德馬皇后,諱某,伏波將軍援之小 女也。少喪父母,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藺夫人悲傷發 疾慌惚。后時年十歲,幹理家事,敕制僮御,內外諮稟, 事同成人。初,諸家莫知者,後聞之,咸歎異焉。后嘗久 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曰:「『此女雖有患狀,而當大貴, 兆不可言也』。後又呼相者使占,諸女見后大驚曰:『我 必為此女稱臣。然貴而少子,若養他子者,得力,乃當 踰於所生』。」初,援征五溪蠻,卒於師。虎賁中郎將梁松、 黃門侍郎竇固等因譖之,由是家益失埶,又數為權 貴所侵侮。后從兄嚴不勝憂憤,白太夫人絕竇氏婚, 求進女掖庭。乃上書曰:「臣叔父援孤恩不報,而妻子 特獲恩全,戴仰陛下,為天為父。人情既得不死,便欲 求福。竊聞太子諸王妃匹未備,援有三女,大者十五, 次者十四,小者十三,儀狀髮膚,上中以上皆孝順小 心,婉靜有禮。願下相工,簡其可否,如有萬一,援不朽 於黃泉矣。又援姑姊妹並為成帝婕妤,葬於延陵,臣 嚴幸得蒙恩更生,冀因緣先姑,當充後宮。」由是選后 入太子宮,時年十三,奉承陰后,傍接同列,禮則修備, 上下安之,遂見寵異,常居後堂。顯宗即位,以后為貴 人。時后前母姊女賈氏亦以選入,生肅宗。帝以后無 子,命令養之。謂曰:「人未必當自生子,但患愛養不至 耳。」后於是盡心撫育,勞悴過於所生。肅宗亦孝性惇 篤,恩性天至,母子慈愛,始終無纖介之間。后常以皇 嗣未廣,每懷憂歎,薦達左右,若恐不及。後宮有進見 者,每加慰納。若數所寵引,輒增隆遇。永平三年春,有 司奏立長秋宮,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馬貴人德冠 後宮,即其人也。」遂立為皇后。先是數日,夢有小飛蟲 無數赴著身,又入皮膚中,而後飛出。既正位宮闈,愈 自謙肅。身長七尺二寸,方口美髮,能誦《易》,好讀《春秋》 《楚辭》,尤善《周官》、董仲舒書。常衣大練裙,不加緣。朔望, 諸姬主朝請,望見后袍衣疏麤,反以為綺縠,就視乃 笑。后辭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宮莫不歎息。 帝嘗幸苑囿,離宮后輒以風邪露霧為戒,辭意款備, 多見詳擇。帝幸濯龍中,並召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 在側,請呼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好樂,雖來無歡,是 以游娛之事,希嘗從焉。」十五年,帝按地圖,將封皇子, 悉半諸國。后見而言曰:「諸子食數縣,於制不已儉乎?」 帝曰:「我子豈宜與先帝子等乎?歲給二千萬足矣。」時 楚獄連年不斷,囚相證引,坐繫者甚眾。后慮其多濫, 乘間言及惻然。帝感悟之,夜起彷徨,為思所納,卒多 有所降宥。時諸將奏事及公卿較議難平者,帝數以 試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每於侍執之際,輒言 及政事,多所毗補,而未嘗以家私干,故寵敬日隆,始 終無衰。及帝崩,肅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諸貴人當 徙居南宮,太后感析別之懷,各賜王赤綬,加安車駟 馬,白越三千端,雜帛二千匹,黃金十斤。自撰《顯宗起 居注》,削去兄防參醫藥事。帝請曰:「黃門舅旦夕供養 且一年,既無褒異,又不錄勤勞,無乃過乎?」太后曰:「吾 不欲令後世聞先帝數親后宮之家,故不著也。」建初 元年,欲封爵諸舅,太后不聽。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 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舊典。太后詔 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 俱封,其時黃霧四塞,不聞澍雨之應。又田蚡、竇嬰寵 貴橫恣,傾覆之禍,為世所傳。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 在樞機之位,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陽諸國。常謂「我 子不當與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馬氏比陰氏 乎?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 布,無香熏之飾者,欲身率下也。以為外親見之,當傷 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儉,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 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褠,領袖正 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故不加譴怒,但絕歲用而已。 冀以默愧其心,而猶懈怠,無憂國忘家之慮。知臣莫 若君,況親屬乎!吾豈可上負先帝之旨,下虧先人之 德,重襲西京敗亡之禍哉!」固不許。帝省詔悲歎,復重 請曰:「漢興,舅氏之封侯,猶皇子之為王也。太后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