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按《隋書后妃傳》:文獻獨孤皇后,河南雒陽人,周大司 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 時年十四,高祖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后初亦柔 順恭孝,不失婦道。后姊為周明帝后,長女為周宣帝 后,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后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 及周宣帝崩,高祖居禁中,總百揆。后使人謂高祖曰: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高祖受禪,立為 皇后。突厥嘗與中國交市,有明珠一篋,價值八百萬, 幽州總管陰壽白后市之。后曰:「非我所須也。當今戎 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百寮 聞而畢賀,高祖甚寵憚之。上每臨朝,后輒與上方輦 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 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后早失二 親,常懷感慕,見公卿有父母者,每為致禮焉。有司奏 以《周禮》「百官之妻,命於王后,憲章在昔,請依古制。」后 曰:「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不許。后每 謂諸公主曰:「周家公主,類無婦德,失禮於舅姑,離薄 人骨肉,此不順事,爾等當誡之。」大都督崔長仁,后之 中外兄弟也,犯法當斬,高祖以后之故,欲免其罪。后 曰:「國家之事,焉可顧私?」長仁竟坐死。后異母弟陀,以 貓鬼巫蠱咒詛於后,坐當死。后三日不食,為之請命 曰:「陀若蠹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為妾身,敢請其 命。」陀於是減死一等。后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 宮中稱為「二聖。」后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 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 先在宮中,上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后伺上 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 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 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 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 始還宮。后俟上於閣內。及上至,后流涕拜謝,熲素等 和解之,上置酒極歡。后自此意頗衰折。初,后以高熲 是父之家客,甚見親禮,至是聞熲,謂己為一婦人,因 此銜恨。又以熲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漸加譖 毀。上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 者,必勸上斥之。時皇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后意 太子愛妾雲氏害之,由是諷上黜高熲,竟廢太子,立 晉王廣,皆后之謀也。仁壽二年八月甲子,月暈四重, 己巳,太白犯軒轅。其夜,后崩於永安宮,時年五十。葬 於太陵。其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 上頗惑之,由是發疾。及危篤,謂侍者曰:「使皇后在,吾 不及此」云。

煬帝蕭皇后

按《隋書后妃傳》:「煬帝蕭皇后,梁明帝巋之女也。江南 風俗,二月生子者不舉。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 而養之。未幾,岌夫妻俱死,轉養舅氏張軻家。然軻甚 貧窶,后躬親勞苦。煬帝為晉王時,高祖將為王選妃 於梁,遍占諸女,諸女皆不吉。巋迎后於舅氏,令使者 占之,曰『吉』。於是遂策為王妃。后性婉順,有智識,好學」, 解屬文,頗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及帝嗣 位,詔曰:「朕祗承丕緒,憲章在昔,爰建長秋,用承饗薦。 妃蕭氏,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 可立為皇后。」帝每遊幸后未嘗不隨從。時后見帝失 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為《述志賦》以自寄。其詞曰: 「承積善之餘慶,備箕箒於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將負 累於先靈。迺夙夜而匪懈,實寅懼於元冥。雖自彊而 不息,亮愚矇之所滯,思竭節於天衢,才追心而弗逮。 實庸薄之多幸,荷隆寵之嘉惠。賴天高而地厚,屬王 道之升平。均二儀之覆載,與日月而齊明。迺春生而 夏長,等品物而同榮。願立志於恭儉,私自兢於誡盈。 孰有念於知足,苟無希於濫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 邇於聲色,感懷舊之餘恩,求故劎於宸極,叨不世之 殊盼,謬非才而奉職,何寵祿之踰分,撫胸襟而未識, 雖沐浴於恩光,內慚惶而累息,顧微躬之寡昧,思令 淑之良難,實不遑於啟處,將何情而自安?若臨深而 履薄,心戰慄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慮處滿而防溢, 知恣「夸之非道,乃攝生於沖謐。嗟寵辱之易驚,尚無 為而抱一。履謙光而守志,且願安乎容膝。」珠簾玉箔 之奇,金屋瑤臺之美。雖時俗之崇麗,蓋吾人之所鄙。 愧絺綌之不工,豈絲竹之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 惡之由己。蕩囂煩之俗慮,乃伏膺於經史。綜箴誡以 訓心,觀女圖而作軌。遵古賢之令範,冀福「祿之能綏, 時循躬而三省,覺今是而昨非,嗤黃老之損思,信為 善之可歸,慕周姒之遺風,美虞妃之聖則,仰先哲之 高才,貴至人之休德,質菲薄而難蹤,心恬愉而去惑, 乃平生之耿介,實禮義之所遵。雖生知之不敏,庶積 行以成仁,懼達人之蓋寡,謂何求而自陳。誠素志之 難寫,同絕筆於獲麟。」及帝幸江都,臣下離貳。有宮人 白后曰:「外聞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宮人言於帝, 帝大怒曰:「非所宜言。」遂斬之。後人復白后曰:「宿衛者 往往偶語謀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已然,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