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后度賊必縱火,陰遣人挈水踵其後,果舉炬焚簾,水 隨滅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親翦其髮,諭之曰:「明日 行賞,用是為驗。」故爭盡死力,賊即禽滅。閤內妾與卒 亂當誅,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貸其死。后具衣冠見,請 論如法,曰:「不如是,無以肅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 請移數刻。卒誅之。張妃怙寵上僣,欲假后蓋出游。帝 使自來請,后與之無靳色。妃喜,還以告。帝曰:「國家文 物儀章,上下有秩,汝張之而出,外廷不汝置。」妃不懌 而輟。英宗方四歲,育禁中,后拊鞠周盡。迨入為嗣子, 贊策居宮。帝夜暴疾崩。后悉斂諸門鑰寘於前,召皇 子入。及明,宰臣韓琦等至,奉英宗即位,尊后為皇太 后。帝感疾,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御內東門小殿聽政。 大臣日奏事,有疑未決者,則曰:「公輩更議之。」未嘗出 己意。頗涉經史,多援以決事。中外章奏日數十,一一 能紀綱要。檢柅曹氏及左右臣僕,毫分不以假借。宮 省肅然。明年夏,帝疾益愈,即命撤簾還政。帝持書久 不下,及秋始行之。敕有司崇峻典禮。以弟佾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神宗立,尊為太皇太后,名宮曰「慶壽。」帝 致極誠孝,所以承迎娛悅,無所不盡。從行登翫,每先 後策掖,后亦慈愛天至,或退朝稍晚,必自至,屏扆候 矚,間親持膳飲以食帝。外家男子舊毋得「入謁。」后春 秋高,佾亦老,帝數言宜使入見,輒不許。他日,佾侍帝, 帝復為請,乃許之,因偕詣后閤。少焉,帝先起,若令佾 得伸親親意,后遽曰:「此非汝所當得。」留趣遣出。晚得 水疾,侍醫莫能治。元豐二年冬,疾甚,帝視疾寢門,衣 不解帶,旬日崩,年六十四。帝推恩曹氏,拜佾中書令, 進官者四十餘人。初,王安石當國,變亂舊章,后乘間 語神宗,謂祖宗法度不宜輕改。熙寧宗祀前數日,帝 至后所,后曰:「吾昔聞民間疾苦,必以告仁宗,因赦行 之,今亦當爾。」帝曰:「今無他事。」后曰:「吾聞民間甚苦青 苗、助役,宜罷之。安石誠有才學,然怨之者甚眾,帝欲 愛惜保全之,不若暫出之於外。」帝悚聽,垂欲止,復為 安石所持,遂不果。帝嘗有意於燕薊,已與大臣定議, 乃詣慶壽宮白其事。后曰:「儲蓄賜予備乎?鎧仗士卒 精乎?」帝曰:「固已辦之矣。」后曰:「事體至大,吉凶悔吝生 乎動,得之不過南面受賀而已,萬一不諧,則生靈所 係,未易以言。苟可取之,太祖、太宗收復久矣,何待今 日。」帝曰:「敢不受教。」蘇軾以詩得罪,下御史獄,人以為 必死。后違豫中聞之,謂帝曰:「嘗憶仁宗以制科得軾 兄弟,喜曰:『吾為子孫得兩宰相』。今聞軾以作詩繫獄, 得非仇人中傷之乎?捃至於詩,其過微矣。吾疾勢已 篤,不可以冤濫致傷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軾由此 得免。及崩,帝哀慕毀瘠,殆不勝喪。有司上諡,葬於永 昭陵。

英宗高皇后

按《宋史后妃傳》: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 曾祖瓊,祖繼勳,皆有勳王室,至節度使。母曹氏,慈聖 光獻妃姊也,故后少鞠宮中。時英宗亦在帝所,與后 年同,仁宗謂慈聖異日必以為配。既長,遂成昏濮邸, 生神宗皇帝、岐王顥、嘉王頵、壽康公主。治平二年,冊 為皇后。后弟殿內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遷其官,后 謝曰:「士林獲升朝籍,分量已過,豈宜援先后家比辭 之。」神宗立,尊為皇太后,居寶慈宮。帝累欲為高氏營 大第,后不許。久之,但斥望春門外隙地以賜,凡營繕 百役費悉出寶慈,不調大農一錢。元豐八年,帝不豫, 浸劇,宰執王珪等入問疾,乞立延安郡王為皇太子, 太后權同聽政,帝頷之。珪等見太后簾下,后泣撫王 曰:「兒孝順,自官家服藥,未嘗去左右,書佛經以祈福, 喜學書,已誦《論語》七卷,絕不好弄。」乃令王出簾外見 珪等,珪等再拜謝且賀。是日降制,立為皇太子。初,岐、 嘉二王日問起居,至是,令毋輒入。又陰敕中人梁惟 簡,使其妻製十歲兒一黃袍,懷以來,蓋密為踐祚倉 卒備也。哲宗嗣位,尊為太皇太后,驛召司馬光、呂公 著,未至,迎問今日設施所宜,先未及條上。已散遣修 京城役夫,減皇城覘卒,止禁庭工技,廢導洛司,出近 侍尤亡狀者,戒中外毋苛斂,寬民間保戶馬事由中 旨,王珪等弗預知。又起文彥博於既老,遣使勞諸途, 諭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且令亟疏可用者。從父遵 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確欲獻諛以固位,乞復其官。 后曰:「遵裕靈武之役,塗炭百萬,先帝中夜得報,起環 榻行,徹旦不能寐,聖情自是驚悸,馴致大故。禍由遵 裕,得免刑誅,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顧私恩而違 天下公議!」確悚慄而止。光、公著至,並命為相,使同心 輔政。一時知名士彙進於廷,凡熙寧以來政事弗便 者,次第罷之。於是以常平舊式改青苗,以嘉祐差役 參募役,除市易之法,逭茶鹽之禁,舉邊砦不毛之地 以賜西戎,而宇內復安。契丹主戒其臣下,復勿生事 於疆場,曰:「南朝盡行仁宗之政矣。」蔡確坐《車蓋亭詩》 謫嶺表,后謂大臣曰:「元豐之末,吾以今皇帝所書佛 經出示人。」是時惟王珪曾「奏賀,遂定儲極,且以子繼 父,有何間言?而確自謂有定策大功,妄扇事端,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