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4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

將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 及討定州,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吾本無 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嘗入朝而僕從 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無所譴罰。武成賞其功,命 賈護為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責券,臨死日 盡燔之。

安德王延宗

按《北齊書》本傳:安德王延宗,文襄第五子也。母陳氏, 廣陽王妓也。延宗幼為文宣所養,年十二,猶騎置腹 上,令溺己臍中,抱之曰:「可憐,止有此一箇。」問欲作何 王?對曰:「『欲作衝天王』。文宣問楊愔,愔曰:『天下無此郡 名,願使安於德』。」於是封安德焉。為定州刺史,於樓上 大便,使人在下張口承之,以蒸䐗糝,和人糞以飼左 右,有難色者鞭之。孝昭帝聞之,使趙道德就州杖之 一百。道德以延宗受杖不謹,又加三十。又以囚試刀, 驗其利鈍,驕縱多不法。武成使撻之,殺其昵近九人, 從是深自改悔。蘭陵王芒山凱捷,自陳兵勢,諸兄弟 咸壯之。延宗獨曰:「四兄非大丈夫,何不乘勝徑入?使 延宗當此勢,關西豈得復存!」及蘭陵死,妃鄭氏以頸 珠施佛,廣寧王使贖之,延宗手書以諫而淚滿紙。河 間死,延宗哭之,淚赤。又為草人以像武成,鞭而訊之 曰:「何故殺我兄?」奴告之,武成覆臥延宗於地,馬鞭撾 之二百,幾死。後歷司徒、太尉。及平陽之役,後主自禦 之,命延宗率右軍先戰城下,擒周開府宗挺。及大戰, 延宗以麾下再入,周軍莫不披靡。諸軍敗,延宗獨全 軍。後主將奔晉陽,延宗言:「大家但在營莫動,以兵馬 付臣,臣能破之。」帝不納。及至并州,又聞周軍已入。 鼠谷。乃以延宗為相國、并州刺史,總山西兵事。謂曰: 「并州阿兄自取,兒今去也。」延宗曰:「陛下為社稷莫動, 臣為陛下出死力戰。」駱提婆曰:「至尊計已成,王不得 輒沮。」後主竟奔鄴。在并,將卒咸請曰:「王若不作天子, 諸人實不能與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 詔曰:「武平孱弱,政由宦豎。釁結蕭牆,盜起疆埸。斬關 夜遁,莫知所之,則我高祖之業,將墜於地。王公卿士, 猥見推逼,今便祗承寶位,可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 為德昌元年。以晉昌王唐邕為宰輔,齊昌王莫多婁 敬顯、沐陽王和阿干子、右衛大將軍段暢、武衛將軍 相里僧伽、開府韓骨胡、侯莫陳洛州為爪牙。眾聞之, 不召而至者前後相屬。延宗容貌充壯,坐則仰,偃則 伏,人皆笑之。乃嚇然奮發,氣力絕異,馳騁行陣,勁捷 若飛。傾覆府藏及後宮美女,以賜將士,籍沒內參千 餘家。後主謂近臣曰:「我寧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得 之。」左右曰:「理然。」延宗見士卒,皆親執手陳辭,自稱名, 流涕嗚咽,眾皆爭為死。童兒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甎 石以禦周軍。特進、開府那盧安生守太谷,以萬兵叛 周軍圍晉陽,望之如黑雲四合。延宗命莫多婁敬顯、 韓骨胡拒城南,和阿干子、段暢拒城東。延宗親當周 齊王於城北,奮大槊,往來督戰,所向無前。尚書令史 沮山亦肥大多力,捉長刀步從,殺傷甚多。武衛蘭芙 蓉、綦連延長皆死於陣。和阿干子、段暢以千騎投周。 周軍攻東門,際昏,遂入,進兵焚佛寺門屋,飛焰照天 地。延宗與敬顯自門入,夾擊之。周軍大亂,爭門相填 壓,齊人從後斫刺死者二千餘人。周武帝左右略盡, 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輒牽馬頭,賀拔佛恩以鞭 拂其後,崎嶇僅得出,齊人奮擊,幾中焉。城東阨曲,佛 恩及降者皮子信為之導,僅免時四更也。延宗謂周 武帝崩於亂兵,使於積屍中求長鬣者,不得。時齊人 既勝,入坊飲酒,盡醉臥,延宗不復能整。周武帝出城 饑甚,欲為遁逸計。齊王憲及柱國王誼諫,以為去必 不免。延宗叛將段暢亦盛言城內空虛。周武帝乃駐 馬鳴角收兵,俄頃復振。詰旦,還攻東門,剋之,又入南 門。延宗戰力屈,走至城北,於人家見禽。周武帝自投 下馬,執其手,延宗辭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帝曰:「兩 國天子,有何怨惡?直為百姓來耳,勿怖,終不相害。」使 復衣帽禮之。先是,高都郡有山焉,絕壁臨水,忽有墨 書見云「齊亡。」延宗洗視逾明,帝使人就寫,使者改「亡」 為上,至是應焉。延宗敗,前在鄴廳事,見兩日相連,置 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時受敕守并州,明日建尊號,不 間日而被圍,經宿至食時而敗,年號德昌,好事者言 其得二日云。既而周武帝問取鄴計,辭曰:「亡國大夫 不可以圖存,此非臣所及。」彊問之,乃曰:「若任城王援 鄴,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血刃。」及至長安, 周武與齊君臣飲酒,令後主起舞,延宗悲不自持,屢 欲仰藥自裁,侍婢苦執諫而止。未幾,周武誣後主及 延宗等,云遙應穆提婆反,使並賜死,皆自陳無之,延 宗攘袂泣而不言,皆以椒塞口而死。明年,李起收殯 之。後主之傳位於太子也,孫正言竊謂人曰:「『我昔武 定中為廣州士曹,聞襄城人曹普演有言:高王諸兒, 阿保當為天子』。至高德之承之」當滅。「阿保」謂天保。「德 之」謂德昌也。「承之」謂後主年號。承光,其言竟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