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陛下圖之。」明年,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復,拜 平章政事,進封英國公,行尚書省於衛州。鼎以衰病 辭。上諭曰:「卿向在河東,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歸 附,須卿圖畫。卿先朝大臣,必濟吾事。大河以北,卿皆 節制。」鼎乃力疾赴鎮,來歸者益眾。鼎病不能自持,復 申前請,優詔不許。三年,復上章請老,且舉朝賢練軍 政者自代。詔答曰:「卿往在河東,殘破孤危,殆不易保。 卿一至而定,迄卿移鎮,敵不復侵,何乃過為嫌避?且 君臣均為一體,朕待下亦豈自殊?自外之語,殆為過 計。況餘人才力,孰可副卿者?卿年高,久勞於外,朕豈 不知。但國家百年積累之基,河朔億萬生靈之命,卿 當勉出壯圖,同濟大事。」鼎奉詔,惶懼不敢退。是年七 月,薨。鼎通達吏事,有度量,為政鎮靜,所在無賢不肖, 皆得其懽心。南渡以來,書生鎮方面者,惟鼎一人而 已。

耿端義

按《金史》本傳:「端義字忠嗣,博州博平人。大定二十八 年進士,調滑州軍事判官,歷上洛縣令,安化順義軍 節度判官,補尚書省令史,除汾陽軍節度副使,改都 轉運司戶籍判官,轉太常博士,遷太常丞,兼祕書郎, 再除左司員外郎,歷太常少卿,兼吏部員外郎,同修 國史,戶部郎中,河北東路按察副使,同知東平府事」, 充山東安撫使。宣宗判汾陽軍,是時端義為副使。宣 宗即位,召見,訪問時事。遷翰林侍講學士,兼戶部侍 郎。未幾,拜參知政事。貞祐二年,中都被圍,將帥皆不 肯戰。端義奏曰:「今日之患,衛王啟之。士卒縱不可使, 城中軍官自都統至謀克不啻萬餘,遣此輩一出,或 可以得志。」議竟不行。中都解圍,端義請遷南京。既而 僕散、端二表皆言「遷都」事,宣宗意遂決。是歲薨。宣宗 輟朝,賻贈甚厚,遣使祭葬。

完顏賽不

按《金史》本傳:「賽不,始祖弟保活里之後也。狀貌魁偉, 沉厚有大略。初補親衛軍,章宗時選充護衛。明昌元 年八月,由宿直將軍為寧化州刺史。未幾,遷武衛軍 副都指揮使。泰和二年,轉胡里改路節度使。四年,升 武衛軍都指揮使,尋為殿前左副都點檢。及平章僕 散揆伐宋,為右翼都統。六年六月,宋將皇甫斌遣率」 步騎數萬由確山、褒信分路侵蔡,聞郭倬、李爽之敗, 阻溱水不敢進。於是揆遣賽不及副統尚廄局使蒲 鮮萬奴、深州刺史完顏達吉不等以騎七千往擊之。 會溱水漲,宋兵扼橋以拒,賽不等謀潛師夜出,達吉 不以騎涉水出其右,萬奴等出其左。賽不度其軍畢 渡,乃率副統阿魯帶以精兵直趨橋,宋兵不能遏,比 明,大潰。萬奴以兵斷真陽路,諸軍追擊至陳澤,斬首 二萬級,獲戰馬雜畜千餘。兵還,進爵一級,賜金幣甚 厚。貞祐初,拜同簽樞密院事。三年,遷知臨洮府事,兼 陝西路副統軍。上召見,諭曰:「卿向在西京,盡心為國, 及治華州,亦嘗宣力,今始及三品,特升授汝此職者。」 以陝西安撫副使烏古論:「兗州不尊安撫使,達吉不 節制,多致敗事。今已責罰兗州,命卿副之。宜益務盡 心,其或不然,復當別議行之。」八月,知鳳翔府事,兼本 路兵馬都總管,俄為元帥右都總。四年四月,調兵拔 宋木陡關。五月,夏人於來羌城界河修折橋,以兵守 護,賽不遣兵焚之。八月,夏人寇結耶觜川,遣兵擊走 之,尋又破其眾于車兒堡。興定元年二月,轉簽樞密 院事。時上以宋歲幣不至,且復侵盜,詔賽不討之。四 月,與宋人戰於信陽,斬首八千,生擒統制周光,獲馬 數千、牛羊五百。又遇宋人於隴山、七里山等處,前後 六戰,斬獲甚眾。尋遣兵渡淮,略中渡店,拔光山、羅山、 定城等縣,破光州西關,斬首萬餘,獲馬牛及布,分給 將士。詔賜玉兔鶻一,內府重幣十端。七月,上章言:「京 都天下之根本,其城池宜極高深。今外城雖堅,然周 六十餘里,倉猝有警,難於拒守。竊見城中有子城故 基,宜於農隙築而新之,為國家久長之利。」及凡河南、 陝西州府,皆乞量修。從之。二年正月,破宋人於鐵山 及上石店、唐縣。四月,進兼西南等路招討使、西安軍 節度使、陝州管內觀察使。奉詔攻棗陽,宋出兵三萬 拒戰,稍誘擊之,宋兵敗走城,薄諸濠,殺及溺死者三 千餘人,遂進兵圍之。宋騎兵千、步卒萬來援,逆戰復 大敗之。七月,遷行山東西路兵馬都總管,兼武寧軍 節度使。三年二月,奪宋白石關,殺其守者千餘人,獲 鎧仗千計。三月,破宋兵於七口倉,又奪宋小鶻倉,獲 糧九千石,兵仗三十餘萬。是月,復敗宋兵三千于石 鶻崖。四年三月,奉詔出兵河北,招降晉安權府事皇 甫珪、正平縣令席永堅率五千餘人來歸,得糧萬石。 時河北所在義軍,官民堅守堡寨,力戰破敵者眾。賽 不上章言:「此類忠赤可嘉,若不旌酬,無以激人心。乞 朝廷量加官賞,萬一敵兵復來,將爭先效用矣。」上覽 奏,召樞密官曰:「朕與卿等亦嘗有此議,以不見彼中 事勢,故一聽帥臣規畫。今觀此奏,甚稱朕意,其令有 司遷賞之。」是年四月,遷樞密副使。五年五月,奉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