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十四人,請仍舊制,將佐顓教閱,餘付之州縣。事多 施行。與徐禧治李士寧獄,奏士寧熒惑童婦致不軌, 坐罪死,不赦。禧右士寧,以為無罪。執政主禧,貶百祿 監宿州酒。元豐末,入為司門吏部郎中、起居郎。哲宗 立,遷中書舍人。司馬光復差役法,患吏受賕,欲加流 配。百祿固爭曰:「民今日執事,受謝於人,明日罷役,則 以財賂人。苟繩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將充塞道路。」光 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為刑部侍郎。 諸郡以故鬥殺情可矜者請讞,法官曰:「宜貸。」光曰:「殺 人不死,法廢矣。」百祿曰:「謂之殺人則可,若制刑以為 無足疑,原情以為無足憫,則不可。」今概之死,則二殺 之科,自是遂無足疑憫者矣。時又詔天下獄不當讞 而輒讞者抵罪。有司重於請,至枉情以求合法。百祿 曰:「熙寧之法,非可疑可憫而讞者免駁勘,元豐則刊 之,近則有奏劾之詔,故官吏畏避,不憚論殺。」因條五 年死貸之數以聞,門下省猶駁正當貸者。又例在有 司者還中書,百祿又爭之,後悉從其請。改吏部侍郎。 議者欲汰胥吏,呂大防趣廢其半,百祿曰:「不可。廢半 則失職者眾,不若以漸消之。自今闕吏勿補,不數歲, 減斯過半矣。」不聽。都水王孝先議回河故道,大防意 向之,命百祿行視。百祿以東流高仰,而河勢順下不 可回,即馳奏所以然之狀,且取神宗詔令勿塞故道 者併上之。大防猶謂:「大河東流,中國之險限。今塘濼 既壞,界河淤淺,河且北注矣。」百祿言:「塘濼有限寇之 名,無禦寇之實。借使河徙而北,敵始有下流之憂,乃 吾之利也。先帝明詔具在,奈何妄動搖之?」乃止。俄兼 侍讀,進翰林學士。為帝言:「分別邪正之目,凡導人主 以某事者為公正,某事者為姦邪,以類相反,凡二十 餘條。願概斯事以觀其情,則邪正分矣。」以龍圖閣直 學士知開封府。勤於民事,獄無繫囚。僚吏欲以圄空 聞,百祿曰:「千里之畿,無一人之獄,此至尊之仁,非尹 功也。」不許。數月,復為翰林學士,拜中書侍郎。是歲郊 祀,議合祭天地,禮官以《昊天有》「成命」為言,百祿曰:「此 三代之禮,奈何復欲合祭乎!《成命》之頌,祀天祭地,均 歌此詩,亦如春夏祈穀而歌《噫嘻》,亦豈為一祭哉!」爭 久不決,質於帝前,宰相曰:「百祿之言,禮經也;今日之 用,權制也。陛下始郊見,宜以並事天地為恭。」於是合 祭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溫溪心八族皆思 內附,可以計納。百祿曰:「中國以信撫四夷,阿里骨未 有過溪心,虛實未可知。無釁而動,非策也。」又請進築 納迷等三城,百祿曰:「是皆良田,為必爭之地。我既城 之,若賊騎時出,我何以耕?後雖欲棄之,為費已甚,亦 不能矣。」帝皆從之。右僕射蘇頌坐稽留除書免,百祿 以同省罷為資政殿學士、知河中,徙河陽、河南。薨,年 六十五,贈銀青光祿大夫。子祖述,監潁州酒稅,攝獄 掾,閱具獄,活兩死囚,州人以為神。知鞏縣,鑿南山導 水入洛,縣無水患,文彥博稱其能。以父墮黨籍,監中 岳廟。久之,通判涇州、知台州,奏罷黃甘葛蕈之貢。主 管西京御史臺。靖康多難,避地至汝州,汝守趙子櫟 邀與共守,於是旁郡盡陷,汝獨得全。累官朝議大夫, 卒。從弟祖禹

劉奉世

按《宋史劉敞傳》:「敞子奉世,字仲馮,天資簡重,有法度, 中進士第。熙寧三年,初置樞密院諸房檢詳文字,以 太子中允居吏房。先是,進奏院每五日具定本報狀 上樞密院,然後傳之四方,而邸吏輒先期報下,或矯 為家書以入郵置。奉世乞革定本,去實封,但以通函 騰報。從之。神宗稱其奉職不苟,加集賢校理、檢正中」 書戶房公事,改刑房,進直史館、國史院編修官。大理 治相州獄,詳斷官竇華以白奉世,奉世曰:「君自以法 從事,毋庸白。」後蔡確以是文致奉世罪,謫蔡州糧料 院。久之,為吏部員外郎。元祐初,歷度支左司郎中、起 居郎、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戶部吏部侍郎,權戶 部尚書。七年,拜樞密直學士、簽書院事。哲宗親政,用 二內侍為押班,中書舍人呂希純封還之。帝謂有近 例,奉世曰:「雖有近例,奈人不可戶曉,顧以率先施行 為非耳。」帝為反命。既而章惇當國,奉世乞免去。紹聖 元年,以端明殿學士知成德軍,改定州。踰年,知成都 府。過都入覲,欲述朋黨傾邪之狀,帝將聽其來,曾布 曰:「元祐變先朝法,無一當者,奉世有力焉。最為漏網, 恐不足見。」遂不許。明年,責光祿少卿,分司南京,居郴 州。御史中丞邢恕劾奉世合劉摯傾害大臣,附呂大 防、蘇轍,遂登政府。再貶隰州團練副使。徽宗立,盡還 其官職,知定州、大名府、鄆州。崇寧初,再奪職,責居沂、 兗,以赦得歸。政和三年,復端明殿學士。薨,年七十三。 奉世優於吏治,尚安靜,文詞雅贍,最精《漢書》學。常云: 「家世唯知事君,內省不愧,怍士大夫公論而已。得喪, 常理也,譬如寒暑加人,雖善攝生者不能無病,正須 安以處之。」

韓忠彥

按《宋史韓琦傳》:「琦子忠彥,字師朴,少以父任為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