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八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八

  宋十四

  許翰       呂好問

  沈與求      朱勝非

  許景衡      趙鼎

  李邴       滕康

  徐俯       劉玨

  翟汝文

官常典第二百二十八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八

宋十四

許翰

按《宋史》本傳:「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中元祐三年進 士第。宣和七年,召為給事中。為書抵時相,謂百姓困 弊,起為盜賊,天下有危亡之憂。願罷雲中之師,修邊 保境,與民休息。高麗入貢,調民開運河,民間騷然。中 書舍人孫傅論高麗於國無功,不宜興大役,傅坐罷。 翰謂傅不當黜,時相怒,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靖康」 初,復以給事中召。時金人攻京師,甫退,翰造闕,即日 賜對。除翰林學士,尋改御史中丞。上疏言邊事,因陳 決勝之策。張邦昌為太宰,翰上疏力爭之。种師道罷 為中太一宮使,翰言:師道名將,沈毅有謀,山西士卒, 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欽宗謂其老難用,翰曰:「秦 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於楚;漢宣帝不老趙充 國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呂望以來,用老將收功者難 一二數。以古揆今,師道雖老,可用也。且謂金人此行, 存亡所係,令一大創使失利去,則中原可保,四夷可 服。不然,將來再舉,必有不救之憂,宜起師道邀擊之。」 上不能用,擢中大夫、同知樞密院。論益不合,以病去, 除延康殿學士、知亳州。坐言者落職,提舉南京鴻慶 宮。高宗即位,用李綱薦,召復延康殿學士。既至,拜尚 書右丞兼權門下侍郎。時建炎大變之後,河北、山東 大盜李成、孔彥舟等,聚眾各數十萬,皆以「勤王」為名, 願得張所為帥。所為御史,嘗論黃潛善姦邪不可用, 由此得罪。李綱為相,乃以所為河北等路招撫使,率 成等眾渡河,號召諸路,為興復計,潛善力沮之。宗澤 論車駕不宜南幸,宜還京師,且詆潛善等。潛善等請 罷澤,翰極論以為不可。李綱罷,翰言:「綱忠義英發,捨 之無以佐中興,今罷綱,臣留無益。」力求去,高宗未許。 時潛善奏誅陳東,翰謂所親曰:「吾與東皆爭李綱者, 東戮東市,吾在廟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資政 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復以言者落職。紹興元年,召 復端明殿學士、提舉萬壽觀,辭不至。二月,復資政殿 學士。三年五月,卒,贈光祿大夫。翰通經術,正直不撓, 歷事三朝,致位政府。徒以王黼、蔡攸、潛善輩薰蕕異 味,橫遭口語,志卒不展。綱雖力引之,不旋踵去,翰亦 斥逐而死。所著書有《論語解》《春秋傳》。

呂好問

按《宋史》本傳:「好問,字舜徒,侍講希哲子也。以蔭補官。 崇寧初,治黨事,好問以元祐子弟坐廢。兩監東嶽廟, 司揚州儀曹。時蔡卞為帥,欲扳附善類,待好問特異。 好問以禮自持,卞不得親。及卞得政,當時據屬扳擢 略盡,獨好問留滯,卞諷之曰:『子少親我,即階顯列矣』。 好問笑不答。靖康元年,以薦召為左司諫、諫議大夫」, 擢御史中丞。欽宗諭之曰:「卿元祐子孫,朕特用卿,令 天下知朕意所嚮。」先是,徽宗將內禪,詔解黨禁,除新 法,盡復祖宗之故,而蔡京黨戚根據,中外害其事,莫 肯行。好問言:「時之利害,政之闕失,太上皇詔旨備矣, 雖使直言之士抗疏論列,無以過此,願一一施行之 而已。」又言:「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發號施令,有 求治之言。逮今半載,治效逾邈。良由左右前後不能 推廣德意,而陛下過於容養,臣恐淳厚之德,變為頹 靡。且今不盡革京、貫等所為,太平無由可致。」欽宗鄉 納好問,疏蔡京過惡,乞投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厲 其餘。又建白削王安石王爵,正神宗配饗。褒表江公 望、張庭堅、任伯雨、龔夬等除青苗之令,湔元符上書 獲譴者。章前後疏十上。每奏對,帝雖當食,輒使畢其 說。時金人既退,大臣不復顧慮,武備益弛。好問言:「金 人得志,益輕中國,秋冬必傾國復來,禦敵之備,當速 講求。今邊事經畫,旬月不見施設,臣僚奏請皆不行 下,此臣所深懼也。」及邊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