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后召二人慰撫,使報知平江,諸君益安。」傅遂許諾。勝 非喜曰:「二凶真無能為也。」諸將將至,傅等懼,勝非因 謂之曰:「勤王之師未進者,使是間自反正耳。不然,下 詔率百官六軍請上還宮,公等置身何地乎?」即召學 士李邴、張守作《百官章》及太后手詔。四月朔,勝非率 百官詣睿聖宮,親掖上乘馬還宮。苗傅請以王世修 為參議,勝非曰:「世修已為從官,豈可復從軍!」上既復 辟,勝非曰:「臣昔遇變,義當即死,偷生至此,欲圖今日 之事耳。」乃乞罷政。上問誰可代者?勝非曰:「呂頤浩、張 浚。」問孰優,曰:「頤浩練事而暴,浚喜事而疏。」上曰:「浚太 年少。」勝非曰:「臣向被召,軍旅錢穀悉付浚,此舉浚實 主之。」御史中丞張守論勝非不能預防,致賊猖獗,宜 罷。不報。授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尋除江西安撫大 使兼知江州。紹興元年,馬進陷江州,侍御史沈與求 論九江之陷,由勝非赴鎮太緩。降授中大夫,分司南 京,江州居住。二年,呂頤浩薦兼侍讀,又薦都督江、淮、 荊、浙諸軍事。給事中胡安國、侍御史張躋交章論罷 之。頤浩力引其入,再除兼侍讀,尋拜尚書右僕射、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丁母憂去,起復右僕射兼知樞密 院事。上《吏部七司敕令格式》一百八十卷。時員外郎 江端友請營宗廟,議者非之,以為國家期於恢復,不 常厥居。勝非方主和議,遂白上營宗廟於臨安。徐俯 罷參政,勝非薦胡松年,侍御史常同劾松年乃王黼 客,勝非徙同左史,莫儔謫曲江。其家蒼頭奴為勝非 治疽而愈,奴為儔請得復官。姻家劉式嘗言為兵官 獲盜,勝非不以付部,用特旨改官。會久雨,勝非累章 乞免,且自論當罷者十一事,魏矼亦劾其罪,遂罷。五 年,應詔言戰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歸。勝非與秦檜 有隙,檜得政,勝非廢居八年,卒,諡忠靖。勝非,張邦昌 友婿也。始,邦昌僭位,勝非嘗械其使。及金人過江,勝 非請尊禮邦昌,錄其後以謝敵。苗、劉之變,保護聖躬 功居多。既去,力薦張浚。然李綱罷,勝非受黃潛善風 旨草制,極言其狂妄。再相忌趙鼎,鼎宣撫川、陜,欲重 使召以制吳玠。勝非曰:「元樞出使,豈論此耶?」蓋因事 出鼎而輕其權,人以此少之。及著《閑居錄》,亦多其私 說云。

許景衡

按《宋史》本傳:「景衡,字少伊,溫州瑞安人。登元祐九年 進士第。宣和六年,召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是 時,王黼、蔡攸用事,景衡言:『尚書省比闕長官,而同知 樞密院亦久闕。雖三公通治三省,然文昌政事之本, 樞密本兵之地,各有攸屬,安可久虛其位?願博採公 議,遴選忠賢,以補政府之闕』。」遂大忤黼意。朝廷用童 貫為河東、北宣撫使,將北伐。景衡論其貪繆不可用 者數十事,不報。睦寇平,江、浙郡縣殘燬,而茶鹽比較 之法如故。景衡奏:「茶鹽之法,當以食之眾寡為歲額 之高下。今收復之後,戶版半耗,民力蕭然,而茶鹽比 較不減於昔,民欲無困,得乎?」奏上,詔兩浙、江東路權 免茶鹽比較,賊平日仍舊。朝廷既興燕雲之師,調度 不繼,誅求益急。景衡奏:「財力匱乏在節用,民力困弊 在恤民。今不急之務,若營繕諸役、花石綱運,其名不 一,吏員猥多,軍額冗濫,又無名功賞非常,賜予皆夤 緣僥倖,干請無厭。宜節以祖宗之制而省去之。」且極 論和買、和糴、鹽法之害,不報。會知洋州吳巖夫以私 書扺執政子道景衡之賢,因從子婿符寶郎周離亨 以達,離亨繆,以其書誤致王黼,黼用是中景衡,逐之。 欽宗即位,以左正言召,旋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諭德, 遷中書舍人。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瑀以鯁亮忤執政, 斥景衡為辨白,坐落職予祠。高宗即位,以給事中召, 至,即除御史中丞。宗澤為東京留守,言者附黃潛善 等,多攻其短,欲逐去之。景衡奏曰:「臣自浙渡淮,以至 行在,聞澤之為尹,威名政事,卓然過人,雖不識其人, 竊用歎慕。臣以為去冬京城內有赤心為國如澤等 數輩,其禍變未至如是之酷。今若較其小短,不顧盡 忠徇國之節,則不恕已甚。且開封,宗廟社稷所在,苟 欲罷澤,別遣留守,不識搢紳中威名政事有加於澤 者乎?」疏入,上大悟,封以示澤,澤乃安。杭州叛卒陳通 作亂,權浙西提刑趙叔近招降之,請授以官。景衡曰: 「官吏無罪而受誅,叛卒有罪而蒙賞,賞罰倒置,莫此 為甚。」卒奏罷之。除尚書右丞,有大政事,必請間極論。 潛善、伯彥以景衡異己,共排沮之。或言:正、二月之交, 乃太一正遷之日,宜於禁「中設壇望拜。」高宗以問景 衡曰:「修德愛民,天自降福,何迎拜太一之有?」初,李綱 議建都,以關中為上,南陽次之,建康為下。綱既相,遂 主南陽之議。景衡為中丞,奏:「南陽無險阻,且密邇盜 賊,漕運不繼,不若建康天險可據,請定計巡幸。」潛善 等傾綱使去,南陽之議遂格。至是,諜報金人攻河陽 氾水,景衡又奏請南幸建康。已而有詔還京,罷景衡 為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至瓜州,得暍疾, 及京口卒,年五十七,諡忠簡。景衡得程頤之學,志慮 忠純,議論不與時俯仰。建炎初,李綱議幸南陽,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