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格。大略謂:「關陜為進取之地,淮南為保固之地。關陝 雖利於進取,然不用師於京東以牽制其勢,則彼得 一力以拒我。今大將統兵者數人,皆所恃以為根本, 萬一失利,將不可復用。偏裨中如牛皋、王進、楊珪、史 康明皆京東土人,知地險易,可各配以部曲三五千 人,或出淮陽,或出徐、泗,彼將奔命之不暇,此不動而 分陝西重兵之一端也。關陝今雖有二宣撫,其體尚 輕,非遣大臣不可。呂頤浩氣節高亮,李綱識量宏遠, 威名素著,願擇其一而用之,必有以報陛下。」又言:「陛 下即位之初,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威名隱然為大將, 今又有吳玠、岳飛者出矣。願詔大將於所部舉智謀 忠勇可以馭眾統師各兩三人,朝廷籍記,遇有事宜, 使當一隊,毋隸大將,則諸人競奮,才智皆飛、玠之儔 矣。大將爵位已崇,難相統一,自今用兵,第可授以成 算,使自為戰而已,慎勿遣重臣臨之,以輕其權而分 其功。今卻敵退師之後,必論功行賞,願因此詔有司 預定賞格」,謂如得城邑及近上首領之類,自一命至 節度使,皆差次,使足相當。所謂守備之宜有五,曰固 根本,習舟師,防他道,講遺策,列長戍。大略謂:「江浙為 今日根本,欲保守則失進取之利,欲進取則慮根本 之傷。古之名將,內必屯田以自足,外必因糧於敵。誠 能得以功名自任,如祖逖者,舉淮南而付之,使自為 進取,而不至虛內以事外。臣聞朝廷下福建造海船 七百隻,必如期而辦。乞倣古制,建伏波、下瀨樓船之 官,以教習水戰,俾近上將佐領之,自成一軍,而專隸 於朝廷,無事則散之緣江州郡,緩急則聚而用之。臣 度敵人他年入寇,懲創今日之敗,必先以一軍來自 淮甸,為築室反耕之計,以綴我師,然後由登、萊泛海 窺吳、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窺江、池以出吾右,一 處不支,則大事去矣。願預講左支右吾之策。夫兵之 形無窮,願詔臨江守臣,凡可設奇誤敵者,如吳人疑 城之類,皆預為措晝。長江之險,綿亙數千里,守備非 一,苟制得其要,則用力少而見功多。願差次其最緊 處,屯軍若干人」,一將領之,聽其郡守節制,次緊、稍緩 處差降焉。有事則以大將兼統之,既久則諳熟風土, 緩急可用,與旋發之師不侔矣。所謂措畫之方有五, 曰親大閱,補禁衛,講軍制,訂使事,降敕榜。大略謂「因 冬秋之交,闢廣場,會諸將,取士卒才藝絕特者而爵 賞之。建炎以來,禁衛單寡,乃藉五軍以為重,臣常寒 心。願擇忠實嚴重之將以為殿帥,稍補禁衛之闕,使 隱然自成一軍,則其馭諸將也若臂之使指矣。今諸 郡廂禁冗占私役者,大郡二三千人,小郡亦數百人。 臣願講求除郡守兵將官自禁軍給事外,餘傔從衣 糧,使自僦人以役,大抵殺廂軍三分之二,而以其衣 糧之數盡募禁軍。」金人自用兵以來,「未嘗不以和好 為言,此決不可恃。然二聖在彼,不可遂已,姑以餘力 行之耳。」臣謂宜專命一官,如古所謂行人者,或止左 右司領之,當遣使人,舉成法而授之,庶免臨時斟酌 之勞,而朝廷得以專意治兵矣。劉豫僭叛,理必滅之, 謂宜降敕榜,明著豫僭逆之罪,曉諭江北士民,此亦 兵家所謂伐謀伐交者,所謂綏懷。之略有五:曰宣德 意,先振恤,通關津,遣材能,務寬貸。大略謂:「山東大姓, 結為山砦以自保,今雖累年,勢必有未下者。願募有 心力之人,密往詔諭。應淮北遺民來歸者,令淮南州 郡給以行由,差船津濟,量差地分人護送,毋得邀阻。 有官人先次注授差遣,無官而貧乏者,令沿江州郡 以官舍居之,仍量給錢米三兩月,其能自營為生乃 止。內有才智可用之人,隨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 已。凡諸將行師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勦戮。其有善良 老弱之人,皆從寬貸,使之有更生之望。」不報。邴閒居 十有七年,薨於泉州,年六十二。諡文敏。有《草堂集》一 百卷。

滕康

按《宋史》本傳:「康字子濟,應天府宋城人。登崇寧五年 進士第,又中詞學兼茂科,除祕書省正字,遷著作佐 郎、尚書工部、禮部員外郎,國子司業。靖康二年,元帥 府聞康習憲章,召至濟州。康率群臣勸進,除太常少 卿,使定登極禮儀。凡告天及肆赦之文,皆康為之,辭 意激切,聞者感動。除起居舍人,權給事中,進起居郎」, 兼討論祖宗法度。檢討官試中書舍人。會顯謨閣學 士孟忠厚乞用父減年遷官,康言:「忠厚,隆祐太后之 姪也。太宗以來,凡母后兄弟之子,無為侍從者。」武義 大夫康義用登極恩遷遙郡刺史。康又封還詞頭,言: 「恩例遷官一等,謂於階官上進一階。今康義得特旨 轉一官,自武義大夫躐上遙郡刺史,名為遷一官,實 升五等,紊法之甚也。自古召亂之源,非外戚撓法,則 內侍干政,漢、唐可鑑。」凡再降旨,竟不肯行。後軍統制 韓世忠以不能戢所部,坐贖金。康言:「世忠無赫赫功, 祇緣捕盜微勞,遂亞節鉞。今其所部卒伍至奪御器, 逼諫臣於死地,乃止罰金,何以懲後?」詔降世忠一官。 知江州。陳彥文用劉光世奏,錄其守城功,遷龍圖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