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九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九

  宋十五

  王庶       陳康伯

  王綸       朱倬

  汪澈       葉顒

  史浩       蔣芾

  洪适       洪遵

官常典第二百二十九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九

宋十五

王庶

按《宋史》本傳:「庶字子尚,慶陽人。崇寧五年,舉進士第, 改秩知涇州保定縣。以种師道薦,通判懷德軍。契丹 為金人所破,舉燕雲地求援,詔師道受降。庶謂師道 曰:『國家與遼人百年之好,今坐視其敗亡不能救,乃 利其土地,無乃基女直之禍乎』?不聽。宣和七年,金果 入寇,太宰李邦彥夜召庶問計,庶曰:『宿將無如种師 道,且夷虜畏服,宜付以西兵,使之入援』。」邦彥以語蔡 攸,攸不然,以庶為陝西運判兼制置解鹽事。疆事益 棘,欽宗欲幸襄、鄧,先命席益為京西安撫使,益求庶 自副。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 府。累立戰功,進集英殿修撰,陞龍圖閣待制,節制陜 西六路軍馬。先是,河東經制使王燮既遁歸,東京留 守宗澤承制以庶權陝西制置使。會宣諭使謝亮入 關,庶移書曰:「夏人之患小而緩,金人之患大而迫,秋 高必大舉盍,杖節率兵舉義,驅逐渡河,徐圖恢復。」亮 不能從。金人大入,庶調兵自沿河至馮翊,據險以守。 金人先已乘冰渡河,犯晉寧,侵丹州,又渡清水河,破 潼關,秦、隴皆震。庶傳檄諸路,會期討賊。涇原統制曲 端雅不欲屬,庶以未受命辭。居數日,告身至,又辭。金 人知端與庶不協,併兵寇鄜、延。庶在坊州聞之,夜趨 鄜延以遏其衝。金人詭道陷丹州,州界鄜延之間,庶 乃自當延安路。時端盡統涇原勁兵,庶屢督其進,端 訖不行,遂陷延安,語在《端傳》。初,庶聞圍急,自收散亡 往援,觀察使王燮亦將所部發興元。庶至甘泉,而延 安已不守,既無所歸,遂以軍付燮,而自將百騎馳至 襄樂勞軍,尚倚端為助。庶至,端令每門減從騎之半, 比至,帳下僅數騎,端厲聲問庶延安失守狀,且曰:「節 制固知愛身,不知為天子愛城乎?」庶曰:「吾數令不從, 誰其愛身者!」端怒,謀即軍中誅庶而奪其兵,乃夜走 寧州,見謝亮曰:「延安五路襟喉,今既失矣,《春秋》大夫 出疆之義,得以專之,請誅庶。」亮曰:「使事有指,今以人 臣而擅誅于外,是跋扈也,公則自為之。」端阻而歸,乃 奪庶節制使印,又拘縻其官屬。會詔庶守京兆,庶先 以失律自劾得罷。丁內艱,時張浚自富平敗歸,始思 庶及端之言可用,乃並召之。庶地近先至,力陳撫秦 保蜀之策,勸浚收熙河、秦鳳之兵,扼關、隴以為後圖。 浚不納。求終制,不許,乃版授參議官。浚念端與庶必 不相容,端未至,但復其官,移恭州。庶因謂浚曰:「端有 反心。」浚亦畏端得士,始有殺端意矣。語在《端傳》。紹興 五年,起復知興元府、利夔路制置使。庶以士卒單寡, 籍興、洋諸邑及三泉縣強壯,兩丁取一,三丁取二,號 「義士。」日閱於縣,月閱於州,厚犒之。不半年,有兵數萬。 浚言于朝,陞徽猷閣直學士。有讒於浚者,徙庶知成 都,改嘉州。明年,浚劾庶輕率傾險,落職奉祠。尋起知 遂寧,固辭,得請。六年,除湖北安撫使、知鄂州。趨闕,上 因燕見,庶言:「陛下欲保江南無所事,如曰紹復大業, 都荊為可。荊州左吳右蜀,利盡南海,前臨江、漢,出三 川,涉大河,以圖中原,曹操所以畏關羽者也。」上大異 之。復顯謨閣待制、知荊南府、湖北經略安撫使,又復 直學士。七年十月,以兵部侍郎召。明年春,入對,上曰: 「召卿之日,張浚已去,趙鼎未來,此朕親擢,非有左右 之助。」庶頓首謝,因奏:「恢復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 聽,在欲速,在輕爵賞,是非邪正混淆。誠能賞功罰罪, 其誰不服?昔漢光武以兵取天下,不以不急奪其費, 不知兵者不可使言兵。」又口陳手畫秦、蜀利害。上大 喜,即日遷本部尚書。閱月,拜樞密副使。議者乞遣重 臣行邊,遂命庶措置江淮邊防。京湖宣撫使岳飛聞 庶行邊,遺書曰:「今歲若不出師,當納節請閒。」庶壯之。 庶還朝,論金人變詐,自渝海上之盟,因及飛納節之 語。當是時,秦檜再相,以和戎為事。金使烏陵思謀至, 詔趣庶還。庶力詆和議,乞誅金使,其言甚切。金又遣 蕭通古來許割地,還梓宮,歸太后。庶曰:「和議之事,臣 所不知。」凡七疏乞免官,乃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御 史中丞勾龍如淵劾庶本趙鼎所薦,欺君罔上。庶罷 歸,至九江,被命奪職,徙家居焉。十三年,御史胡汝明 論庶譏訕朝政,責嚮德軍節度副使,道州安置,至貶 所卒。孝宗思庶言,追復其官,諡「敏節。」子六人。之奇,乾 道中,知樞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