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三十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五十

  宋十六

  陳俊卿      虞允文

  梁克家      葉衡

  龔茂良      李彥穎

  施師點      黃洽

官常典第二百三十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五十

宋十六

陳俊卿

按《宋史》本傳:「俊卿,字應求,興化人。幼莊重,不妄言笑。 父死,執喪如成人。紹興八年,登進士第,授泉州觀察 推官,服勤職業,同僚宴集,恆謝不往。一日,郡中失火, 守汪藻走視之,諸掾屬方飲某所,俊卿輿卒亦假之 行。於是例以後至被詰,俊卿唯唯稱謝。已而知其實, 問故,俊卿曰:『某不能止同僚之行,又資其僕,安得為 無過?時公方盛怒,其忍幸自解,重人之罪乎』?」藻歎服 以為不可。及秩滿,秦檜當國,察其不附己,以為南外 睦宗院教授,尋添通判南劍州。未上而檜死,乃以校 書郎召。孝宗時為普安郡王,高宗命擇端厚靜重者 輔導之,除著作佐郎兼王府教授。講經輒寓規戒,正 色特立。王好鞠戲,因誦韓愈《諫張建封書》以諷,王敬 納之。累遷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首言:「人主以兼聽 為美,必本至公;人臣以不欺為忠,必達大體。御下之 道,恩威並施,抑驕將,作士氣,則紀綱正而號令行矣。」 遂劾韓仲通本以獄事附檜,冤陷無辜,檜黨盡逐而 仲通獨全;劉寶總戎京口,恣掊剋,且拒命,不分戍,二 人遂扺罪。湯思退專政,俊卿言:「冬日無雲而雷,宰相 上不當天心,下不厭人望。」詔罷思退。時災異數見,金 人侵軼之勢已形,俊卿乃疏言:「張浚忠藎,白首不渝。 竊聞讒言言其陰有異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論,為 其忠義有素。反是,則人將去之,誰復與為變乎?」疏入, 未報,因請對,力言之,上始悟。數月,以浚守建康。又言: 「內侍張去為陰沮用兵,且陳避敵計,搖成算,請按軍 法。」上曰:「卿可謂仁者之勇。」除權兵部侍郎。金主亮渡 淮,俊卿受詔整浙西水軍,李寶因之遂有膠西之捷。 亮死,詔俊卿治淮東堡砦屯田,所過安輯流亡。金主 裒新立,申舊好,廷臣多附和議。俊卿奏:「和戎本非得 已,若以得故疆為實利,得之未必能守,是亦虛文而 已。今不若先正名,名正則國威彊,歲幣可損。」因陳選 將、練兵、屯田、減租之策,擇文臣有膽略者為參佐,俾 察軍政,習戎務,以儲將材。孝宗受禪,言:「為國之要有 三:用人、賞功、罰罪,所以行之者至公而已,願留聖意。」 遷中書舍人。時孝宗志在興復,方以閫外事屬張浚, 以俊卿忠義,沉靖有謀,以本職充江、淮宣撫判官,兼 權建康府事。奏曰:「吳璘孤軍深入,敵悉眾拒戰,久不 決,危道也。兩淮事勢已急,盍分遣舟師直擣山東,彼 必還師自救,而璘得乘勝定關中。我及其未至,潰其 腹心,此不世之功也。」會主和議方堅,詔璘班師,亦召 俊卿奏陳十事:定規模、振紀綱、勵風俗、明賞罰、重名 器、《遵祖宗》「之法,蠲無名之賦。」隆興初,元建都督府,俊 卿除禮部侍郎,參贊軍事。張浚初謀大舉北伐,俊卿 以為未可,會諜報敵聚糧邊地,諸將以為秋必至,宜 先其未動舉兵。浚乃請於朝出師。已而邵宏淵果以 兵潰,俊卿退保揚州。主和議者幸其敗,橫議掏之。浚 上疏待罪,俊卿亦乞從坐,詔貶兩秩。諫臣尹穡附思 退,議罷浚都督,改宣撫使治揚州。俊卿奏:「浚果不可 用,別屬賢將。若欲責其後效,降官示罰,古法也。今削 都督重權,寘揚州死地。如有奏請,臺諫沮之,人情解 體,尚何後效之圖?議者但知惡浚而欲殺之,不復為 宗社計。願下詔戒中外協濟,使浚自效。」疏再上,上悟, 即命浚都督,且召為相。卒為思退、穡所擠,遣視師江、 淮。俊卿累章請罪,以寶文閣待制知泉州。請祠,提舉 太平興國宮。思退既竄,太學,諸生伏闕下乞召俊卿。 乾道元年入對,上勞撫之,因極論朋黨之弊。除吏部 侍郎、同修國史。論「人才當以氣節為主,氣節者,小有 過,當容之;邪佞者,甚有才,當察之。」錢端禮起戚里,為 參政,窺相位甚急,館閣之士上疏斥之。端禮遣客密 告俊卿:「己即相,當引共政。」深拒不聽。翌日,進讀《寶訓》, 適及外戚,因言:「本朝家法,外戚不預政,有深意,陛下 宜謹守。」上首肯,端禮憾之,知建康府。逾年,授吏部尚 書。時上未能屏鞠戲,將游獵白石,俊卿引漢桓靈、唐 敬穆及司馬相如之言,力以為戒。上喜曰:「備見忠讜, 朕決意用卿矣。朕在藩邸,知卿為忠臣。」俊卿拜謝,受 詔。館金使,遂拜同知樞密院事。時曾覿、龍大淵怙舊 恩,竊威福,士大夫頗出其門。及俊卿館件,大淵副之, 公見外不交一語。大淵納謁,亦謝不接。洪邁、白俊卿: 「人言鄭聞除右史,某當除某官,信乎?」詰所從,邁以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