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用舊人,而遂退一莊士,則將謂之何哉?豳老成之望, 直諒多益。寘之近班,可以正乃辟,可以儀「有位。欲望 委曲留行,使之釋然無疑,安於就職,則陛下既昭好 賢之美,而微臣亦免妨賢之媿。」帝從之。嘉熙二年,拜 端眀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尋拜參知政事兼同 知樞密院事,封奉化郡公,授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 浙東安撫使,以觀文殿學士致仕。朱氏亦封周楚國 夫人,壽過九十,將以生日拜天錫為相,而天錫卒。贈 少師,尋加太師,諡「忠惠。」弟天任,為兵部尚書。兄弟友 愛,方貧時,率更衣以出,終歲同衾。從子晦,歷官尚書, 出帥全蜀,常置義莊,以贍宗族。然在蜀以違言論知 閬州王惟忠死,士論少之。

游似

按《宋史》本傳:「似字景仁,利路提點刑獄仲鴻之子。嘉 定十四年進士。歷官為大理司直,升大理寺丞,遷太 常丞兼權兵部郎官,遷祕書丞兼權考功郎中,直祕 閣,夔路轉運判官,移潼州提點刑獄,兼提舉常平。請 封諡田錫,從之。遷軍器監、宗正少卿,兼權樞密都承 旨。」時暫兼權禮部侍郎,兼侍講,權禮部侍郎,有事於 明堂。似上疏言:「欲盡事天之禮,當盡敬天之心。心存 則政事必適其宜,言動必當其理,雨暘必循其序,夷 夏必安其生。」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權禮部尚 書兼侍讀。言:「軍賞冒濫,請給告之制,奏功者書填《真 命》付之。候從軍十年,別能立功,升至統領以上,方許 從所屬保明,申朝廷立名給告,則冒濫者革,功勞者 勸。」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兼修國史、實錄院修撰,權 工部侍郎,充四川宣撫司參贊軍事兼給事中,遷吏 部尚書,入侍經幄。帝問唐太宗:「貞觀治效何速如是?」 似對曰:「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轉乾坤。或謂霸圖速 而王道遲,不知一日歸仁,期月而可,王道曷嘗不速? 一念有時間斷,則無以挽回天下之大勢。至於憂勤, 既切宸念,而佐理非人,亦何以布宣九重之實?」乃摭 太宗事以陳,且謂:「太宗矜心易啟,漸弗克終,僅止貞 觀之治。陛下嗣服十有五年,艱危之勢滋甚,回視太 宗,治效敏速,相越乃爾。意者親儒而從諫,敬畏以檢 身,未若《貞觀》之超卓乎?節用以致愛,選廉以共理,未 若《貞觀》之切至乎?願陛下益加聖心。」嘉熙三年正月, 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封南兗縣伯。八月, 拜參知政事。四年閏月,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淳 祐四年,提舉萬壽觀,兼侍讀,仍奉朝請,授知樞密院 事兼參知政事,進爵郡公。五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 《十》上章乞歸田里,帝不許。七年,特授觀文殿大學士、 醴泉觀使兼侍讀,進爵國公。十一年,轉兩官,致仕。薨, 特贈少師。

范鍾

按《宋史》本傳:「鍾字仲和,婺州蘭谿人。嘉定二年,舉進 士,歷官調武學博士,添差通判太平州,知徽州。召赴 闕,遷刑部郎官,又遷尚右郎官兼崇政殿說書。進對, 帝曰:『仁宗時甚多事』。鍾對曰:『仁宗始雖多事,乃以憂 勤致治。徽宗始雖無事,餘患至於今日』。帝悅。尋遷吏 部郎中兼說書,又遷祕書少監、國子司業,兼國史編」 修、實錄檢討,拜起居郎兼祭酒,權兵部侍郎兼同修 《國史、實錄》同修撰,遷兵部侍郎兼給事中,權兵部尚 書兼侍講,尋兼侍讀。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 樞密院事。四年,授參知政事。淳祐元年,乞歸田里,不 許。四年,知樞密院事,乞歸田里。五年,特拜左丞相兼 樞密使,封東陽郡公。再乞歸田里,不許。六年,復請,許 之,加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辭,不拜,以保 晚節。乃提舉洞霄宮,九年正月,薨。鍾為相,直清守法, 重惜名器,雖無赫赫可稱,而清德雅量,與杜範、李宗 勉齊名。贈少師,諡文肅。所著書有《禮記解》。

李性傳

按《宋史》本傳:《性傳》:字成之,宗正寺主簿,舜臣之子也。 嘉定四年,舉進士,歷幹辦行在諸軍審計司。進對,有 崇尚道學之名,未遇其實。帝曰:「『實者何在』?性傳對曰: 『在陛下格物致知,以為出治之本』。」遷武學博士,尋為 太常博士,兼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升太常寺丞,兼權 工部郎中,兼權都官郎官,遷起居舍人兼侍講。疏言: 「東周以後,諸侯卿大夫皆以既葬而除服。秦、漢之際, 尢為淺促。孝文定為三十六日之制,則視孝惠以前 已有加矣。東漢以後,又損之為二十七日,謂之以日 易月,則薄之至也。千數百年,惟晉武帝、魏孝文為能 復古之制,而群臣沮格,未克盡行。惟孝宗通喪三年, 近古所獨。陛下繼之,至性克盡,前烈有光。乞以此疏 付之史官,庶幾四海聞風,民德歸厚。」遷起居郎兼國 史編修、實錄檢討,權刑部侍郎,進禮部侍郎,以臣僚 言罷。尋以寶章閣待制知饒州,改知寧國府,再知饒 州,復以言罷。召為兵部侍郎兼侍講兼同修國史,兼 實錄院同修撰,升兼侍讀,權兵部尚書。進讀《仁皇訓 典》,乞讀帝學,從之。權吏部尚書。臣僚論舜臣立廟封 爵事,落職,提舉太平興國宮。淳祐四年,權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