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劉、石、苻、姚、慕容、赫連之輩,妄竊名號,尋亦滅亡。魏氏 自北徂南,未遑遠略,周、齊兩立,務在兼併。所以江表 逋誅,積有年祀。陛下聖德天挺,光應寶祚,比隆三代, 平一九州,豈容使區區之陳,久在天網之外?臣今奉 使,請責以稱藩。

《送殷員外序》
唐·韓愈

唐受天命為天子,凡四方萬國,不問海內外,無大小, 咸臣順於朝。時節貢水土百物,大者特來,小者附集。 元和睿聖文武皇帝既嗣位,悉治方內,就法度。十二 年,詔曰:「四方萬國,惟回鶻於唐最親,奉職尤謹。丞相 其選宗室四品一人,持節往賜君長,告之朕意。」又選 學有經法、通知時事者一人,與之為貳。由殷侯侑自 太常博士遷尚書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 承命以行。朝之大夫莫不出餞。酒半,右庶子韓愈執 盞言曰:「殷大夫今人適數百里,出門惘惘,有離別可 憐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剌剌不能休。 今子使萬里外國,獨無幾微出於言面,豈不真知輕 重大丈夫哉!」丞相以子應詔,真誠知「人矣。士不通經, 果不足用。」於是相屬為詩,以道其行云。

《洪皓傳論》
宋·史

孔子云:「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當建炎、紹興 之際,凡使金者,如探虎口,能全節而歸。若朱弁、張邵、 洪皓,其庶幾乎!望之不足議也。皓留北十五年,忠節 尤著。高宗謂蘇武不能過,誠哉!然竟以忤秦檜謫死, 悲夫!其子适、遵、邁相繼登詞科,文名滿天下。适位極 台輔,而邁文學尤高,立朝議論最多,所謂忠義之報, 詎不信夫。

《送石昌言為北使引》
蘇洵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憶與群兒戲先府 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 甚狎。昌言舉進士,日有名。吾後漸長,亦稍知讀書,學 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昌言聞吾廢學,雖不言,察 其意甚恨。後十餘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 相聞,吾日以壯大,乃能感悟,摧折復學。又數年,遊京」 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出文十數首,昌 言甚喜稱善。「吾晚學無師,雖日為文,中心自慚」,及聞 昌言說,乃頗自喜。今十餘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 制,乃為天子,出使萬里之外,彊悍不屈。之遼廷建大 斾,從騎數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自思為兒 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貴不足怪,吾於 昌言,獨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衝口 舌之間足矣。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 境,宿驛亭,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 從者怛然失色。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凡 遼所以誇輝中國者,多此類也。中國之人不測也,故 或至於震懼而失辭,以為遼人笑。嗚呼,何其不思之 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 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孟子》曰:「說 大人則藐之,況於匈奴?」請以為贈。

《行人司箴》
明·宣宗

法古建官,以熙於治。國之行人,實承周制。慎簡髦士, 俾居俾臧。朝有命令,肅肅用將。有容有章,必敬必飭。 毋為奇衺,毋縱貪墨。載馳載驅,周爰咨諏。靡及之懷, 益毖弗渝。克篤念茲,不忝於士,不忝於國,有聞於世。

《題差疏》
張寧

切,惟《太祖高皇帝》設官定職,各有攸司,其在京各衙 門郎中主事等官,俱有官守,不宜一時曠廢,所以特 設行人,以通使命往來。自洪武二十七年以前,止以 承差任使。後欲以通達君體,不辱君命,始專以進士 除授。任用之意,蓋亦重矣。爰自《定制》以來,一應合差 事件,俱屬行人,間有別項官員,無非一時特旨,或因 「行人不敷故也。豈因襲既久,遂以為常?」今各衙門官 員一切指此要求請託,苞苴公行。有因親舊在任而 假途營求者,有離家日久而枉道回還者,有因懶於 坐理而託此遊逸者,有因有所規避而假此疏釋者。 求之者不已,主之者不辭。易於取覓者皆歸之請託, 難於辦給者必委之行人。致使為是「官者群坐無為, 一籌莫展。仍乞再行查考舊制及近今事例,遇有事 務先儘行人,方許差遣別項官員。其奉特旨者仍前 不拘此例。如有請託等項事發,一體治罪。庶使祖制 不違而職有定守,官難作弊而人不苟求矣。」

行人司部藝文二

《小雅四牡五章》

朱注此《勞使臣》之詩也。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賦也

「《四牡》騑騑,嘽嘽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賦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