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論救,皆不聽,竟削籍歸。九年冬,有詔起廢,召為戶科 給事中。正宸因言:「起廢旨屢下,而與臣同列名,若詞 臣劉必達、楊世芳等已死,乞敕所司速舉。」帝納之。藥 廠災壞公私廬舍無算。正宸言:「火於五德為禮。禮教 不修,火災乃見。陛下臨御,初未以沽名市德疑大臣。 頃大臣救鄭三俊、錢謙益,忽為是言,是一無禮也。史 𡎊下吏疏辨,抵稱時局,思箝眾口,又一無禮也。朝廷 每一番令甲,輒增一番私營。如吏部郎張檉芳以不 謹被黜,巧借城工復職,非陳啟新任怨抄參,則考功 之法可以金錢贖矣,又一無禮也。災異頻仍,聖心憂 憫。而戶部主事李鳳鳴謂:『善言不可退災星,亦一無 禮也』。」帝是其言。時廠衛務羅織人罪,而巡捕武弁從 而效之。正宸言:「京師死刑,視四方獨多,其處決,視四 方又獨速。請申飭廠衛巡捕官。」帝令司巡捕者回奏, 氣勢少衰。十四年,屢遷吏科都給事中。周延儒再相, 中外仰望丰采,而門多雜賓。正宸,其門生也,獨不肯 附會。十五年正旦朝會,帝進延儒等揖之,待以師傅 禮。正宸因言:「陛下隆禮閣臣,閣臣宜積誠以格君心, 不與中官作緣,不憑恩怨起見,不以寵利居成功,不 以爵祿私親暱。」語皆風延儒。及宣、大缺總督,延儒欲 用宣府巡撫江禹緒,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 之,正宸復劾其行賄事,帝不納。延儒欲起江陵知縣 史調元,正宸止之。延儒再召,頗得馮銓力,欲以守涿 功復其冠帶。正宸與金光辰力爭,事遂寢。尋詆兵部 尚書陳新甲奸邪,薦李繼貞、李邦華、史可法、孫傳庭 可代。及松山師覆,請「先正」中樞破壞之律,然後正行 間失陷之條,新甲遂獲罪。既而會推閣臣失帝意,謫 戍均州。語詳《李日宣傳》。福王立,召復故官。疏請亟檄 四鎮,分渡河淮,與江北、山東協力,互為聲援,且請縞 素率師駐蹕淮上,時不能用。內傳用張有譽為戶部 尚書,正宸以有譽雖有望,而中旨不宜出,抗疏力爭。 有譽卒以廷推用。魏國公徐弘基等公疏薦張捷,命 下部議,并議前戶部主事鄒之麟、前御史張孫振、劉 光斗起用。正宸分別論諸人,稍寬捷而力詆之麟、孫 振、光斗。馬士英不悅,擬諭詰責;回奏上,獲免。尋以安 遠侯柳祚昌薦,起用阮大鋮;正宸又力爭,且曰:「朝廷 如此舉動,邸報流傳,見臣姓名尚挂仕版,必相」顧駭 愕,謂「負掖垣職掌,萬死何辭!乞先放臣歸里。」士英輩 忌正宸居言路,遂用為大理丞,已見《國事日非》。請假 歸。魯王監國,起吏部左侍郎;不受;仍署舊官。事敗,棄 家為僧,不知所之。

姜埰

按《明外史》本傳:「埰字如農,萊陽人。崇禎四年進士,授 密雲知縣,調儀真,遷禮部主事。十五年,擢禮科給事 中。山陽武舉陳啟新者,崇禎九年詣闕上書,言天下 有三大病:士子作文,高談孝悌仁義,及服官恣行奸 慝,此科目之病也。嘉靖時,三途並用,今惟一途,而舉 貢不得至顯官,一舉進士,橫行放誕,此資格之病也。 舊制,給事、御史、教官得為之,其後途稍隘,而舉人、推 官、知縣猶與其列,今惟以進士選。彼受任時,先以給 事、御史自待監司、郡守,承奉不暇,剝下虐民,恣其所 為,此行取考選之病也。請停科目以絀虛文,舉孝廉 以崇實行,罷行取考選,以除積橫之習,而蠲災傷田 賦以蘇民困。專拜大將,俾得節制。」有司捧疏跪正陽 門三日,中官取以進。帝大喜,立擢吏科給事中。屢遷 兵科左給事中。侍郎劉宗周、御史詹爾選、給事中房 之騏、主事朱國壽先後論之。歙人楊光先訐其出身 賤役,及徇私薦故主布政使樊良樞與他納賄狀,帝 悉不究。然啟新所條奏,率無關大計。御史王聚奎劾 其溺職。帝怒,謫聚奎以僉都御史李先春議,聚奎罰 輕,并奪其職。久之,御史倫之楷劾其請託,受賕還鄉, 驕橫。始詔行勘,未上而啟新遭母憂。埰因劾其不忠 不孝,大奸大詐。御史李瑞和繼之,乃削啟新籍,下撫 按追贓擬罪。啟新竟逃去,不知所之。國變後,為僧以 卒。時帝以寇氛未息,民罹鋒鏑,建齋南城。每子夜偕 周后往誦佛經,移時始返。埰上疏諫,不報。已,陳蕩寇 二策,曰明農業,收勇敢。帝善其言。溫體仁興復社之 獄,七年未結。埰言:「諸生率闡明經史,無可罪。而張溥 一代著述,才齎志以沒,宜賁易名之典。」時周延儒已 復召當國,事乃大解。初,體仁及薛國觀力排異己,及 建言者,延儒至,盡反其所為,廣引清流,言路亦蜂起。 論事,忌者乃造《二十四氣》之說,以指朝士二十四人 直達御前。帝適下詔戒諭百官,責言路尤至。埰疑帝 已入其說,乃上言:「陛下視言官獨重,故責之獨嚴,如 《聖諭》所云代人規卸,為人出缺者,臣豈敢謂盡無其 事?然陛下何所見而云然?倘如《二十四氣》蜚語騰播 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惡言官不利己而思以中之,激 至尊之怒,箝言官之口,逞邪詭之謀,人效寒蟬,壅蔽 主聽,誰復為陛下言天下事者!如使耳目旁及,邪言 亂政,若涿州知州劉三聘忽薦罪輔馮銓,人情閃爍, 是非淆亂。臣區區之愚,不獨為言官職掌,更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