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之,乃自吏部尚書遷中書侍郎,凡二年,薨於位。

《東軒筆錄》:「常平法既行,而」同知諫院孫覺上言:「府界 諸縣百姓率不願請,往往追呼抑配,深為民害。」主上 俾覺同府界提點往諸縣體量有無追呼抑配之事, 孫面奏曰:「敢不虔奉詔旨,即日治行。」既而又上疏曰: 「臣聞古者設官,有言之者,有行之者,故言者不責其 必行,行者不責其能言。臣備員諫省,以言語為官矣, 又能一一而行之乎?所有同體量指揮,望賜寢罷。」主 上怒其反覆,落同修起居注、知廣德軍。

《曲洧舊聞》:自崇寧以來,給舍多不論駁。靖康新政,人 人爭言事。唐恪在鳳池,謂朝請大夫王仰曰:「近來給 舍封駁太多,而晁舍人特甚,朝廷幾差除,不行也。君 可語之以道。」聞其言,笑而不答。仰字子高,王子發之 子也。室唐氏子,乃晁出也,故中書君使之達此意。 《閒燕常談》:紹興乙卯夏大旱,車駕在臨安府,詔禁屠 宰以禱雨。諫議大夫趙霈上言曰:「自來斷屠,止禁豬 羊,而不及鵝鴨,請并禁止。」中書舍人胡寅曰:「一疏無 二百言,而用字以十數,況諫議乃及此乎?聞敵中統 兵者龍虎大王,脫或入寇,宜以鵝鴨。」諫議拒之。時人 以為名對。

《老學庵筆記》:杜起莘自蜀入朝,不以家行。高廟聞其 清修獨處,甚愛之。一日因得對,褒諭曰:「聞卿出局,即 蒲團紙帳,如一行腳僧,真難及也。」起莘頓首謝,未幾, 遂擢為諫官。張真父戲之曰:「吾蜀人如劉韶美、馮圜 仲及僕,蓋皆無妻妾,塊然獨處,與君等耳。君乃獨以 此見知得拔擢,何也?當撾登聞鼓訴之。」因相與大笑 而罷。

《桯史》。孝宗初政,袁孚為右正言。一日亟請對,論北內 私酤,言頗切直。光堯聞之震怒。上嚴於養志,御批放 罷,中使持璽封至堂。時陳文正當國,史文惠為參預, 未知其倪,啟封相顧罔測,文惠曰:「上新即位,而首逐 一諫官,未得其名,此決不可,請俟審奏。」翌日遂朝,方 扣榻以請,玉音峻厲,遽曰:「謂已行下矣,尚何留?」文惠 奏曰:「陳康伯固欲速行,而臣不欲也。臣有千慮之一, 願留身以陳。」班退,文惠問:「孚何罪也?」上諭以疏意曰: 「是非所宜言,不逐何待?」曰:「陛下亦知德壽宮中無士 人乎?」曰:「何謂也?」曰:「北內給事,無非閹人,是惡知大體。 若非幾箇村措大,在言路時,以正論折其萌芽。此曹 馮依自恣,何所不至?」上竦而悟,天顏少龢,文惠進曰: 「不特此事,諍臣無故賜罷,天下咸以為疑,而欲知其 故。若以此為罪,則兩宮之間且生,四方聞之,必謂陛 下方以天下養,而使北內至於有此,非供億不足而 何?必不得已而去,當因其自請而聽之可耳。」上釋然 霽威曰:「善。」將退,復前曰:「後三日復當五日之朝,願陛 下試以意白去孚,儻」可以上皇意留之,尤盛德事。上 許諾。既歸自北宮,亟召文惠而諭之曰:「太上怒袁孚 甚,朕所以亟欲去之。昨日方燕,太上賜酒一壺,親書 『德壽私酒』四字於上,使朕跼蹐無所。」文惠曰:「此陛下 之孝也。雖然,終不可暴其事。」居數日,孚請祠,得守永 嘉郡。既而文惠又奏:「諫官以直言去,非邦家之美,請 以職」名華其行,遂除直祕閣,外朝竟不及知。自是憸 人知譖之不行,亦無復投隙者。

孝宗在位久,益明習國家事,厲精政本,頗垂意《骨鯁》, 以彊本廟。淳熙六年,鄭少融丙初拜西掖,首疏宮冗 賞濫,力指時政之失,且謂:「卿、監、丞、簿事簡官備,館職、 史官至二十員,學官、書局各以十數,監司、郡守疊授 三政參議,祠廟歸正添差養老將校充滿外路;東宮 徹章,館閣進書,雜流廝役例霑賞典,曰隨龍,曰應奉」, 開河修堰,併場蠲賦,無時推恩;他司錢物,漕乞移用, 尉不捕賊,詭奏有功,張大虛聲,橫被醲賞,累數百言, 上覽而壯之,奎札付中書曰:「賞功遷職,不以濫予,鄭 丙言是也。給舍遇書讀,宜隨事以聞。」於是廷臣始側 目,既而少融益亹亹,論事,敢於劘上,上亦欣然納之 無忤。八年,遂兼夕拜東宮春坊陳龜年女嫁巨室裴 良珣,裴死於酒,兄良顯訴陳女利其富,死有冤。事下 天府,語連龜年,尹不敢治,詔送大理。左右有為之地 者,詔漕司先審責良顯不實反坐狀,始得行。少融駮 奏曰:「願少存國法,為子孫萬世計。」竟如初詔。韓子師 以曾覿援有起廢意,少融極口詆之曰:「是人仰累聖 德。」後大臣或指二言之切為賣直,上不聽,諭少融曰: 「朕自喜給舍得人,亟遷吏書,以矯其讒。」時王謙仲藺 丞宗正,進對曰:「今日不欺陛下,惟鄭丙,惜其愛,莫助 之耳。」上喜,亦遷監察御史。謙仲尤擊搏,不畏強禦,馴 致大用,獎直厲斷,蓋隱然有烹阿封即墨之風焉。至 今士夫間猶能誦其獨立敢為之實也。少融繼守數 郡,治「微尚嚴」云。

《元史董俊傳》:「文忠字彥誠,俊第八子,為符寶郎。至元 十六年,禮部尚書謝昌元請立門下省封駮制敕,以 絕中書風曉近習奏請之弊。帝銳意欲行之,詔廷臣 雜議,且怒翰林學士承旨王磐曰:『如是有益之事,汝 不入告,而使南方後至之臣言之,汝用學問何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