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敢復言。如是,南庭動搖,烏桓有離心矣。南單于久居

漢地,具知形埶,萬分離析,旋為邊害。今幸有度遼之 眾,揚威北垂,雖勿報答,不敢為患』。」帝不從,復遣眾。眾 因上言:「臣前奉使不為匈奴拜,單于恚恨,故遣兵圍 臣,今復銜命,必見陵折。臣誠不忍持大漢節,對氈裘 獨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將有損大漢之強。」帝不聽。 眾不得已,既行,在路連上書固爭之。詔切責眾,追還 擊廷尉,會赦歸家。其後帝見匈奴來者,問眾與單于 爭禮之狀,皆言「匈奴中傳眾意氣壯勇,雖蘇武不過。」 乃復召眾為軍司馬。

伊籍

按《三國蜀志》本傳:「籍字機伯,山陽人也。少依邑人鎮 南將軍劉表。先主之在荊州,籍常往來自託。表卒,遂 隨先主南渡江,從入益州。益州既定,以籍為左將軍 從事中郎,見待亞於簡雍、孫乾等。遣東使於吳,孫權 聞其才辯,欲逆折以辭,籍適入拜,權曰:『勞事無道之 君乎』?籍即對曰:『一拜一起,未足為勞』。籍之機捷,類皆」 如此,權甚異之。後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 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陳震

按《三國蜀志》本傳:「震字孝起,南陽人也。先主領荊州 牧,辟為從事,部諸郡,隨先主入蜀。蜀既定,為蜀郡北 部都尉,因易郡名為汶山太守,轉在犍為。建興三年, 入拜尚書,遷尚書令,奉命使吳。七年,孫權稱尊號,以 震為衛尉。賀權踐阼,諸葛亮與兄瑾書曰:『孝起忠純 之性,老而益篤。及其贊述東西,歡樂和合,有可貴者』。」 震入吳界,移關候曰:「東之與西,驛使往來,冠蓋相望, 申明初好,日新其事。東尊應保聖祚,告燎受符,剖判 土宇,天下響應,各有所歸。於此時也,以同心討賊,則 何寇不滅哉!西朝君臣,引領欣賴。震以不才,得充下 使,奉聘敘好,踐界踊躍,入則如歸。獻子適魯,犯其山 諱,《春秋》譏之。望必啟告,使行人睦焉。」即日張旍誥眾, 各自約誓,順流漂疾。國典異制,懼或有違,幸必斟誨, 示其所宜。震到武昌,孫權與震升壇歃盟,交分天下, 以徐、豫、幽、青屬吳,并涼、冀、兗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 谷關為界。震還,封城陽亭侯。九年,都護李平坐誣罔 廢。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 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吾以 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之事出於 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十三年,震卒,子濟嗣。

宗預

按《三國蜀志》本傳:「預字德豔,南陽安眾人也。建安中, 隨張飛入蜀。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簿,遷參軍右中 郎將。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 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聞之,亦益永安 之守,以防非常。預將命使吳,孫權問預曰:『東之與西, 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預對曰:『臣以 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 足以相問也』。」權大笑,嘉其抗直,甚愛待之,見敬亞於 鄧芝、費褘。遷為侍中,徙尚書。延喜十年,為屯騎校尉。 時車騎將軍鄧芝自江州還來朝,謂預曰:「《禮》,六十不 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預答曰:「卿七十不還兵職,六 十何為不受邪?」芝性驕傲,自大將軍費褘等皆避下 之,而預獨不為屈。預復東聘吳,孫權捉預手,涕泣而 別曰:「君每銜命結二國之好,今君年長,孤亦衰老,恐 不復相見。」遺預大珠一斛,乃還。遷後將軍,督永安,就 拜征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景耀元年,以疾徵還成 都。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時都護諸葛瞻初 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踰 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 造門邪?」遂不往。

董恢

按《三國蜀志董允傳》註引《襄陽記》曰:「恢字體緒,襄陽 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費褘使吳。」孫權嘗大醉,問褘 曰:「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常有鳴吠之益於時務, 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 矣。諸君憒憒,曾不知防慮於此,豈所謂貽厥孫謀乎?」 褘愕然,四顧視,不能即答。恢目褘曰:「可速言!儀、延之 不協,起於私忿耳,而無黥韓難御之心也。今方掃除 彊賊,混一區夏,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若捨此不任,防 其後患,是猶備有風波,而逆廢舟楫,非長計。」權大笑 樂。諸葛亮聞之,以為知言還,未滿三日,辟為丞相府 屬,遷巴郡太守。

孫乾

按《三國蜀志》本傳:「乾字公祐,北海人也。先主領徐州, 辟為從事,後隨從周旋。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結袁 紹,將適荊州。乾又與麋竺俱使劉表,皆如意指。後表 與袁尚書說其兄弟分爭之變,曰:『每與劉左將軍孫 公祐共論此事,未嘗不痛心入骨,相為悲傷也』。其見 重如此。先主定益州,乾自從事中郎為秉忠將軍,見」 禮次麋竺,與簡雍同等。頃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