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稱旨,拜勝兵將軍。頻從車駕北伐,濟謀功居多,賞賜

奴婢百口,馬牛數百,羊二十餘口。天賜五年卒。

燕鳳

按《魏書》本傳:「鳳字子章,代人也。好學,博綜經史,明習 陰陽讖緯。昭成素聞其名,使人以禮迎致之,鳳不應 聘。乃命諸軍圍代城,謂城人曰:『燕鳳不來,吾將屠汝』。 代人懼,送鳳。昭成與語,大悅,待以賓禮。後拜代王左 長史,參決國事。又以經授獻明帝。苻堅遣使牛恬朝 貢,令鳳報之。堅問鳳:『代王何如人』?鳳對曰:『寬和仁愛, 經略高遠,一時之雄主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堅曰:「卿 輩北人,無剛甲利器,敵弱則進,彊即退走,安能并兼?」 鳳曰:「北人壯悍,上馬持三仗,驅馳若飛。主上雄雋,率 服北土,控弦百萬,號令若一。軍無輜重樵爨之苦,輕 行速捷,因敵取資。此南方所以疲敝,而北方之所常 勝也。」堅曰:「彼國人馬,實為多少?」鳳曰:「控弦之士數十 萬,馬百萬匹。」堅曰:「卿言人眾可爾,說馬太多,是虛辭 耳。」鳳曰:「雲中川自東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 百有餘里,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以此推之, 使人之言,猶當未盡。」鳳還,堅厚加贈遺。及昭成崩,太 祖將遷長安,鳳以太祖幼弱,固請於苻堅曰:「代主初 崩,臣子亡叛,遺孫沖幼,莫相輔立,其別部大人劉庫 仁勇而有智,鐵弗、衛辰狡猾多變,皆不可獨任。宜分 諸部為二,令此兩人統之。兩人素有深讎,其勢莫敢 先發,此禦邊之良策。待其孫長,乃存而立之,是陛下 施大惠於亡國也。」堅從之。鳳尋東還。太祖即位,歷吏 部郎、給事黃門侍郎、行臺尚書,甚見禮重。太宗世與 崔元伯、封懿、梁越等入講《經傳》,出議朝政。世祖初,以 舊勳,賜爵平舒侯,加鎮遠將軍。神麚元年卒。

于什門

按《魏書》本傳:「于簡,字什門,代人也。太宗時為謁者,使 喻馮跋。及至和龍,住外舍不入,使人謂跋曰:『大魏皇 帝有詔,須馮主出受,然後敢入』。跋使人牽逼令入,見 跋不拜。跋令人按其項,什門曰:『馮主拜受詔,吾自以 賓主致敬,何須苦見逼也』?與跋往復,聲氣厲然,初不 撓屈。既而跋止什門,什門於群眾之中,回身背跋,被」 褲後襠以辱之。既見拘留,隨身衣裳,敗壞略盡,蟣虱 被體,跋遺以衣服,什門拒而不受。和龍人皆歎曰:「雖 古烈士,無以過也。」歷二十四年。後馮文通上表稱臣, 乃送什門歸,拜治書侍御史。世祖下詔曰:「什門奉使 和龍,值狂豎肆虐,勇志壯厲,不為屈節,雖昔蘇武,何 以加之。」賜羊千口,帛千疋,進為上大夫,策告宗廟,頒 示天下,咸使聞也。

李順

按《魏書》本傳,「順字德正,趙郡平棘人也。父系,慕容垂 散騎侍郎、東武城令,治有能名。太祖定中原,以系為 平棘令,年老卒於家。贈寧朔將軍、趙郡太守、平棘男。 順博涉經史,有才策,知名於世。神瑞中,中書博士,轉 中書侍郎。始光初,從征蠕蠕,以籌略之功,拜後軍將 軍,仍賜爵平棘子,加奮威將軍。世祖將討赫連昌,謂」 崔浩曰:「朕前北征李順,獻策數事,實合經略大謀。今 欲使揔攝前驅之事,卿以為何如?」浩對曰:「順智足周 務,實如聖旨。但臣與之婚姻,深知其行。然性果於去 就,不可專委。」世祖乃止。初,浩弟娶順妹,又以弟子娶 順女,雖二門婚媾,而浩頗輕順,順又弗之伏也。由是 潛相猜忌,故浩毀之。至統萬,大破昌軍,順謀功居右, 轉拜左軍將軍。後征統萬,遷前將軍,授之以兵。昌出 逆戰,順督勒士眾,破其左軍。及克統萬,世祖賜諸將 珍寶雜物,順固辭,唯取書數十卷,世祖善之。至京,論 功,以順為給事黃門侍郎,賜奴婢十五,戶帛千匹。又 從擊赫連定於平涼。三秦平,遷散騎常侍,進爵為侯, 加征虜將軍,遷四部尚書,甚見寵待。沮渠蒙遜以河 西內附,世祖欲精簡行人。崔浩曰:「蒙遜稱蕃,款著河 右,若俾遐域流通,殊荒畢至,宜令清德重臣奉詔褒 慰。」尚書李順即其人也。世祖曰:「順,納言大臣,固不宜 先為此使。若蒙遜身執玉帛而朝於朕,復何以加之?」 浩曰:「邢貞使吳,亦魏之太常,苟事是宜,無嫌於重。爾 日之行,豈吳王入覲也。」世祖從之,以順為太常,策拜 蒙遜為太傅、涼王。使還,拜使持節、都督秦雍梁益四 州諸軍事、寧西將軍、開府、長安鎮都大將,進爵高平 公。未幾,復徵為四部尚書,加散騎常侍。延和初,復使 涼州。蒙遜遣中兵校郎楊定歸白順曰:「年衰多疹,舊 患發動,腰腳不隨,不堪拜伏。比三五日,消息小差,當 相見。」順曰:「王之年老,朝廷所知,以王祗執臣禮,別有 詔旨,豈得自安,不見上使也。」蒙遜翌日,延順入至庭 中,而蒙遜箕坐隱几,無動起之狀。順正色大言曰:「不 謂此叟無禮,乃至於是。今則覆亡之不恤,而敢凌侮 天地,魂神逝矣,何用見之!」將握節而出。蒙遜使定歸, 追順於庭曰:「『太常既雅恕衰疾,《傳》云『朝廷有不拜之 詔』,是以敢自安耳』。若太常曰『爾拜爾跽』,而不祇命,是 乃小臣之罪矣。」順益怒曰:「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 下,周王賜胙,命曰:『伯舅,無下拜』,而桓公奉遵臣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