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險,聊遣馬文恭以十隊迎之耳。」文恭前以三隊出,還 走彼大營,嵇元敬以百舸至留城,魏軍奔敗,輕「敵致 此,亦非所卹。王境人民,列居河畔,二國交兵,當互加 撫養。而魏師入境,事生意外,官不負民,民亦何怨?知 入境七百里,無相捍拒,此自上由太尉神算,次在《武 陵聖略》,軍國之要,雖不預聞,然用兵有機,閒亦不容 相語。」孝伯曰:「君藉此虛談,支離相對,可謂遁辭,知其 所窮。且主上當不圍此城,自率眾軍,直造瓜步。南事 若辦,城故不待攻圍,南行不捷,彭城亦非所欲也。我 今當南,欲飲馬江湖耳。」暢曰:「去留之事,自適彼懷。若 魏帝遂得飲馬長江,便為無復天道。」孝伯曰:「自北而 南,實惟人化;飲馬長江,豈獨天道!」暢將還城,謂孝伯 曰:「冀蕩定有期,相見無遠。君若得還宋朝,今為相識 之始。」孝伯曰:「今當先至建業以待君耳。恐爾日君與 二王面縛請罪,不暇為容。」孝伯風容閑雅,應答如流, 暢及左右,甚相嗟嘆。世祖大喜,進爵宣城公。興安二 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平西將軍、秦州刺史。太安 三年卒,高祖甚悼惜之,贈鎮南大將軍、定州刺史,諡 曰文昭公。孝伯體度恢雅,明達政事,朝野貴賤,咸推 重之。恭宗曾啟世祖,廣徵俊秀,世祖曰:「朕有一孝伯, 足治天下,何用多為。假復求訪此人輩,亦何可得。」其 見賞如此。性方慎忠厚,每朝廷大事有不足,必手自 書表,切言陳諫,或不從者,至於再三,削滅槁草。家人 不見公廷,論議常引綱紀。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 陳,假有是非,終不抑折。及見世祖,言其所長,初不隱 人姓名以為己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誅 後,軍國之謀,咸出孝伯。世祖寵眷,有亞於浩,亦以宰 輔遇之。獻替補闕,其跡不見,時人莫得而知也。卒之 日,遠近哀傷焉。孝伯美名,聞於遐邇。李彪使於江南, 蕭頤謂之曰:「孝伯於卿遠近?」其為遠人所知若此。

成淹

按《魏書》本傳,「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自言晉侍中 粲之六世孫。祖昇,家於北海。父洪,名犯顯祖廟諱。仕 劉義隆,為撫軍府中兵參軍,早卒。淹好文學,有氣尚。 劉子業輔國府刑獄參軍事。劉彧以為員外郎,假龍 驤將軍、領軍主,令援東陽、歷城。皇興中,降慕容白曜, 赴闕,授兼著作郎。時顯祖於仲冬之月欲巡漠北,朝」 臣以寒甚固諫,並不納。淹上《接輿釋遊論》,顯祖覽之, 詔尚書李訢曰:「卿等諸人不如成淹論,通釋人意。」乃 敕停行。太和中,文明太后崩,蕭頤遣其散騎常侍裴 昭明、散騎侍郎謝竣等來弔,欲以朝服行事。主客執 之云:「弔有常式,何得以朱衣入山庭?」昭明等言:「本奉 朝命,不容改易。」如此者數四,執志不移。高祖敕尚書 李沖,令選一學識者,更與論執。沖奏遣淹,昭明言未 解。魏朝不聽朝服行禮,義出何典?淹言:「吉凶不同,禮 有成數,元冠不弔,童孺共聞。昔季孫將行,請遭喪之 禮,千載之下,猶共稱之。卿遠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 成事,方謂義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異哉!」昭明言:「二 國交和既久,南北皆」須準望。齊高帝崩,魏遣李彪通 弔,於時初不素服,齊朝亦不以為疑,那得苦見要逼? 淹言:彪通弔之日,朝命以弔服自隨,而彼不遵高宗 追遠之慕,乃踰月即吉。彪行弔之時,齊之君臣,皆已 鳴玉盈庭,貂璫曜日,百寮內外,朱服煥然。彪乃行人, 不被主人之命,復何容獨以素服閒衣冠之中?求責 雖高,「未敢聞命。我皇帝仁孝之性,侔於有虞,處諒闇 以來,百官聽於冢宰,卿豈得以此方彼也?」昭明乃搖 膝而言:「三皇不同禮,亦安知得失所歸?」淹言:「若如來 談,卿以虞舜、高宗為非也。」昭明遂相顧而笑曰:「非孝 者宣尼有成責,行人亦弗敢言。希主人裁以弔服,使 人唯齎褲褶,比既戎服,不可以弔,幸借緇衣帢,以申 國命。今為魏朝所逼,違負指授,還南之日,必得罪本 朝。淹言彼有君子也。卿將命折中,還南之日,應有高 賞,若無君子也,但令有光國之譽,雖復非理見罪,亦 復何嫌?《南史》董狐,自當直筆。」既而高祖遣李沖問淹 昭明所言,淹以狀對。高祖詔沖曰:「我所用得人。」仍敕 送衣帢給昭明等。賜淹果食。明旦,引昭明等入,皆令 文武盡哀。後正侍郎,高祖以淹清貧,賜絹百匹。十六 年,蕭頤遣其散騎常侍庾蓽、散騎侍郎何憲、主書邢 宗慶朝貢。值朝廷有事明堂,因登靈臺以觀雲物。高 祖敕淹引蓽等館南,矚望行禮。事畢,還外館,賜酒食。 宗慶語淹言:「南北連和既久,而比棄信絕好,為利而 動,豈是大國善鄰之義?」淹言:「夫為王者不拘小節。中 原有菽,工採者獲多,豈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齊先主 歷事宋朝,荷恩積世,當應便爾欺奪。」宗慶、庾蓽及行 者皆相顧失色。何憲知淹昔從南入,而以手掩目曰: 「卿何為不作于禁,而作魯肅?」淹言:「我捨危效順,欲追 蹤陳、韓,何于禁之有?」憲亦不對。王肅歸國也,高祖以 淹曾宦江表,詔觀是非,乃造肅,與語,還奏言實。時議 紛紜,猶為未審。高祖曰:「明日引入,我與語自當知之。」 及鑾輿行幸,肅多扈從,敕淹將引,若有古跡,皆使知 之。行到朝歌,肅問此是何城?淹言:「紂都朝歌城。」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