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0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耶律唐古

按《遼史》本傳:「唐古,字敵,隱于越,屋質之庶子。廉謹善 屬文。統和二十四年,述屋質安民治盜之法,以進補 小將軍,遷西南面巡檢,歷豪州刺史。唐古部詳穩,嚴 立科條,禁奸民鬻馬於宋、夏界。因陳弭私販、安邊境 之要,太后嘉之,詔邊境遵行,著為令。朝議欲廣西南 封域,黑山之西,綿亙數千里,唐古言戍壘大遠,卒有 警急,赴援不及,非良策也。」從之。西蕃來侵,詔議守禦 計,命唐古勸督耕稼,以給西軍。田於臚胊河側,是歲 大熟。明年,移屯鎮州,凡十四稔,積粟數十萬斛,斗米 數錢。重熙間,改隗衍党項部節度使。先是,築可敦城 以鎮西域諸部,縱民畜牧,反招寇掠。重熙四年,上疏 曰:「自建可敦城已來,西蕃數為邊患,每煩遠戍,歲月 既久,國力耗竭,不若復守故疆,省罷戍役。」不報。是年, 致仕。乞勒其父屋質功於石,帝命耶律庶成製文,勒 石上京崇孝寺。卒,年七十八。

耶律弘古

按《遼史》本傳:「弘古,字胡篤堇,樞密使化哥之弟。統和 間,累遷順義軍節度使,入為北面林牙。太平元年,加 同政事門下平章事,出為彰國軍節度使,兼山北道 兵馬都部署,徙武定軍節度使,拜惕隱。六年,討阻卜 有功。聖宗嘗刺臂血與弘古盟為友,禮遇尤異,拜南 府宰相,改上京留守。重熙六年,遷南院大王,御製誥」 辭以寵之。十三年加於越。帝憫其勞,復授武定軍節 度使。卒。訃聞,上哭曰:「惜哉善人!」喪至,親臨奠焉。

夏行美

按《遼史》本傳:「行美,渤海人。太平九年,大延琳叛,時行 美總渤海軍於保州,延琳使人說欲與俱叛,行美執 送統軍耶律蒲古,又誘賊黨百人殺之。延琳謀沮,迺 嬰城自守,數月而破,以功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錫 賚甚厚。明年,擢忠順軍節度使。重熙十七年,遷副部 署,從點檢耶律義先討蒲奴里,獲其酋陶得里以歸。」 致仕卒。上思其功,遣使祭於家。

耶律資忠

按《遼史》本傳:資忠字沃衍,小字札剌,系出仲父房兄 國留善屬文,聖宗重之。時妻弟之妻阿古與奴通,將 奔女直國,國留追及奴,殺之,阿古自經。阿古母有寵 於太后,事聞,太后怒,將殺之。帝度不能救,遣人訣別, 問以後事,國留謝曰:「陛下憫臣無辜,恩漏九泉,死且 不朽。」既死,人多冤之。在獄著《兔賦》《寤寐歌》,為世所稱。 資忠博學,工辭章,年四十未仕。聖宗知其賢,召補宿 衛,數問以古今治亂,資忠對無隱。開泰中,授中丞,眷 遇日隆。初,高麗內屬,取女直六部地以賜。至是,貢獻 不時至,詔資忠往問,故高麗無歸地意,由是權貴數 短於上,出為上京副留守。四年,再使高麗,留弗遣。資 忠每懷君親,輒有著述,號《西亭集》。帝與群臣宴,時一 記憶,曰:「資忠亦有此樂乎?」九年,高麗上表謝罪,始送 資忠還,帝郊迎,同載以歸,命大臣宴勞,留禁中數日, 謂曰:「朕將屈卿為樞密,何如?」資忠對曰:「臣不才,不敢 奉詔。」乃以為林牙,知惕隱事。初,資忠在高麗也,弟昭 為著帳郎君,坐罪沒家產。至是,乃復橫帳,且還舊產, 詔以外戚女妻之。是時,樞密使蕭合卓、少師蕭把哥 有寵,資,忠不肯俛附詆之。帝怒,奪官。數歲,出知來遠 城事,歷保定、昭德二軍節度使。聖宗崩,表請會葬。既 至,伏梓宮大慟曰:「臣幸遇聖明,橫被構譖,不獲盡犬 馬報。」氣絕而蘇。興宗命醫治疾,久之,言國舅侍中無 憂國心,陛下不當復用唐景福舊號。於是用事者惡 之,遣歸鎮。卒。弟昭,有傳。

耶律韓留

按《遼史》本傳:「耶律韓留,字速寧,仲父隋國王之後。有 明識,篤行義,舉止嚴重,工為詩。統和間,召攝御院通 進。開泰三年,稍遷烏古敵烈部都監,俄知詳穩事。敵 烈部叛,將宮分軍,從樞密使耶律世良討平之,加千 牛衛大將軍。重熙元年,累遷至同知上京留守,改奚 六部禿里太尉。性不苟合,為樞密使蕭解里所忌。上」 欲召用韓留,解里言目病不能視,議遂寢。四年,召為 北面林牙。帝曰:「朕早欲用卿,聞有疾,故待之至今。」韓 留對曰:「臣昔有目疾,才數月耳,然亦不至於昏。第臣 駑拙,不能事權貴,是以不獲早睹天顏。非陛下聖察, 則愚臣豈有今日耶!」詔進《述懷詩》,上嘉歎。方將大用, 卒。

耶律和尚

按《遼史》本傳:「和尚字特抹,系出季父房。善滑稽。重熙 初,補祗候郎君。時帝篤於親親,凡三父之後,皆序父 兄行第,於和尚尤狎愛,然每侍宴飲,雖詼諧,未嘗有 一言之過,由是上益重之。歷積慶、永興宮使,累遷至 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南面林牙。十六年,出為懷化軍 節度使,俄召為御史大夫。二十三年,因大冊加天平」 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徙中京路案問使,卒。和尚雅有 美行,數以財恤親友,人皆愛重。然嗜酒不事事,以故 不獲柄用。或以為言,答曰:「吾非不知,顧人生如風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