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0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帑藏,竭生民膏血,以奉無用之土木,皆賊臣丁謂、王 欽若啟上侈心之為也。不誅死,無以謝天下。」章三上, 出知陳州。初,詠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隱不仕,詠既 顯,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曰:「傅霖請 見。」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 人,敢名之!」霖笑曰:「別子一世尚爾耶?是豈知世間有 傅霖者乎?」詠問:「昔何隱,今何出?」霖曰:「子將去矣,來報 子爾。」詠曰:「詠亦自知之。」霖曰:「知復何言。」翌日別去。後 一月而詠卒,年七十。贈左僕射,諡忠定。詠剛方自任, 為治尚嚴猛。嘗有小吏忤詠,詠械其頸,吏恚曰:「非斬 某,此枷終不脫。」詠怒其悖,即斬之。少學擊劎,慷慨好 大言,樂為奇節。有士人遊宦遠郡,為僕夫所持,且欲 得其女為妻,士人者不能制,詠遇於傳舍,知其事,即 陽假此僕為馭,單騎出近郊,至林麓中,斬之而還。嘗 謂其友人曰:「張詠幸生明時,讀《典墳》以自律。不爾,則 為何人耶?」故其言曰:「事君者,廉不言貧,勤不言苦,忠 不言己效,公不言己能,斯可以事君也。」性躁,果十急, 病創甚,飲食則痛楚增劇,御下益峻,尤不喜人拜跪, 命典客預戒止,有違者,詠即連拜不止,或倨坐罵之。 真宗嘗稱其材。任將帥,以疾不盡其用,自號乖崖,以 為乖則違眾,崖不利物。有《集》十卷。

錢若水

按《宋史》本傳:「若水字澹成,一字長卿,河南新安人。父 文敏,漢青州帥劉銖辟為錄事參軍,歷長水酆都尉、 扶風令、相州錄事參軍。先是,府帥多以筆牘私取官 庫錢,韓重贇領節制,頗仍其弊,文敏不從。重贇假他 事廷責之,文敏不為屈。太祖嘉其有守,授右贊善大 夫、知瀘州,召見講武殿,謂曰:『瀘州近蠻境,尤宜綏撫。 聞知州郭思齊、監軍郭重遷掊斂不法,恃其荒遠,謂 朝廷不知,爾至為朕鞫之,苟一毫有侵於民,朕必不 赦』。」至郡,有政跡,夷人詣闕借留,詔改殿中丞,許再任。 三遷司封員外郎,又知洺州、建昌軍。卒,年七十二。若 水幼聰悟,十歲能屬文。華山陳摶見之,謂曰:「子神清 可以學道,不然當富貴,但忌太速爾。」雍熙中,舉進士, 釋褐同州觀察推官。聽決明允,郡治賴之。淳化初,寇 準掌選,薦若水洎王扶、程肅、陳充、錢熙五人文學高 第,召試翰林,若水最優,擢祕書丞、直史館。歲餘,遷右 正言、知制誥。會置理檢院於乾元門外,命若水領之。 俄同知貢舉,加屯田員外郎。詔詣原、鹽等州制置邊 事,還奏合旨。翌日,改職方員外郎、翰林學士,與張洎 並命。俄知審官院、銀臺通進封駁司。嘗草《賜趙保忠 詔》,有云:「不斬繼遷,開狡兔之三穴;潛疑光嗣,持首鼠 之兩端。」太宗大以為當。至道初,以右諫議大夫同知 樞密院事。真宗即位,加工部侍郎。數月,以母老上章 求解機務,詔不許。若水請益堅,遂以本官充集賢院 學士、判院事。俄詔修《太宗實錄》,若水引柴成務、宗度、 吳淑、楊億同修,成八十卷。真宗覽書流涕,錫賚有差。 初,太宗有畜犬甚馴,嘗在乘輿左右,及崩,鳴號不食, 因送永熙陵寢。李至嘗詠其事,欲若水書之,以戒浮 俗,若水不從。呂端雖為監修,以不涖局,不得署名,至 抉其事以為專美,若水稱詔旨及唐朝故事以折之, 時議不能奪。既又重修《太宗實錄》,參以王禹偁、李宗 諤、梁顥、趙安仁,未周歲畢。安仁時為宗正卿,上言夔 王於太宗屬當為兄。《實錄》所紀繆誤,若水援國初詔 令,廷諍數四,乃定。俄判吏部流內銓。從幸大名,若水 陳禦敵安邊之策,有曰:「孫武著書,以伐謀為主;漢高 將將,以用法為先。」伐謀者,「以將帥能料敵制勝也;用 法者,以朝廷能賞罰不私也。今傅潛領雄師數萬,閉 門不出,坐視邊寇,俘掠生民,上孤委注之恩,下挫銳 師之氣,蓋潛輩不能制勝,朝廷未能用法使然也。軍 法,臨陣不用命者斬。今若斬潛以徇,然後擢如楊廷 朗、楊嗣者五七人,增其爵秩,分授兵柄,使將萬人,間 以強弩,分路討除,孰敢不用命哉!敵人聞我將帥不 用命,退則有死,豈獨思遁,抑亦來歲不敢犯邊矣。如 此,則可以坐清邊塞,然後鑾輅還京,天威懾於四海 矣。」臣嘗讀前史,周世宗即位之始,劉崇結敵入寇,敵 遣其將楊袞領騎兵數萬,隨崇至高平。當時懦將樊 愛能、何徽等臨敵不戰,世宗大陳宴會,斬愛能「等,拔 偏將十餘人,分兵擊太原。劉崇聞之,股慄不敢出,即 日遁去,自是兵威大振。其後收淮甸,下秦鳳,平關南, 特席捲爾。以陛下之神武,豈讓世宗乎?此今日禦敵 之奇策也。若將來安邊之術,請以近事言之。」太祖朝 制置最得其宜,止以郭進在邢州,李漢超在關南,何 繼筠在鎮、定,賀惟忠在易州,李謙溥在隰州,姚內斌 在慶州,董遵誨在通遠軍,王彥昇在原州,但授緣邊 巡檢之名,不加「行營部署之號,率皆十餘年不易其 任。立邊功者厚加賞賚,其位皆不至觀察使。蓋位不 高則朝廷易制,任不易則邊事盡知,然後授以聖謀, 來則掩殺,去則勿追,所以十七年中,北邊、西番不敢 犯塞,以至屢使乞和,此皆陛下之所知也。苟能遵太 祖故事,慎擇名臣,分理邊郡,罷部署之號,使不相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