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0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太和四年,檢校左僕射,徙帥荊南州或旱,禬,解必 雨;或久雨,遇出游必霽。民為語曰:「旱不苦,禱而雨,雨 不愁,公出游南。」詔襲南安。帝以文昌得蠻夷心,詔使 下,檄尉讓,即日解而去。復節度西川。九年卒,贈太尉。 文昌先墓在荊州,歲時享祠,必薦以音樂歌舞,習禮 者譏其非少羈窶,所向少諧。及居將相,享用奢侈,士 議尤替。

盧弘止

按《唐書盧簡辭傳》:「簡辭弟弘止,字子彊,佐劉悟府,累 擢監察御史,沈傳師表為江西團練副使,入拜侍御 史。華州刺史。宇文鼎、戶部員外。盧允中坐贓,詔弘止 按訊。文宗將殺鼎,弘止執據辠由允中,鼎乃連坐不 應死,帝釋之。累遷給事中。會昌中,詔河北三節度討 劉稹。何弘敬、王元逵先取邢、洺、磁三州,宰相李德𥙿」 畏諸帥有請地者,乃以弘止為三州團練觀察留後。 制未下,稹平,即詔為三州及河北兩鎮宣慰使。還,拜 工部侍郎,以戶部領度支。初,兩池鹽法弊,得費不相 償,弘止使判官司空輿檢鉤釐正,條上新法,即表輿 兩池使。自是課入歲倍,用度賴之。踰年,出為武寧節 度使。徐自王智興後,吏卒驕沓,銀刀軍尤不法,弘止 戮其尤無狀者,終弘止治不敢譁。優詔褒勞。弘止羸 病,丐身還東都,不許。徙宣武,卒於鎮,贈尚書右僕射。 子虔灌,有美才,終祕書監。

王承元

按《舊唐書王士真傳》:「承元,士真第二子兄。承宗既領 節鉞,奏承元為觀察支使、朝議郎、左金吾衛胄曹參 軍,兼監察御史。年始十六,勸承宗以二千騎佐王師 平李師道,承宗不能用其言。元和十五年冬,承宗卒, 祕不發喪,大將謀取師於旁郡,時參謀崔燧密與握 兵者謀,乃以祖母涼國夫人之命,告親兵及諸將,使」 拜承元,承元拜泣不受,諸將請之不已,承元曰:「天子 使中貴人監軍,有事,盍先與議。」及監軍至,因以諸將 意贊之。承元謂諸將曰:「諸公不忘先德,不以承元齒 幼,欲使領事。承元欲效忠於國,以奉先志,諸公能從 之乎?」諸將許諾。遂於衙門都將所理視事,約左右不 得呼留後,事無巨細,決之參佐,密疏諸帥,天子嘉之, 授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滑州刺史、義成 軍節度、鄭滑觀察等使。鄰鎮以兩河近事諷之,承元 不聽,諸將亦悔。及起居舍人柏耆齎詔宣諭滑州之 命,兵士或拜或泣。承元與柏耆於館驛召諸將諭之, 諸將號哭諠譁,承元詰之曰:「諸公以先世之故,不欲 承元失此。意甚隆厚,然奉詔遲留,其罪大矣。前者李 師道未敗時,議赦其罪,時師道欲行,諸將止之。他日 殺師道,亦諸將也。今公輩幸勿為師道之事,敢以拜 請。」遂拜。諸將泣涕不自勝。承元乃盡出家財,籍其人 散之,酌其勤者擢之。牙將李寂等十數人固留承元, 斬寂等,軍中始定。承元出鎮州,時年十八,所從將吏, 有具器用貨幣而行者,承元悉命留之。承元昆弟及 從父昆弟授郡守者四人,登朝者四人,從事將校有 勞者亦皆擢用。祖母涼國夫人入朝,穆宗命內宮筵 待,錫賚甚厚。俄而王廷湊殺田弘正,據鎮州叛,移鎮 鄜坊。丹延節度使便道請覲,穆宗器之,數召顧問。未 幾,改鳳翔節度使。鳳翔西北界接涇原,無山谷之險, 吐蕃由是徑往入寇。承元於要衝築壘,分兵千人守 之,賜名曰「臨汧城。」詔襲岐國公,累加檢校左僕射。鳳 翔城東,商旅所集,居人多以烽火相警,承元奏益城 以環之。居鎮十年,加檢校司空、御史大夫,移授平盧 軍節度、淄青登萊觀察等使。時均輸鹽法未嘗行於 兩河,承元首請鹽法,歸之有司。自是兗、鄆諸鎮,皆稟 均輸之法。承元寬惠有制,所理稱治。太和七年十二 月,卒於平盧,時年三十三,冊贈司徒。

王沛

按《唐書》本傳:「沛,許州許昌人。少勇決,為節度使上官 涗所器,妻以女,署牙門將。涗卒,他壻田偁脅涗子襲 領其軍,謀殺監軍。沛知其計,密告之,支黨悉擒。德宗 嘉美,即拜行軍司馬。而劉昌裔領節度,奏沛為監察 御史。有詔護涗喪還京師。帝召見歎息,以為功異等, 嫌昌裔所請薄,謂沛曰:『吾意殊未猒,爾歸矣,方使別』」 奏,沛未至許,拜兼御史中丞。李光顏討吳元濟,奇沛 風概,署行營兵馬使,使將勁兵別屯,數破賊有功。時 詔書趣戰,諸將觀望不敢渡,溵以壁沛引兵五千,夜 濟合流,扼賊衝,遂城以居。於是河陽、宣武、太原、魏博 等軍繼渡,圍郾城。沛先結壘與賊對,蔡將鄧懷金遂 降。蔡平,加兼大夫。復從光顏定淄青。及光顏鎮邠,詔 分許兵往戍。沛又為都將救鹽州,敗吐蕃,以功擢寧 州刺史,徙陳州。李㝏之亂,以忠武節度副使率師討 㝏,加檢校右散騎常侍,進拜兗海沂密節度使。是時, 新建府俗獷驁,沛明示法制,蒐閱以時,軍政大治。以 檢校工部尚書徙忠武。太和元年卒,贈尚書右僕射。 子逢,從父征伐,累功署忠武都知兵馬使。太和中,入 為諸衛將軍。從劉沔、石雄破回鶻於天德,有士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