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2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情膽載絕。臣荒昧神氣,爰自幼稟,分踰鼎貴,秩高外

州,臣乏素能,或所不任,況在憂年,必取黜辱,特為開 非常之恩,借權製之義,紊禮滅經,實翦治本。臣又能 身祈命請,一感天地,躑躅表啟,心容已靦,猶疑大道」 之行,墨縗不興,孝治天下,通喪獲遂。陛下覆被仁明, 品物無漏,豈於微臣,獨不蠲鑒,燋鯁在躬,輒復塵觸。 伏願暫輟聽覽,少憐苫草,則臣死之日,猶生之年。臨 啟恍惚,魂識無主,不勝殞越怵息之心。

《為蕭領軍拜侍中刺史章》
前人

「上書皇帝陛下:即日詔書,以臣為侍中驃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班劍三十人等,持節都督如故。」峻命 在庭,光冊充軒,虹驂聳服,朱轓佇蓋,夤對以懅,心影 若傾。臣功乏至道,不足以題象魏;績非振民,無可以 書廟閣。半漏未晏,中鐘而驚。實忌微庸,起乘盛服。竊 疑國寵,頓萃末躬。今寰海順典,瓊都咸光,調御惟新, 鎔製就始,良宜整變《獻經》,詮明典緯,九河式耀,三辰 載晰。不悟陛下皇靈曲溢,大賚斯降,而鴻賞之行,迺 於臣始,非所以騰振遙風,激昂品流,輿人之誦,具聞 其黷,頻露慊祈,未叨鑒順。今便虔禮青軒,謹躬丹墀, 憂符怵惕,慚屬兼軫。不任屏營之情。

《建平王讓右將軍荊州刺史表》
前人

茂寵迺臨,炫奪彝典,巡恩鏡飾,攪情震慮。臣聞該秩 詔序,匪賢莫能孚其職;端維裂陝,非功無或濫其選。 所以輪鞅國典,締結民紐,五威咸平,四精或訓者也。 臣踐行迷方,試業敝緒,徒以綴采宗莩,承渥帝席,執 圭戴筆,亟荷出內。至乃曳組河縣,蔑馴羽之化;鳴環 京轂,謝擇鱗之政。聲績兩無,風化雙缺。而龜紐未剔, 「璽書頻降,復改冊湘區,分瑞衡服,竟無賈琮交部之 廉,終乏郭伋并壤之信,固以雜沓民明,湫隘身諷,不 悟皇靈再煇,河海重渥,遂踰恆采,妄賁異等。荊門務 要,方城任積,水交沅澧,山通岷峨,襟帶百縣,縈抱七 州,上德懋勳,勘居斯地,寧臣膠固,所宜膺荷。是以燋 薄魂色,驚迫心影,謹刷睿情,置露弱」志。伏願陛下停 旒弛琪,暫炤瑣曲,則鑄才式弘,練物惟遠。王度既清, 蒙識以泰。不勝慚懅屏營之情。

《為蕭拜太尉揚州牧章》
前人

元文既降,雕牒增輝,禮謁前英,寵華昔典,仰震威容, 俯慚陋識,心魂戰慄,若殞若殯。臣景能驗才,無假外 鏡,撰己練志,久惻內涯,故讓不飾跡,辭非謙距,寸亮 尺素,頻觸瑤纊,丹情實理,備塵珠冕。而神居寂阻,九 重嚴絕,徒懷漢臣伏闕之誠,曾無魯人迴日之感,所 以迥懼鴻威,後奔殊令者也。既而永鑒隆魏,緬思宏 晉國之大政,在功與位。故治民紐亂,不處輿臺之下; 去勳捨德,寧班袞司之上:咸以休對性業,裁成器靈, 詎有移風變範,剋耀倫序者乎?臣績不炤朝,忠豈宜 國,名,爵赫曦,僶俛優忝。陛下久超異禮之榮,越次殊 常之秩,雖寢寐矜戰,曲垂哀亮,而璽冊沖正,愈賜砥 礪。今便肅順天誥,恭聞睿典,審躬酌私,必跋危撓,將 恐「民俗由此方擾,軌訓以之交蕪。臣豈不勉智罄忠, 未知所以。報奉淵聖,輸感霄極,取諸微躬,長為慚荷。」

《藩鎮列傳序》
唐·書

《安史》亂天下,至肅宗大難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 河北地,付授叛將,護養孽萌,以成禍根。亂人乘之,遂 擅署吏,以賦稅自私,不朝獻於廷。效戰國,肱髀相依, 以土地傳子孫,脅百姓,加鋸其頸,利怵逆汙,遂使其 人自視由羌狄。然一寇死,一賊生,訖唐亡百餘年,卒 不為王土。當其盛時,蔡附齊連內裂河南地為合從, 「以抗天子,杜牧至以山東,王不得不王,霸不得不霸, 賊得之,故天下不安。」又曰:「玨厥今天下何如哉?干戈朽, 鈇鉞鈍,含忍混貸,煦育逆孽,殆為故常。而執事大人, 曾不歷算周思,以為宿謀,方且嵬岸抑揚,自以為廣 大繁昌,莫己若也。嗚呼!其不知乎?其俟蹇頓顛傾而 後為之支計乎?且天下幾里?列郡幾所,自河以北,蟠 城數百角,奔為寇伺。吾人顦圽,天時不利,則將與其 朋伍駭亂吾民於掌股之上。今者及吾之壯,不圖擒 取,乃偷處恬逸,以為後世子孫背脅疽根,此復何也?」 議者曰:「倔強之徒,吾以良將勁兵為銜策,高位美爵 充飽其腸,安而不撓,外而不拘,猶豢虎狼而不拂其 心,則忿氣不萌,此大曆、貞元所以守邦也。何必疾戰 焚煎吾民,然後為快也?」愚曰:「大曆、貞元之間,有城數 十,千百卒夫則朝廷貸以法故。於是闊視大言,自樹 一家,破制削法,角為尊奢。天子不問,有司不呵。王侯 通爵,越祿受之,覲聘不來,几杖扶之,逆息鹵嗣皇子 嬪之地益廣,兵益強。僭擬益甚,侈心益昌。土田名器, 分劃大盡,而賊夫貪心,未及,畔岸,淫名越號,走兵四 略,以飽其志,趙魏燕齊,同日而起,梁蔡、吳、蜀,躡而和 之。其餘混𣻳軒囂,欲相效者,往往而是。」運遭孝武,前 英後傑,夕思朝議,故能大者誅鉏,小者惠來。大抵生 人油然多欲,欲而不得則怒,怒則爭亂隨之。是以教 笞於家,刑罰於國,征伐於天下,裁其欲「而塞其爭也。 大曆、貞元之間反此,提區區之有而塞無涯之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