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2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各置安撫大使,浙西治鎮江府,江東治池州,江西治 洪州,又置參謀、參議各一人。自是之後,諸路往往有 之矣。

唐節度使初皆領一道,故以本道為名,若河西、河南、 劍南、關內之類是也。厥後分鎮寖多,所領不能盡有 一道,則以其地為名,若安西、朔方、渭北、隴右之類是 也。又有合數州以為名者,若魏博、淄青、澤潞、徐泗之 類是也。或因其有功,則錫軍號以旌之,若振武、鎮國、 天雄、定難之類不可悉數。由五代以還,至於國朝,所 錫益多,凡曰節鎮皆曰某軍、某軍,而孟州曰「河陽三 城」,襄陽府曰「山南東道」,太原府曰「河東鳳翔府曰鳳 翔揚州曰淮南江陵府曰荊南成都府曰劍南西川, 潼川府曰劍南東川,興元府曰山南西道」,總九州府。 獨因舊以為名,亦出於偶然,本不以地望有所輕重。 然凡建節者,反以是數州為重,非親王尊屬與勳望 重臣莫或得之。故韓魏公以司徒領淮南,曾魯公以 司空領河陽三城,文潞公以太師領河東,皆以為重 也。

唐之方鎮,得專制一方,甲兵錢穀、生殺予奪皆屬焉。 權任之重,自宰相之外,它官蓋無與比。故其始拜也, 降麻告廷與宰相同,而賜節鑄印之禮又為特異,誠 以其任重,故寵之。本朝既削方鎮之權,節度使不必 赴鎮,但為武官之秩,間以寵文臣之勳舊。內則為宮 觀使,外則別領州府而已。至宗室戚里,又止於奉朝 請,無復職掌,而告廷賜節、鑄印之禮,猶踵故事,至於 今循之不革。諸路經略安撫使,雖非唐方鎮之比,然 亦大將之任也,而命之與列郡守臣略等。間命宣撫 使,蓋古之元帥也,直以敕授,尤為失之。

國初,節度使猶有赴治所者,謂之歸鎮,以為異禮。仁 宗朝,夏鄭公以平章事領三城節,為西京留守,以洛 陽地當孔道,日有將迎之勞,表請歸鎮。略曰:「凡叨建 節之行,頗以歸鎮為重。」蓋謂是也。

本朝節度使雖不赴鎮,然亦別降敕書宣諭本鎮軍 民。而為節度使者亦自給牓本鎮,謂之「布政牓。」親王 亦翰苑為之,近不復見矣。

國朝既以節度使為武官之秩,然文臣前二府之久 次者間亦得之,蓋優禮也。其不歷二府而為節度使 者,自國初至今凡六人,然皆有由。陳康肅堯咨始自 翰林學士換宿州觀察使、知天雄軍,特詔位丞郎上, 其後自安國軍留後拜武信軍節度使。張宣徽堯佐 自禮部侍郎、三司使拜淮康軍節度群牧制置使、宣 「徽南院使、景靈宮使。」言者交章論之,遂罷宣徽、景靈 二使,頃之復加宣徽使判河陽。王君貺自熙寧間以 侍從久次為宣徽使,會官制作,廢宣徽使不置,時為 之者獨有君貺與張文定二人,特詔領使如故。其後 君貺判大名府,當再任,遂拜武安軍節度使。蔡太保 攸,政和末自宣和殿大學士、上清寶籙宮使,拜淮康 軍節度使。靖康中,張永錫孝純自延康殿學士知太 原府,拜檢校少保、某軍節度使。建炎初,杜僕射充自 端明殿學士、東京留守拜宣武軍節度使。大扺、陳康 肅以次遷,張宣徽以戚里,王君貺以官制改革,蔡居 安以恩倖,張永錫以守禦之勞,而杜僕射以居守。欲 重其任也。

《西垣筆記》:「洪武辛未,敕皇太子巡撫陝西,巡撫之名 始於此。建文元年,命左都御史暴昭、戶部侍郎夏元 吉、給事中徐恩等二十四人充採訪使,分巡天下,問 民間疾苦,賞廉平吏,斥貪墨不職者,皆得以便宜行 之。」

洪熙初,嘗命廣西布政使周幹巡視直隸、浙江。至宣 德元年二月,幹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虐,良民 苦之。乞命廷臣往來巡撫,庶民安田里。」下吏部會戶 部、工部議。遂命廣西按察使胡概為大理寺卿,同四 川參政葉春巡撫直隸及浙江諸郡。此設巡撫之始。 凡遣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巡撫各處地方,事 畢復命,或即停遣。初名巡撫,或名鎮守,後以鎮守侍 郎與巡按御史不相統屬,又文移往來,亦多窒礙。定 為「都御史。」巡撫兼軍務者加提督,有總兵地方加贊 理,管糧餉者加總督兼理。他如「整飭邊備」、提督邊關 及撫治流民、總理河道等項,皆因事特設。

提督,總制地方,不迴避本省。開封人許廓以工部左 侍,彰德人王彰以右都,俱巡撫河南;兗州人樊敬以 右通政,鎮濟寧;濰縣人劉應節以刑書,特敕開膠、萊 河;張學顏、梁夢龍等以直隸人,總督薊、遼。景泰中,給 事中李寔等奏:「近年各處鎮守、巡撫等官,動經三五 七年,或一二十年,室家懸隔,患疾病而不能相恤,子 女遠違,遇婚姻而不能嫁娶,有子者尚遺此慮,無子 者更有可矜。乞敕各官議,許其妻子完住,量給本處 官倉俸米,以贍其家。」從之。此《巡撫攜家》之始。

督撫帶「風憲」之銜,不獨地方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 無不可入告。萬曆中,晉撫魏允貞、淮撫李三才皆極 論天下事,讀其奏疏,即科道亦不多見也。又王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