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猶領傷卒馳騎,戰愈厲,而力不敵,乃曰:「吾義不死賊 手!」亟還州治,殺其家三十六人,藏於坎,縱火自焚。蠻 至,求尸皆不得,屠郡民五萬餘人,率百人為一積,凡 五百八十餘積,隤三州城以填。江、邕被圍四十二日, 糧盡泉涸,人吸漚麻水以濟渴,多病下利,相枕籍以 死,然訖無一叛者。緘憤沈起、劉彝致寇,又不救患,欲 上疏論之,屬道梗不通,乃榜其罪於市,冀朝廷得聞 焉。神宗聞緘死,嗟悼,贈奉國軍節度使,諡曰忠勇,賜 都城甲第五鄉里上田十頃,聽其家自擇。以子元為 西頭供奉官、閤門祗候。召對,謂曰:「邕管賴卿父守禦, 儻如欽、廉即破,則賊乘勢奔突,桂、象皆不得保矣。昔 張巡、許遠以睢陽蔽遮江、淮,較之卿父不能過也。」改 授殿中丞、通判邕州。次子子明、子正、孫廣、淵、直溫,與 緘同死,皆褒贈焉。起、與彝,皆坐謫官。緘沒後,交人謀 寇桂州,行數舍,其眾見大兵從北來,呼曰:「蘇城隍,領 兵來報怨」,懼而引歸。邕人為緘立祠。元祐中,賜額「懷 忠。」

唐子正

按《廣西通志》:「子正,字幾卿,興安人。治平初,舉孝廉,後 通判邕州。熙寧八年冬,交阯圍邕,子正與蘇緘率禁 兵固守,外援不至,城陷,子正及緘死之。」

陳永齡

按《廉州府志》:「永齡,熙寧間知欽州。時交阯入寇,永齡 率兵固守,城陷,不屈而死。」

高敏

按《宋史忠義傳》:「敏,登州人,為涇原指使,數與西夏戰, 遭重傷。范仲淹、韓琦皆薦之,為閤門祗候,歷利州路 邠寧、環慶都監,主蕃部事。羌圍大順城,偏將趙懷德 力戰,其下以銀買級,主帥李復圭以所部不整,欲治 之。敏言懷德善用人,戰必勝,當略其小過,且蕃官難 強以漢法。復圭乃止。羌人聲言將出鄜延,敏屢白復」 圭曰:「兵家之事,聲東擊西。環慶嘗破白豹、金湯,結釁 巳深,不可不備。」已而累以兵三十萬來寇,總管楊遂 駐兵大義,以敏為先鋒將。夏人攻奪大順水砦,敏出 通路,自寅及午,且戰且前,多所斬獲。次榆木,援兵不 至,中流矢死,年五十七。官止東頭供奉官。詔贈嘉州 刺史,錄其三子為侍禁殿直。

張吉

按《宋史忠義傳》:吉,慶州卒也,為淮安鎮守烽。夏人寇 東谷,掠得之,脅以兵,使呼城中曰:「『淮安諸砦已破,宜 速降』。吉反其辭曰:『努力,諸砦無虞,賊糧盡且去矣,毋 庸降』。賊怒,害之。詔贈內殿崇班,又錄其子。」

景思忠

按《宋史忠義傳》:「思忠,字進之,普州安岳人。以父西上 閤門使泰蔭,累官西京左藏庫使,為遂州駐泊都監。 夷人寇淯井,鈐轄張承祐出兵救之,思忠部卒五百 為前鋒。夷乘險薄官軍,官軍戰不利,死者十之六。左 右勸思忠引避,不聽,奮劍疾戰而死。走馬使張宗望 為言,詔察訪熊本考實,得其事。神宗憫之,官思忠及」 同死者之子七人,餘皆賜其家錢帛。

王奇

按《宋史忠義傳》:「奇,汾州人,武舉中第。章惇經營湖北 溪洞,以為將領,降其酋舒光貴,縛元猛,平懿、洽等州。 累遷如京副使,為湖南都監,徙廣西宜州。蠻寇邊,奇 領兵至天河縣,期旦日會戰。裨將費萬,夜以眾竊出 河泥隘,戰沒。經略使移書迫奇,奇不能堪。後數日,蠻 萬人驟集,奇輕出,遂敗。麾下猶數百人,勸策馬逃去」, 奇罵曰:「大丈夫當盡節以報國,何走為!」戰而死。詔贈 皇城使、忠州防禦使,官其家六人,仍賜金帛。

李英

按《高明縣志》:「英字子厚,同學究出身。天聖間任象州 司理參軍,轉博羅,用辟薦,歷橫州、白州、欽州推官。所 至以廉能稱。熙寧中,欽州守臣寡謀啟釁,交人出其 不意攻城,陷之,英以守死,一家殲於敵刃者十有三 人。神宗聞而悼之,贈比部郎中。詔錄其季子忠為班 行,從弟表為三班。忠乃招魂葬之於祿村,建祠號比 部廟。」又祀於「鄉賢。」

譚必

按《樂昌縣志》:「必,字子思。六歲通九經,能綴文。殿中丞 王公益為韶州牧,必甫七歲,應童子科,日嘐嘐誦萬 言。益子荊公奇之,呼為九兄。後荊公薦必至京師,試 不第,必益憤激下帷,因廢視。然性嗜學,即不辨字,亦 淹滯一室,令人聲所學書,危坐而聽譚討,不遺餘力。 其後年四十,目復明錄薦,登賈黯榜進士。熙寧中,會」 荊公當事欲用之,必竟以家難免。後授邕州推官。時 狡賊儂智高薄邕,必堅壁以禦,圍久食盡,援兵不至, 城陷,賊執之,欲啗以利,必抗罵不已,遂遇害。事上聞, 賜金紫光祿大夫、太子太傅。景泰七年賜諡「忠愍」,入 張文獻祠配享,邕州亦有廟祀。

石天麟

按《江南通志》:「天麟,字文祥,禹勤子。元豐間,蠻事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