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今日猶得死於宋土也。」乃置酒召賓佐與訣,手為表, 起居三宮,與從子書,屬以家事。夜分,起步庭中,慷慨 悲歌,握拳撫案者三,以是失聲,三日扼吭而卒。以光 祿大夫致仕,《遺表》聞,贈太傅、大元丞相。伯顏入建康, 金、明以其家人免。或惡立信於伯顏,以其二策及其 死告,且請戮其孥。伯顏嘆息久之,曰:「宋有是人,有是 言哉!使果用我,安得至此!」命求其家厚恤之,曰:「忠臣 之家也。」金明以立信之喪歸葬丹陽。立信子麟,內書 寫機宜文字,在建康,不肯從眾降,崎嶇走閩以死。初, 立信之未仕也,家窶甚,會歲大侵,吳淵守鎮江,命為 粥以食流民,使其客黃應炎主之。應炎一見立信,與 語,心知其非常人,言於淵,淵大奇之,禮以上客,凡共 張服御視應炎為有加,應炎甚怏怏。淵解之曰:「此君, 吾地位人也,但遭時不同耳。君之識度志業,皆非其 倫也,盍少下之。」是年,試江東轉運司,明年登第。後其 踐歷略如淵,而卒死於難,人謂淵能知人云。

孫栗

按《宋史忠義傳》:「栗字實甫,吉州龍泉人,獻簡公抃之 後,天祥長妹壻也。天祥起兵,檄栗招忠義士,補宣教 郎,帶行監官告院,知吉州龍泉縣。天祥擁兵出贛,里 人奉栗復龍泉,拒守不下,尋為叛者所陷,執至隆興 殺之。」

彭震龍

按《宋史忠義傳》:「震龍,字雷可,永新人,天祥次妹壻也。 性跌蕩,喜事,嘗以罪墨。天祥起兵,補宣教郎,帶行太 社令,知永新縣。會天祥出使被執,震龍遁歸。吉州已 失,乃結峒獠起兵。天祥兵出嶺,震龍接應,復永新。大 兵至,震龍為親黨所執,至帥府,腰斬之,屠永新。」

蕭燾夫兄敬夫

按《宋史忠義傳》:「燾夫,永新人。與兄敬夫俱天祥客。燾 夫為詩有豪俊氣。天祥起兵,補從仕郎。及彭震龍謀 復其縣,燾夫贊之。縣受屠,兄弟俱死之。」

陳繼周

按《宋史忠義傳》:「繼周,字碩卿,寧都人。淳祐三年貢於 鄉,以捕盜功行,未奏名,授廉州司法,南豐縣知錄,淮 東總領幹官,藤州觀察推官,知吉州永豐縣,改知高 安縣,廣東經略司準備差遣,知衛陽縣,辟淮東轉般 倉,江東提點刑獄,幹辦公事,未上,會咸淳十年詔徵 勤王,文天祥方守贛州,即日舉兵,造繼周問計,繼周」 慨然為具言閭里豪傑子弟與凡起兵之處,其為方 略甚詳。於是留繼周幕中,晝夜調度。授繼周江西安 撫司準備差遣,率贛士以從。繼周雖弱不勝衣,而年 德有以服,人士視為父兄,進止疾徐惟指呼,無敢先 後。詔改繼周合入官,帶行監文思院,差充江浙制置 司主管機宜。所部夜襲大兵於南柵門,殺傷相當;質 明,猶戰;渴,赴水死。

張履翁

按《永新縣志》:履翁,文信國署為學士院檢閱文字,糾 族募兵,與彭震龍、顏思理歃血盟城,以應勤王之師。 所親諷之曰:「脫不勝,如禍延九族何?」履翁曰:「吾世受 國恩,願一死報之耳。」後城陷被執,不屈死之。從祀文 信公祠。

錢昇叟弟璋

按《吉水縣志》:「昇叟,督府主簿,與文丞相為布衣交,嘗 館致於家,訓其弟璋。丞相起兵勤王,年已衰暮,慨然 赴義,從招討副使黎貴達以民兵復泰和。會元師來 援,力戰踵步,兄弟二人同日死之。丞相被執北行,經 戰所,為文以祭,哭之慟。」

徐庭學

按《開化縣志》:「庭學宗王郡馬同張孟傳應文天祥之 募,散家財,起義兵,大戰於饒、信間,勤王不果,憤恨卒。」

陳龍復

按《廣東通志》:「龍復,字本叔,泉南安老儒也。與天祥同 舉進士,歷仕州縣有聲。德祐初,退居家食。至天祥軍 南劍時,始辟為督府參議,兼行太府少卿,福建提刑。 是時天祥幕下多名士,龍復獨以持重老成見推儔 輩,天祥每咨問焉。後奉檄如漳潮計事,再會天祥於 循梅日。尋分司潮陽,號召諸路,四方豪傑,翕然嚮應」, 天祥由是得入潮,為討賊之舉。至則糧糗已具,鄉兵 多練習水戰,天祥賴之。未幾,移屯海豐,龍復又從至 五城,為北騎追及,遇害。時年七十有三。

呂武

按《宋史忠義傳》:「武,太平州步卒也。文天祥出使,武應 募從行,偕脫鎮江之難,沿淮東走海道,賴武力為多。 天祥開府南劍,武以武功補官,遣之結約州縣,起兵 相應。道阻,復崎嶇數千里,即天祥於汀梅挺身患難, 化賊為兵,以環衛官將數千人出江西,以遇士大夫 無禮,死於橫逆,一軍揮涕而葬之。武忠梗出天性,不」 避彊禦,而好面折人過,多觸忌諱,故及於禍云。

鞏信

按《宋史忠義傳》:「信,安豐軍人,為荊湖都統,沈勇有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