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達旦,弼幾殆,阿朮馳兵來援,乃得免去。庭芝以在圍 久,召才計事,屏左右,語久之,第聞才厲聲云:「相公不 過忍片時痛耳。」左右聞之,俱汗下。才自是以兵護庭 芝第,期與俱死。七月,益王在泰州,以龍神四廂都指 揮使、保康軍承宣使召才與庭芝。東至泰州,將入海, 阿朮以兵追及,圍泰州,使使者招之降,才不聽。阿朮 驅揚兵士妻子至城下,會才疽發背,不能戰,諸將遂 開門降。都統曹安國入才臥內,執之以獻。阿朮愛其 忠勇,欲降而用之,才肆為謾言,阿朮責庭芝不降,才 曰:「不降者,才也。」復憤憤不已。阿朮怒,咼之揚州。才臨 刑,夏貴出其旁,才切齒曰:「若見我,寧不媿死邪!」

劉子薦 黃文政

按《宋史忠義傳》:「子薦,字貢伯,吉州安福人。父夢驥,以 進士歷官知澧州,沒於王事。子薦以父任為湘鄉尉, 以獲盜功調撫州司錄。有愬王應亨毆死荷擔黃九 者,獄成矣。子薦閱受書,疑而駁之。俄烈風迅雷,闢獄 戶,裂吏揳殺人者實孔目馮汝能,非應亨也。獄遂白, 得免死者八人。事聞,頒諭天下之為理官者。改知贛」 縣,監行在左藏庫,通判常德府、知融州。陛辭,度宗慰 之曰:「廣郡凋瘵,賴卿撫摩。」子薦對曰:「臣當推行德化, 以安其民。」至官,以廉靜著聞。主管仙都觀,廣西經略 司檄為參議官。德祐二年十一月,北兵至靜江,權經 略使馬塈遣子薦提猺兵藥弩手守城東門,勢不支。 時瀛國公已入燕,子薦取笏書其上云:「我頭可斷,膝 不可屈。」登城北望再拜,取所衣袍瘞之,語左右曰:「事 急不可為,吾有以死守。」或諷子薦遁去,子薦曰:「死事, 義也;何以遁為!」竟死之。有黃文政者,淮人,戍蜀。軍潰, 間道走靜江,馬塈邀與同守。城破,文政被執,大詬不 屈。大軍斷其舌,以次劓刖之,文政含胡叱咄,比死不 絕聲。

徐道隆子載孫

按《宋史忠義傳》:「道隆字伯謙,婺州武義人。父煥,知南 雄。道隆以任入官,累官潭州判官,權知全州。荊湖制 置使汪立信奏辟道隆為參議官,立信遷兵部尚書, 道隆與賓客千許人俱去江陵。趙孟傅為制置使,以 道隆參其軍事,遂為提點刑獄。時文天祥既至平江, 潰卒四出,為浙西患苦,安吉尤甚。有旨命道隆措置」, 乃梟其首亂者於市,牛監軍遁。范文虎、程鵬飛、管景 模俱遣書誘降,道隆焚書斬使。大兵至臨平、皋亭山, 令間道入援,時水陸皆有屯軍,道絕不通,議由大湖 經武康、臨安縣境勤王,即日乘舟出臨湖門,泊宋村。 郡守趙良淳既縊死,德祐二年正月朔旦,追兵及道 隆,江陵親從軍三百人,殊死戰,矢盡槍槊折,一軍盡 沒。道隆見執艦內間,守者少怠,赴水死。長子載孫亦 赴水死。餘兵有脫歸者,言於朝,命贈官賜諡,厚恤其 家,立廟「安吉」,官其子孫。越三日,宋亡。

鄧得遇

按《宋史忠義傳》:「得遇,字達夫,邛州人。淳祐十年進士, 調寧遠主簿,改知南昌縣,通判隆興府,監行在藏庫。 出知昭州,遷廣西提點刑獄,逾年,攝經略事兼知靜 江府。德祐元年,長沙被兵,得遇遣都統馬驥、馬應騏 赴援,驥潛叛而還,得遇斬之,軍事悉委之應騏。未幾, 馬塈代閫,議事不合。二年,移治蒼梧。靜江破,得遇朝」 服南望拜辭,書幅紙云:「宋室忠臣,鄧氏孝子,不忍偷 生,寧甘溺死。彭咸故居,乃吾潭府;屈公子平,乃吾伴 侶。優哉悠哉,吾得其所。」遂投南流江而死。

徐應鑣子琦崧

按《宋史忠義傳》:「應鑣,字巨翁,衢之江山人。世為衢望 族。咸淳末,試補太學生。德祐二年,宋亡,瀛國公入燕, 三學生百餘人皆從行。應鑣不欲從,乃與其子琦崧、 女元娘誓共焚,子女皆喜從之。太學故岳飛第,有飛 祠,應鑣具酒肉祀飛,曰:『天不祐宋,社稷為墟,應鑣死 以報國,誓不與諸生俱北。死已,將魂魄累王作配神 主與王英靈永永無斁』!」琦亦賦詩以自誓。祭畢,以酒 肉餉諸僕。諸僕醉臥,應鑣乃與其子女入梯雲樓,積 諸房書籍箱笥四周,縱火自焚。一小僕未寐,聞火聲 起,至樓下,穴牖視之,應鑣父子儼然坐立,如廟塑像。 走報,諸僕壞壁入,撲滅火。應鑣不能死,與其子女怏 怏出戶去,倉卒莫知所之。翌日,得其屍祠前井中,皆 僵立瞠目面如生。諸僕為具棺斂,殯之西湖金牛僧 舍。益王立福州,褒其節,贈朝奉郎、祕閣修撰。後十年, 其同舍生劉汝鈞率儒者五十餘人,收而葬之方家 峪,私諡曰「正節先生。」

趙與檡 方洪

按《宋史忠義傳》:「『與檡為嗣秀王,德祐二年,為浙閩廣 察訪使。益王之立,舅楊亮節居中秉權,與檡自以國 家親賢,多所諫止,遂犯忌嫉,諸將俱憚之。未幾,北兵 逼浙東,乃命與檡出瑞安,與守臣方洪共任備禦。朝 臣言與檡有劉更生之忠,曹王皋之孝,宜留輔以隆 國本』。譖者益急,卒遣之。瑞安受圍,城中危急,與洪誓」 以死守。小校李雄夜開門納外兵,與檡、洪率眾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