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臣同心圖治,無滋虛議。」其後宜中與爚終不相能而 去,至十月始來,事已不可為矣。是冬,累遷文龍至參 知政事。未幾,議降,文龍乃上章乞歸養。既出國門而 悔之,復上疏求還,不報,乃歸。五月,益王稱制於福州, 復以文龍參知政事。漳州畔,以文龍為閩廣宣撫使 討之。文龍以黃恮前守漳有恩信,辟為參謀官,按兵 泉州,使恮入招撫之。恮至,民皆頓首謝罪。興化有石 手軍者,能擲石中人,議者以其不足用,罷之。《石手》軍 亦畔,復命文龍為知軍平之。已而降將王世強復導 大軍入廣,建、寧、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剛中遣使徇興 化,文龍斬之,而縱其副以還。使持書責世強,剛中負 國,遂發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滿千,大兵來攻,不克,使 其姻家持書招降之。文龍焚書斬其使。有風其納款 者,文龍曰:「諸軍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 其將林華偵伺境上,華即降,且導兵至城下。通判曹 澄孫開門降,執文龍與其家人至軍中,欲降之,不屈, 左右凌挫之,文龍指其腹曰:「此皆節義文章也,可相 逼邪?」強之,卒不屈,乃械繫送杭州。文龍去興化,即不 食,至杭,餓死。其母繫福州尼寺中,病甚,無醫藥,左右 視之,泣下。母曰:「吾與吾兒同死,又何恨哉!」亦死。眾嘆 曰:「有斯母,宜有是兒。」為收葬之。蒲壽庚以泉州降,告 其民曰:「陳文龍非不忠義,如民何!」聞者笑之。大兵既 歸,文龍之姪瓚復舉兵殺林華,據興化。未幾復破,瓚 死之。

章堉弟塈

按《金華府志》:「咸淳末,都城失守,浙東諸郡多陷。時衢 益二王在福州,堉念世受國恩,與弟塈捐家貲募忠 勇,得義兵數千,收復婺城。制置使李玨以聞,授堉直 祕閣,知婺州。塈主管官誥,通判衢州。與元兵力戰於 丁鼠山,援絕城陷,堉與塈皆死之。」

張鏜

按《衡州府志》:鏜,僕射浚之後。益王即位於福州,詔天 下勤王。鏜起兵衡山,移檄安化、新化諸獠,得民兵數 千,文天祥率兵出嶺,相與接應。既而兵敗被執。元參 政崔斌欲降之,鏜罵曰:「今日降而死,何以見我祖魏 公於地下。」斌命述其兵本末,鏜奮臂斥罵千百言,斌 怒殺之。

劉觡

按《永豐縣志》:「觡名浚叔,登咸淳庚午進士。德祐丙子, 北兵入臨安,三宮遷北,觡撫膺大慟。既而聞張世傑 等奉二王入閩,益王即帝位於福州,乃徒步至行在。 時文丞相兵勤王,觡與贊軍事,以功授軍前計議。迨 後北兵追至方石嶺,兵潰,觡仗劍遮潰兵轉鬥,旁有 鐵騎突出,矢鏃貫其兩頰,扶創賫志而卒。」

黃俊

按《廣東通志》:「俊,南海人,沉重有謀,為摧鋒將軍。德祐 二年,元兵陷臨安,廣東經略使徐直諒遣人赴隆興 納款,元酋阿里海牙呂師夔亦來徇廣州。未幾,益王 即位,直諒乃遣權提刑郡人李性道領摧鋒軍及水 軍往拒元所遣將黃世雄等。俊忠憤赴敵,至石門,遙 望賊騎擁山塞川,性道懼,俊曰:『俊觀賊眾部伍未整, 分兵為兩翼,登途遶其後,擊之可以得志』。」性道不從, 艤舟岸滸不戰。既而,賊結陣行列,鼓譟而前。俊奮身 大呼,率眾迎敵力戰,裨將實賢等退縮,不為之援,遂 敗績奔還。直諒聞之,宵遁。元黃世雄等遂陷廣州,授 以官,俊拒不受,遂死之。

吳寶信

按《宣城縣志》:「寶信,字叔誠,柔勝之後。以廕為龍泉令。 時元阿剌罕入臨安,寶信從張世傑、陳宜中等奉二 王如福州,復遷泉州港。會蒲壽庚亂,率淮兵百人力 戰,死之。妻饒氏,以節稱。」

吳德洪

按《嚴州府志》:「德洪,字長翁,淳安人。登淳祐九年進士 第,歷官金部員外郎。遇時激烈,與時多忤。元兵入臨 安,德洪抗節而死。」

劉士昭 王士敏 趙孟壘 趙孟松

按《宋史忠義傳》:「士昭,太和人。嘗為鍼工,與鄉人同謀 復太和縣,敗血指書帛云:『生為宋民,死為宋鬼,赤心 報國,一死而已』。因以其帛自縊死。其黨入獄,多乞憐 苟免。有王士敏者,獨慷慨不撓,題其裾:『此生無復望 生還,一死都歸談笑間,大地盡為腥血污,好收吾骨 首陽山』。臨刑嘆曰:『恨吾病失聲,不能大罵耳』!」同時有 趙孟壘者,合州人,登開慶元年第,為金華尉。臨安降, 與從子由鑑懷太皇太后帛書詣益王,擢宗正寺簿 監軍,復明州,戰敗見獲,不屈磔死。方大軍駐紹興,福 王與芮從子曰孟松,謀舉兵,事泄,被執至臨安。范文 虎詰其謀逆,孟松詬曰:「賊臣負國厚恩,共危社稷。我 帝室之胄,欲一刷宗廟之恥,乃更以為逆乎?」文虎怒, 驅出斬之。過宋廟,呼曰:「太祖太宗,列聖之靈在天,何 以使孟松至此?」都人莫不隕淚。既死,雷電晝晦者久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