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時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績翁言南人無如天祥 者,遂遣績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倘緣寬 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 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生平而盡 棄之,將焉用我?」績翁欲合宋官謝昌元等十人,請釋 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可,曰:「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 吾十人於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 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 言者,不果釋。至元十九年,有閩僧言土星犯帝座,疑 有變。未幾,中山有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 丞相。京城亦有匿名書,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 為亂,丞相可無憂者。時盜新殺左丞相阿合馬,命撤 城葦,遷瀛國公及宋宗室開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 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 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 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 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向拜而死。數 日,其妻歐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 《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 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按趙弼《文信公傳》:「公至柴市,觀者萬人。公問市人曰: 『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公即向南再拜,索紙筆書二詩 云:『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天地不容興 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神歸嵩岳風雷變,氣吐煙雲 草樹荒。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衣冠七 載混旃裘,憔悴形容似楚囚。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 萬竈海門秋。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惟 有一靈忠烈氣,碧空長共暮雲愁』。」是日大風揚沙,天 地晝晦。公既死,世祖臨朝嘆曰:「文丞相好男子,不肯 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是後連日陰晦,宮中白晝或 秉燭行。適張真人來朝,世祖問之,對曰:「此殆殺文丞 相所致也。」乃贈公特進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 司、檢校太保、中書平章政事、廬陵郡公,諡忠武,令僉 樞密院事王績翁書神主,洒掃柴市,設壇祀之。丞相 孛羅初行奠禮,狂飆旋地起卷主人雲中。孛羅等改 書「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國公」,天始開霽。

謝枋得

按《宋史》本傳:「『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陽人也。為人豪爽, 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性好直言,一與人 論古今治亂國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躍自奮,以忠義 自任。徐霖稱其如驚鶴摩霄,不可籠縶』。寶祐中,舉進 士,對策極攻丞相董槐與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 及奏名中乙科,除撫州司戶參軍,即棄去。明年,復出」 試,教官中兼經科,除教授建寧府,未上。吳潛宣撫江 東、西,辟差幹辦公事,團結民兵,以扞饒、信撫,科降錢 米以給之。枋得說鄧、傅二社諸大家,得民兵萬餘人 守信州。暨兵退,朝廷覈諸軍費,幾至不免。五年,彗星 出東方。枋得考試建康,擿似道政事為問,目言「兵必 至,國必亡。」漕使陸景思銜之,上其槀於似道,坐居鄉 不法,起兵時冒破科降錢,且訕謗,追兩官,謫居興國 軍。咸淳三年,赦放歸。德祐元年,呂文煥導大元兵東 下鄂、黃、蘄、安慶、九江,凡其親友部曲皆誘下之,遂屯 建康。枋得與呂師夔善,乃應詔上書,以一族保師夔 可信,乞分沿江諸屯兵,以之為鎮撫使,使之行成,且 願身至江州見文煥,與議,從之,使以沿江察訪使行, 會文煥北歸,不及而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 信州。明年正月,師夔與武萬戶分定江東地,枋得以 兵逆之,使前鋒呼曰:「謝提刑來!」呂軍馳至,射之,矢及 馬前。枋得走入安仁,調淮士張孝忠逆戰團湖坪,矢 盡,孝忠揮雙刀擊殺百餘人,前軍稍卻,後軍繞出孝 忠後,眾驚潰,孝忠中流矢死。馬奔歸,枋得坐敵樓見 之,曰:「馬歸,孝忠敗矣。」遂奔信州。師夔下安仁,進攻信 州,不守。枋得乃變姓名入建寧唐石山,轉茶坂,寓逆 旅中,日麻衣躡屨,東鄉而哭,人不識之,以為被病也。 已而去,賣卜建陽市中,有來卜者,惟取米屨而已,委 以錢,率謝不取。其後人稍稍識之,多延至其家,使為 弟子論學。天下既定,遂居閩中。至元二十三年,集賢 學士程文海薦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為首,辭不起。 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將旨詔之,執手相勉,勞枋 得曰:「上有堯、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詔。」 丞相義之,不強也。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參政管如德 將旨如江南求人材,尚書留夢炎以枋得薦。枋得遺 書夢炎曰:「江南無人材,求一瑕呂飴甥、程嬰、杵臼廝 養,卒不可得也。紂之亡也,以八百國之精兵,而不敢 抗二子之正論,武王、太公凜凜無所容,急以興滅繼 絕謝天下,殷之後遂與周並立。使三監、淮夷不叛,武 庚必不死,殷命必不黜。夫女真之待二帝亦慘矣,而 我宋今年遣使祈請,明年遣使問安。王倫一市井無 賴,狎邪小人,謂梓宮可還,太后可歸,終則二事皆符 其言。今一王倫且無之,則江南無人材可見也。今吾 年六十餘矣,所欠一死耳,豈復有它志哉!」終不行。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