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可支,有二心,忠輔宣言於眾曰:「必欲降,請先殺我。」中 設伏紿約議事,斬忠輔首擲陴外,以示金人。既開城 門,可與不屈見殺。可與兄可求,建炎中言於朝,官可 與之子五人,而忠輔不與,士論惜之。

傅察

按《宋史忠義傳》:「察字公晦,孟州濟源人,中書侍郎堯 俞從孫也。年十八,登進士第。蔡京在相位,聞其名,遣 子鯈往見,將妻以女,拒弗答。調清州司法參軍,歷永 平、淄川丞,入為太常博士,遷兵部、吏部員外郎。宣和 七年十月,接伴金國賀正旦使。是時金將渝盟,而朝 廷未之知也。察至燕,聞金人入寇,或勸毋遽行,察曰: 『受使以出,聞難而止,若君命何』?」遂至韓城鎮,使人不 來。居數日,金數十騎馳入館,彊之上馬,行次境上,察 覺有變,不肯進,曰:「迓使人故例止此。」金人輒易其馭 者,擁之東北,去行百里許,遇所謂二太子、斡離不者, 領兵至驛道,使拜察曰:「吾若奉使大國,見國主當致 敬,今來迎客,而脅我至此。」又止令見「太子。太子雖貴 人臣也,當以賓禮見,何拜為?」斡離不怒曰:「吾興師南 向,何使之稱?凡汝國得失,為我道之,否則死。」察曰:「主 上仁聖,與大國講好,信使往來,項背相望,未有失德。 太子干盟而動,意欲何為?還朝當具奏。」斡離不曰:「爾 尚欲還朝邪?」左右促使拜,白刃如林,或捽之伏地,衣 袂顛倒,愈植立不顧,反覆論辯。斡離不曰:「爾今不拜, 後日雖欲拜,可得邪?」麾令去。察知不免,謂官屬侯彥 等曰:「我死必矣。我父母素愛我,聞之必大戚。若萬一 脫,幸記吾言,告吾親,使知我死國,少紓其亡窮之悲 也。」眾皆泣。是夕隔絕不復見。金兵至燕,彥等密訪存 亡,曰:「使臣不拜太子。昨郭藥師戰勝,有喜色,太子慮 其刦」取,且銜往忿,殺之矣。將官武漢英識其屍,焚之, 裹其骨,命虎翼卒沙立負以歸。立至涿州,金人得而 繫諸土室,凡兩月,伺守者怠,毀垣出歸,以骨付其家。 副使蔣噩及彥輩歸,皆道不屈狀,贈徽猷閣待制。察 自幼嗜學,同輩或邀與娛嬉,不肯就。為文溫麗有典 裁,平居恂恂然無喜慍色,遇事若無所可否,非其意 崒然不可犯。恬於勢利。在京師,故人鼎貴罕至其門 間一見寒溫,談笑而已。及倉卒徇義,犖犖如此,聞者 哀而壯之,時年三十七。乾道中,賜諡曰「忠肅。」

朱昭

按《宋史忠義傳》:「昭字彥明,府谷人。以效用進,累官秉 義郎,浮湛班行,不自表異。宣和末,為震武城兵馬監 押,攝知城事。金兵內侵,夏人乘虛盡取河外諸城鎮。 震武距府州三百里,最為孤絕。昭率老幼嬰城,敵攻 之力,昭募驍銳兵卒千餘人,與約曰:『賊知城中虛實, 有輕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潰』。於是夜縋兵」 出,薄其營,果驚亂,城上鼓譟乘之,殺獲甚眾。夏人設 木鵝梯,衝以臨城,飛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晝夜進攻 不止,其酋悟兒思齊介冑來,以氈盾自蔽,邀昭計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問曰:「彼何人,乃爾不武,欲見我,我 在此將有何事?」思齊卻盾而前,數宋朝失信,曰:「大金 約我夾攻京師,為城下之盟,畫河為界,太原旦暮且 下,麟、府諸壘悉已歸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 姦邪誤國,改過不吝,已行內禪。今天子聖政一新矣, 汝獨未知邪?」乃取傳禪詔赦宣讀之,眾𥈭眙,服其勇 辯。是時,諸城降者多昭故人,從旁語曰:「天下事已矣, 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輩背義偷生,不異犬彘,尚敢以 言誘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罵,引弓射之,眾走。凡被 圍四日,地多圯壞。昭以智捕禦皆合法,然不可復支。 昭退坐廳事,召諸校謂曰:「城且破,妻子不可為賊污, 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戰,勝則東嚮圖大功,不勝則 暴骨境內,大丈夫一生之事畢矣。」眾未應。昭幼子戲 階下,遽起,手刃之。長子驚視,又殺之。徑領數卒屠其 家人,舁屍納井中。部將賈宗望母適過前,昭起呼曰: 「媼,鄉人也,吾不欲刃,請自入井。」媼從之,遂併覆以土, 將士將妻孥者,又皆盡殺之。昭謂眾曰:「我與汝曹俱 無累矣。」部落子有陰與賊通者,告之曰:「朱昭與其徒 各殺其家人,將出戰,人雖少,皆死士也。」賊大懼,以利 啗守兵,得登城。昭勒眾於通衢接戰,自暮達旦,屍填 街不可行。昭躍馬從缺城出,馬蹶墜塹。賊驩曰:「得朱 將軍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劍,無一敢前,旋中矢而 死,年四十六。

史抗

按《宋史忠義傳》:「抗,濟源人,宣和末,為代州沿邊安撫 副使。金人圍代急,抗夜呼其二子稽古、稽哲謂曰:『吾 昔語用事者,鴈門控制一道,宜擇帥增戍,以謀未形 之患。若使橫流,則無所措矣』。言雖切,皆不吾省。今重 圍既固,外援不至,吾用六壬術占之,明日城必陷,吾 將死事,汝輩亦勿以妻子為念而負國也。能聽吾言, 當令家屬自裁,然後同赴義。」二子泣曰:「唯吾父命。」明 日城果破,父子三人突圍力戰,死於城隅。

孫益 孫谷

按《宋史忠義傳》:益不知其所以進。宣和末,以福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