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3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父儀,猶以為司馬昭安東司馬之故,因語言受害,裒 為之終身不西向而坐。紹之父康,以魏臣鍾會譖之 於昭,昭方謀篡魏,陰忌之,以故而及誅,紹乃仕於晉 武之世,至為惠帝盡節而死。紹之事親,視王裒遠矣。 溫公《通鑑》猶取其「蕩陰」之忠,蓋不足道也。

《傳記》所載曾晳待其子參不慈,至云因鉏菜誤傷瓜, 以大杖擊之仆地。孔子謂參不能如虞舜,小杖則受, 大杖則避,以為陷父於不義,戒門人曰:「參來勿內。」予 竊疑無此事,殆戰國時學者妄為之辭。且曾晳與子 路、冉有、公西華侍坐,有「浴乎沂,風乎舞雩」之言,涵泳 聖教,有超然獨見之妙,於四人之中獨蒙「吾與」之褒, 則其為人之賢可知矣。有子如此,而幾寘之死地,庸 人且猶不忍,而謂晳為之乎?《孟子》稱曾子養曾晳,酒 肉養志,未嘗有此等語也。

《容齋四筆》:英明之君,見其子有材者,必愛而稱之。漢 高祖謂趙王如意類己,欲以易孝惠,以大臣諫而止。 宣帝以淮陽王欽壯大好經書法律,聰達有材,數嗟 嘆曰:「真我子也。」常有意欲立為嗣,而用太子起於微 細,且蚤失母,故弗忍。唐太宗以吳王恪英果類我,欲 以代雉奴。其後如意為呂母所戕,恪為長孫無忌所 害,欽陷張博之事,殆於不免。此三王行事,無由表見。 然孝惠之仁弱,幾遭呂氏之覆宗;孝元之優柔不斷, 權移於閽寺,漢業遂衰;高宗之庸懦,受制凶后,為李 氏禍尤慘,其不能繼述,固已灼然。高祖、宣帝、太宗,蓋 本三子之材而言之,非專指其容貌也,可謂知子矣。 彼明崇儼謂「英王哲貌類太宗」,張說謂太宗畫像雅 類忠王,此惟取其形似也。若以材言之,中宗之視太 宗,天壤相隔矣。漢成帝所幸妾曹宮產子曰:「我兒額 上有壯髮,類孝元皇帝。」使其真是孝元,亦何足道,而 況於嬰孺之狀邪?

文臣封贈,三代自初除執政外,凡轉廳皆不再該,唯 知樞密院及拜相乃復得之,然舊法又不如是。歐陽 公作《程文簡公琳父神道碑》,歷敘恩典曰:「琳參知政 事,贈為太子少師;在政事遷左丞,又贈太子太師;罷 為資政殿學士,又贈太師、中書令;為宣徽北院使,又 贈兼尚書令。」則是轉官與罷政亦褒贈。而自宮師得 「太師、中書令」,更為超越,它或不然。

《容齋五筆》:唐肅宗於干戈之際,奪父位而代之,然尚 有可諉者曰:欲收復兩京,非居尊位不足以制命諸 將耳。至於上皇還居興慶,惡其與外人交通,刦徙之 西內,不復定省,竟以怏怏而終。其不孝之惡,上通於 天。是時元次山作《中興頌》,所書天子幸蜀,太子即位 於靈武,直指其事,殆與《洪範》云「武王勝殷殺受」之辭 同。其詞曰:「事有至難,宗廟再安,二聖重歡。」既言重歡, 則知其不歡多矣。杜子美《杜鵑》詩:「我看禽鳥情,猶解 事杜鵑。」傷之至矣。顏魯公《請立放生池表》云:「一日三 朝,大明天子之孝;問安視膳,不改家人之禮。」東坡以 為彼知肅宗有愧於是也。黃魯直題《磨崖碑》尤為深 切。撫軍監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事有至難天 幸耳。上皇局脊還京師,南內淒涼幾苟活。高將軍去 事尤危。臣結《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鵑》再拜詩。安知忠 臣痛至骨,世上但賞瓊琚詞。所以揭表肅宗之罪極 矣。

國朝士大夫除官,避父祖名諱,蓋有不同,不諱嫌名, 二名不偏諱,在禮固然。亦有出於一時恩旨免避,或 旋為改更者。建隆創業之初,侍衛帥慕容彥釗、樞密 使吳廷祚皆拜使相,而彥釗父名章,廷祚父名璋,制 麻中為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同二品。紹興中,沈 守約、湯進之二丞相父皆名舉,於是改提舉書局為 「提領」,自餘未有不避者。呂希純除著作郎,以父名公 著而辭。然富韓公之父單名言,而公以右正言知制 誥。韓保樞之子,忠憲公億,孫絳、縝,皆歷位樞密,未嘗 避,豈別有說乎?

《聞見後錄》:陳叔寶不道,楊廣親擒之。叔寶死,諡煬。後 楊廣不道尤惡,死亦諡「煬」云。

疑「父子之間不責善」,曰:「《經》云:『當不義則子不可不爭 於父』。《傳》云:『愛子教之以義方』。《孟子》云:『父子之間不責 善』。不責善,是不諫不教也,而可乎?」

《齊東野語》:匡衡好學,精力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 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蓋言其善於講誦,能使人 喜而至於解頤也。至今俗諺以人喜過甚者云「兜不 上下頦」,即其意也。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 甚,頤解而卒。又岐山縣樊紀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頤 脫,有聲如破甕。按《醫經》云:「喜則氣緩,能令致脫頤。」信 非戲語也。

《明道雜志》:杜甫之父名閑,而甫詩不諱閑。某在館中 時,同舍屢論及此。余謂甫天姿篤於忠孝,於父名非 不獲已,宜不忍言。試問王仲至討論之,果得其由,大 抵本誤也。《寒食》詩云:「田父邀皆去,鄰家閑不違。」仲至 家有古寫本,杜詩作「問不違」,作「問」實勝閑。又《諸將》詩 云:「見愁汗馬西戎逼,曾閃朱旂北斗閑。」寫本作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