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3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在項城。永嘉末,為石勒所陷,闡母亦沒。闡不櫛沐,不 婚宦,絕酒肉垂二十年,鄰親稱之。」

《何無忌母劉氏傳》:「劉氏,征虜將軍建之女也。少有志 節。弟牢之為桓元所害,劉氏每御之,常思報復。及無 忌與劉裕謀,而劉氏察其舉厝有異,喜而不言。會無 忌夜於屏風裡制檄文,劉氏潛以器覆燭,徐登梯於 屏風上窺之。既知,泣而撫之曰:『我不如東海呂母明 矣。既孤其誠,常恐壽促。汝能如此,吾之讎恥雪矣』。因」 問其同謀,知事在裕,彌喜,乃說桓元必敗、義師必成 之理,以勸勉之,後果如其言。

《羊祜傳》:「祜前母孔融女,生兄發,官至都督淮北護軍。 初,發與祜同母兄承俱得病,祜母度不能兩存,乃專 心養發,故得濟,而承竟死。」

《周顗母李氏傳》:「李氏字絡秀,汝南人也。生顗及嵩、謨。 而顗等既長,絡秀謂之曰:『我屈節為汝家作妾門戶 計耳。汝不與我家為親親者,吾亦何惜餘年』。顗等從 命,由此李氏遂得為方雅之族。中興時,顗等並列顯 位。嘗冬至置酒,絡秀舉觴賜三子曰:『吾本渡江,託足 無所,不謂爾等並貴,列吾目前,吾復何憂』?嵩起曰:『恐 不如尊旨。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闇,好乘人之 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於世。唯阿奴碌 碌,當在阿母目下耳。阿奴,謨小字也』。」後果如其言。 《羊耽妻辛氏傳》:「辛氏,字憲英,隴西人,魏侍中毗之女 也。鍾會為鎮西將軍,將行,請其子琇為參軍。憲英憂 曰:『他日吾為國家憂,今日難至吾家矣』。」琇固請於文 帝,帝不聽。憲英謂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則致 孝於親,出則致節於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 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唯仁 恕乎!」會至蜀果反,琇竟以全歸。

《陶侃母湛氏傳》: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丹娉為 妾,生侃而陶氏貧賤,湛氏每紛績資給之,使交結勝 己。侃少為尋陽縣吏,嘗監魚梁,以一坩鮓遺母,湛氏 封鮓及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唯不能益 吾,乃以增吾憂矣。」鄱陽孝廉范逵寓宿於侃,時大雪, 湛氏乃徹所臥新薦,自剉給其馬,又密截髮賣與鄰 人供肴饌。逵聞之,歎息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竟以 功名顯。

《陶侃傳》:「逵過侃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髮得雙 髲,以易酒肴,雖僕從亦過所望。後為江夏太守,加鷹 揚將軍。侃備威儀,迎母官舍,鄉里榮之。」

《趙至傳》:「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陽緱氏令初到 官,至年十三,與母同觀。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賤,世亂 流離,遂為士伍耳,爾後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詣師受 業。後又將遠學,母禁之,至遂陽狂走三五里,輒追得 之。後占戶遼西,遼西舉郡計吏到洛,與父相遇,時母 已亡,父欲令其宦立,弗之告,仍戒以不歸,至乃還遼」 西。幽州三辟部從事,斷九獄,見稱精審。太康中,以良 吏赴洛,方知母亡。初,至自恥士伍,欲以宦學立名,期 於榮養。既而其志不就,號憤慟哭,歐血而卒,時年三 十七。

《溫嶠傳》:「元帝初鎮江左,劉琨誠繫王室,以嶠奉表勸 進。嶠至,帝除散騎侍郎。初,嶠欲將命,其母崔氏固止 之,嶠絕裾而去。其後母亡,嶠阻亂不獲歸葬,由是固 讓不拜,苦請北歸。詔三司八坐議其事,皆曰:昔伍員 志復私讎,先假諸侯之力,東奔闔閭,位為上將,然後 鞭荊王之尸。若嶠以母未葬沒在胡虜者,乃應竭其 智謀,仰憑皇靈,使逆寇冰消,反哀墓次。豈可稍以乖 嫌,廢其遠圖哉!」嶠不得已,乃受命。

《慕容垂妻段氏傳》:段氏,字元妃。垂既僭位,拜為皇后。 垂立其子寶為太子也。元妃謂垂曰:「太子姿質雍容, 柔而不斷,承平則為仁明之主,處難則非濟世之雄。 陛下託之以大業,妾未見克昌之羙。遼西高陽二王, 陛下兒之賢者,宜擇一以樹之。趙王麟姦詐負氣,常 有輕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諱,必有難作。此陛下之 家事,宜深圖之。」垂不納。寶及麟聞之,深以為恨。其後 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為晉獻公乎?」元妃泣而 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為驪 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後,太子必亡社稷。范 陽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終,其在王乎!」垂死,寶嗣 偽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謂主上不能嗣守大統,今 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 殺母,安能保守社稷!吾豈惜死,念國滅不久耳!」遂自 殺。寶議以元妃謀廢嫡統,無母后之道,不宜成喪,群 下咸然之。偽中書令畦邃大言於朝曰:「子無廢母之 義,漢之安思閻后,親廢順帝,猶配饗安皇,先后言虛 實尚未可知,宜依閻后故事。」寶從之。其後麟果作亂, 寶亦被殺。德復僭稱尊號,終如元妃之言。

《阮籍傳》: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 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 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 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