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0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獄。旦從容曰:「欽若等恃陛下厚顧尚煩譴訶,當行朝 典,願且還內,來日取旨。」明日,召旦前問之,旦曰:「『欽若 等當黜,未知坐以何罪』?帝曰:『坐忿爭無禮』。旦曰:『陛下 奄有天下,使大臣坐忿爭無禮之罪,或聞外國,恐無 以威遠』。」帝曰:「卿意如何?」旦曰:「願至中書召欽若等,宣 示陛下含容之意,且戒約之。俟少間罷之,未晚也。」帝 曰:「非卿之言,朕固難忍。」後月餘,欽若等皆罷。

《丁謂傳》:詔以二府兼東宮官,遂加謂門下侍郎,兼太 子少傅,而李迪先兼少傅,乃加中書侍郎,兼尚書左 丞。故事,左、右丞非兩省侍郎所兼,而謂意特以抑迪 也。謂所善林特,自賓客改詹事,謂欲引為樞密副使 兼賓客,迪執不可,因大詬之。既入對,斥謂奸邪不法 事,願與俱付御史雜治,語在《迪傳》。帝因格前制不下, 乃罷謂為戶部尚書,迪為戶部侍郎,尋以謂知河南 府,迪知鄆州。明日入謝,帝詰所爭狀,謂對曰:「『非臣敢 爭,乃迪忿詈臣爾,願復留』。遂賜坐。左右欲設墩,謂顧 曰:『有旨復平章事』。」乃更以杌進。即入中書視事如故。 《劉攽傳》:熙寧中,判尚書考功,同知太常禮院,考試開 封舉人,與同院王介爭詈,為監察御史所劾罷。禮院 《劉沆傳》:「沆為右正言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奉使契 丹,館伴杜防強沆以酒,沆霑醉,拂袖起,因罵之,坐是 出知潭州。」

《歸田詩話》:或謂「荊公好與人爭,在朝則與人爭新法, 在野則與謝公爭墩。」亦善謔也。

《宋史曾布傳》:布當國,蔡京為左丞,京與布異。會布擬 陳佑甫為戶部侍郎,京奏曰:「爵祿者,陛下之爵祿,奈 何使宰相私其親?」布壻陳迪,佑甫子也。布忿然爭辨, 久之,聲色稍厲。溫益叱布曰:「曾布,上前安得失禮!」徽 宗不悅而罷。御史遂攻之,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潤 州。

《翟汝文傳》:「紹興元年,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除參知政 事,同提舉修政局。時秦檜相,四方奏請填委未決,吏 緣為奸。汝文語檜,宜責都司程考吏牘,稽遲者懲之。 汝文嘗受辭牒,書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對,乞治堂吏 受賂者。檜怒,面劾汝文專擅。右司諫方孟卿因奏汝 文與長官立異,豈能共濟國事。罷去以卒。先是,汝文」 在樞密,檜為郡文學,汝文薦其才,故檜引用之。然汝 文性剛,不為檜屈,對案相詬,至目檜為「濁氣。」

《徐處仁傳》:「處仁為中書侍郎,吳敏薦處仁可相,拜太 宰兼門下侍郎。處仁言論,初與吳敏、李綱合,尋亦有 異議。嘗與敏爭事,擲筆中敏面,鼻額為黑。唐恪、耿南 仲、聶山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諷言者論之,與敏俱 罷,處仁以觀文殿大學士為中太一宮使。」

《李伯玉傳》:「伯玉字純甫,饒州餘干人。端平二年進士 第二。度宗即位,兼侍讀,權禮部侍郎,升兼同修國史、 實錄院同修撰。賈似道嘗集百官議事,忽厲聲曰:『諸 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眾默然,莫敢應者。伯玉答 曰:『伯玉殿試第二名,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 至此』。似道雖改容而有怒色,既退,即治歸』。」

《夢溪筆談》:「鞠真卿守潤州,民有鬥毆者,本罪之外,別 令先毆者出錢以與後應者。小人靳財兼不憤,輸錢 於敵人,終日相視,無敢先下手者。」

《談苑》:「熙河之師,上意甚欲得木征,以內殿崇班錢五 千貫購之。熙寧六年,木征降於常河,諾城王韶奏以 為令。王君萬、韓存寶招呼李憲奏以為與燕達納款」, 韶、憲爭功,隙由此啟。上嘗對石惠卿稱憲禽木征之 功,蓋憲之面奏詳於韶之條奏故也。安南之師,上欲 遣憲與趙卨往,韶時在樞府,與王安石共爭之。由是 罷憲而遣郭逵。上不平二公之爭,使憲舉河西。既而 逵敗績而憲有功,故上益以憲為可用。高若訥作中 丞,與小黃門同監修祭器,遂同書奏狀,議者非之。 寓簡韓治與同僚處,一日,有卒悍厲,眾皆怒之,唯韓 不顧,徐言曰:「無忿疾於頑,惟頑能致人忿故也。」人謂 其有家學,蓋魏公之後。

《賢奕編》:韓魏公言慶曆中與范文正公、富文忠公同 在西府,上前爭事,議論各別,下殿時不失和氣,如未 嘗爭也。當時相善三人,正如推車。蓋其心主於車可 行而已,不為己也。

東坡示參寥云:「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 輒居吾上』!艾人俯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 桃符怒,往復爭不已。門神解之曰:『吾輩不肖,方傍人 門戶,何暇爭閒氣耶』?」此極可為淺學爭辯者之喻。 《金史·后妃傳》:景祖昭肅皇后,唐括氏,有識度。景祖與 客飲,有醉而喧呶者,輒自歌以釋其忿爭。景祖沒后, 往邑屯村,世祖、肅宗皆從。會桓𧹞、散達偕來,是時已 有隙,被酒,語相侵,不能平,遂舉刃相向,后起,兩執其 手,謂《桓𧹞》、散達曰:「汝等皆吾夫時舊人,奈何一旦遽 忘吾夫之恩,與小兒子輩忿爭乎?」因自作歌,《桓𧹞》、散 達怒乃解。

《桓𧹞傳》:「桓𧹞、散達兄弟嘗事景祖。世祖初,季父跋黑 有異志,陰誘桓𧹞,欲與為亂。昭肅皇后往邑屯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