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博物記》:「王粲與族兄凱俱避地荊州,劉表欲以女 妻粲,而嫌其形陋,以凱有風貌,乃以妻凱。」

王粲

按《魏志王粲傳》:「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徙長安。左 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曰:『王公孫有異才,吾不如也。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 乃之荊州,依劉表。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太祖 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後遷軍謀祭酒。魏國既建, 拜侍中。博物多識,問無不對。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 理,善屬文,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從 征吳。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時年四十一。粲二子為魏 諷所引,誅,後絕。

王象

按《魏略》:「象字希伯,有才志。建安中,與同郡荀緯等俱 為魏太子所禮待。魏有天下,拜散騎侍郎,遷常侍,封 列侯,領祕書監。京師稱為儒宗。」

王照

按《魏志文帝本紀》:延康元年「五月,馮翊山賊鄭甘、王 照率眾降,皆封列侯。」

王觀

按《魏志王觀傳》:「觀字偉臺,東都廩丘人也。太祖召為 丞相文學掾。文帝踐阼,出為南陽涿郡太守。明帝即 位,下詔書,使郡縣條為劇與中平者。主者欲言郡為 中平,觀曰:『此郡濱近外敵,數有寇害,云何不為劇邪』? 主者曰:『若郡為外劇,恐于明府有任子』。觀曰:今郡在 外劇,則于役條當有降差,豈可為太守之私而負一 郡之民乎?」遂言為外劇郡。後送任子詣鄴,時觀但有 一子,而又幼弱,其公心如此。觀治身清素,帥下以儉, 僚屬承風,莫不自勵。《高貴鄉公》即位,封中鄉亭侯。頃 之,加光祿大夫,轉為右僕射。《常道鄉公》即位,進封陽 鄉侯,遷司空,固辭,薨于家。子悝嗣。

王雙

按《蜀志後主傳》:「建興六年,亮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 魏將王雙率軍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還漢中。」

王肅子惲

按《魏志王朗傳》:「朗子肅,字子雍。年十八,從宋忠讀《太 元》而更為之解。黃初中,為散騎黃門侍郎。太和三年, 拜散騎常侍。青龍中,山陽公薨,肅上疏使稱皇後。肅 以常侍領祕書監,兼崇文觀祭酒。正始元年,出為廣 平太守。公事徵還,拜議郎。頃之,為侍中,遷太常,坐宗 廟事免。後為光祿勳,徙為河南尹。嘉平六年,持節兼」 太常,奉法駕迎高貴鄉公於元城。後遷中領軍,加散 騎常侍。甘露元年薨,追贈衛將軍,諡曰景侯。子惲嗣。 惲薨,無子,國絕。初,肅善賈、馬之學,而不好鄭氏,采會 同異,為《尚書》《詩》《論語》《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 《易傳》,皆列於學官。其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 紀輕重,凡百餘篇。

王昶

按《魏志王昶傳》:「昶字文舒,太原晉陽人也。少與同郡 王凌俱知名。文帝在東宮,昶為太子文學。踐阼,徙散 騎侍郎,遷兗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昶雖在 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 釐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 乃著《治論》,略依古制而合於時務者二十餘篇,又著」 《兵書》十餘篇,言奇正之用。青龍中奏之。其為兄子及 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青龍四年,詔欲得有 才智文章者,司馬宣王以昶應選。正始中,轉在徐州, 封武觀亭侯,假節、都督荊豫諸軍事。乃表徙治新野, 習水軍於三州。嘉平二年,昶奏「孫權流放良臣,適庶 分爭,可乘釁而制吳、蜀。」乃遣昶詣江「陵,引竹絔為橋, 渡水擊之,賊奔。於是遷昶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進 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諡曰穆。子渾嗣,咸熙中,為越 騎校尉。

王凌

按《魏志王凌傳》:「凌字彥雲,太原祁人也。叔父允為漢 司徒,誅董卓,卓將李傕、郭氾等殺允,盡害其家。凌及 兄晨時年皆少,踰城得脫,歸鄉里。凌舉孝廉,為發干 長,太祖辟為丞相掾屬。文帝踐阼,出為兗州刺史,與 張遼等至廣陵,討孫權有功,封宜成亭侯,轉青州。後 從曹休征吳失利,凌力戰決圍,休得免難。仍徙為兗」 豫州刺史。正始初,為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 事。二年,吳將全琮寇芍陂,凌率諸軍逆討,力戰連日, 賊退。進封南鄉侯,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是時,凌外 甥令狐愚以才能為兗州刺史,屯平阿,舅甥並典兵, 專淮南之重,密協計謂「齊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長而 才,欲迎立彪都許昌。會愚病死,凌遣將軍楊弘以廢 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華、弘連名以白司馬宣王。宣 王將中軍乘水道討凌,凌面縛水次,遣人送還京都, 至項,飲藥死。

王基

按《魏志王基傳》:「基字伯輿,東萊曲城人也。少孤,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