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張柟

按《萬姓統譜》:「柟字材仲,敦之子,知遂安縣。方臘寇嚴 兵入遂安縣,丞、簿尉皆遇害,柟力戰,刃中脅,擁入巢 穴。柟諭以逆順禍福,賊不敢害,出之。賊既授首,改知 歸安縣,陞臨安府通判,歷知泰、潤、衡三州,皆以惠愛 稱。卒年七十八。終朝議大夫,贈正議大夫。」

張虛白

按《尚友錄》:虛白,鄧州南陽人。通太乙六壬術,留心丹 竈,遇真人傳祕訣。徽宗聞其名,召管太乙宮,恩賚無 與比。虛白官太虛大夫,金門羽客,出入禁中,終日論 道,無一言及時事,曰:「朝廷事,宰相在,非予所知也。」金 人尤重之,以為神仙。忽一日曰:「某年月日,吾當化去。」 至期果然。武陵崔婆嘗飲以醇酒,後寄崔婆詩曰:「武 陵溪畔崔婆酒,天上應無地下有。南來道士飲一斗, 醉臥白雲深洞口。」

張煇

按《尚友錄》:「煇字子充,永嘉城南人。天資謹飭,喜問學, 自《六經》、諸子書歷代史記至百家之說皆通習,其辯 析精微,旁引證據,論議亹亹,雖老師宿儒莫能屈也。 游太學,屢先多士,傳誦為楷式。兩以親訃,哀毀骨立, 幾不勝衣,廬于墓者三年。作霜露堂以享,有甘露降 于庭,人謂其孝感所致。」

張浚

按《宋史張浚傳》:「浚字德遠,漢州綿竹人,唐宰相九齡 弟九皋之後。父咸,舉進士、賢良兩科,浚四歲而孤,入 太學中進士第。靖康初,為太常簿。張邦昌僭立,逃入 太學中。聞高宗即位,馳赴南京,除樞密院編修官,改 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建炎三年,金人南侵,車駕幸 錢塘,留朱勝非于吳門捍禦,以浚同節制軍馬。會苗」 傅、劉正彥作亂,浚傳檄中外,率韓世忠等大破之。朱 勝非以宿憾日毀短浚,詔浚以本官提舉洞霄宮。浚 既去國,慮金人釋川、陜之兵,必將併力窺東南,乃上 疏極言其狀。未幾,劉豫之子麟果引金人入攻。高宗 思浚前言,策免朱勝非,召浚知樞密院事。浚既受命, 即日赴江上視師。紹興五年,除尚書右僕射、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七年,以卻敵功,制除特進,加金紫光祿 大夫。酈瓊叛,臺諫交詆浚,落職,以祕書少監分司西 京,居永州。九年,以赦復官。十一年,除檢校少傅,充萬 壽觀使。十二年,封和國公。十六年,彗星出西方,浚極 論時事,秦檜大怒,令臺諫論浚提舉太平興國宮,居 連州,徙永州。是時,秦檜怙寵固位,懼浚為《正論》以害 己,必欲殺之,會檜死,乃免。三十一年,復觀文殿大學 士、判建康府。孝宗即位,召浚入見,除少傅,進封魏國 公。隆興元年,除樞密使、都督建康鎮江府江州池州 江陰軍軍馬。召入見,力陳和議之失,孝宗為止誓書, 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湯思退與其黨 謀為陷浚計,令尹穡論罷。督府參議官。馮方又論浚 費國不貲。浚八章乞致仕,除少師、判福州。浚辭,改醴。 𭥚觀使,行次餘干,得疾卒,諡「忠獻。」

張文之

按《萬姓統譜》,文之字子經,樂平人,中書舍人顯之子。 初通判亳州,金兵至,守孔福謀夜逸,文之曰:「果爾輕 動,奈一城何?」自提兵出,登橫澗山,與敵持十餘日,經 二十餘戰無外援,力不能支,具袍笏東望拜曰:「彼眾 我寡,臣惟有一死。」被執送燕山,欲授以官,義不屈,囚 之土窟,且曰:「吾世受宋恩,其忍負國?」金人重之,稍寬 桎梏。後王忭申和議,見文之羈苦狀,為請于酋,得一 家書,附忭還奏。當宁悼嘆,月給恤其家,官其子《孝忠》。

張孝基

按《尚友錄》: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有一子,不肖, 斥逐之。富人病且死,悉以家財付孝基,與治後事。久 之,其子丐於途,孝基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答曰:「如 得灌園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園,其子甚力,復謂曰: 「汝能管庫乎?」答曰:「能之。」孝基使管庫,其子醇謹,孝基 知其能自新不復故態,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其 子治家勵操為鄉閭善士。孝基卒,其友數輩遊嵩山, 忽視旌旗騶御滿野,如守土大臣,竊視專車者乃孝 基也,驚喜作揖,問其所以,孝基曰:「吾以還財之事上 帝,命主此山。」言訖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