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軍正將祥之子。紹熙元年,武舉進士,調神泉尉。大母 黃,年九十八,不忍之官,黃得血痢疾,瀕殆,伯威剔左 臂肉食之,遂愈。繼母楊因姑病篤,驚而成疾,伯威復 剔臂肉作粥以進,其疾亦愈。伯威妹嫁崔均,其姑王 疾,妹亦剔左臂肉作粥以進,達旦即愈。」知大安軍羅 植即伯威所居,立「純孝坊。」崔均所居,立「孝婦坊。」

張詔

按《宋史張詔傳》:「詔字君卿,成州人。少隸張俊帳下,積 功守和州。紹熙五年,除興州都統制,兼知興州。慶元 二年,為成州團練使,興州諸軍都統制。詔在興州,甚 得士心。六年,卒。」

張虙

按《宋史張虙傳》:「虙字子宓,慈溪人。慶元二年進士,為 浙東帥屬,主管戶部架閣文字,改太學正,遷太常博 士,又遷國子博士,遷祕書郎,預編《寧宗會要》。遷著作 佐郎,復遷祕書丞,改著作郎。以疾乞外,出知南康。至 郡,剖決滯訟,眾皆悅服。徙知處州,移知溫州,力辭。遂 直祕閣,主管千秋鴻禧觀參議制置使幕中,使者尚」 威力,愎諫自用,虙守正不阿,每濟以寬大。主管玉局 觀。端平初,召為國子司業,升國子祭酒,卒。

張惟孝

按《宋史張惟孝傳》:「惟孝字仲友,襄陽人,通《春秋》,工騎 射。城中亂,爭出關,惟孝拔劍殺數人,趨白河,見一舟 壯鉅甚,急登之。開慶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眾舟大 集,不可涉。頃有峨冠張蓋從者數十,則宣撫姚希得 之弟也。令曰:『敢有爭岸者,投水中』。惟孝提劍驅左右 而出,舉白旗以麾,令眾船登岸,無敢亂次。幹官鍾蜚」 英見而異之,以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 孝平生。明日,蜚英導希得羅致之,宴仲宣樓,蜚英酒 酣曰:「有國而後有家,天下如此,將安歸乎?」惟孝躍然 曰:「從公所命。」乃請《空名帖》三十以還。逾旬,以三十騎 俱擁甲士五千至,旗幟鮮明,部伍嚴肅,希得大喜。時 鼎、澧五州危甚,於是擊鼓燿兵,不數日,眾至萬人,數 戰俱捷。江上平,制使呂文德招之,不就而遁。或云「已 趨淮甸」,後不知所終。

張洽

按《宋史張洽傳》:「洽字元德,臨江之清江人。父紱,第進 士。洽少穎異,從朱熹學,自六經傳註而下,皆究其指 歸,至于諸史百家,無所不讀。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 尉,改袁州司理參軍。以江東提舉常平薦,通判池州。 以病請祠,主管建昌仙都觀。時袁甫提點江東刑獄, 甫以白鹿書院廢弛,招洽為長,至則選好學之士,日 與講說,而汰其不率教者。凡養士之田乾沒于豪右 者復之。」學興,即謝病去。端平初,大臣多薦洽,召除祕 書郎,遷著作佐郎,除直祕閣,主管建康崇禧觀。嘉熙 元年,以疾致仕,十月,卒。子檉,賜「同進士出身。」

張磻

按《宋史張磻傳》:「磻字渭老,福州人。嘉定四年進士,歷 官辟點檢贍軍激賞酒庫所主管文字,差主管尚書 吏部架閣,遷太常博士、宗正丞,遷國子祭酒,加集英 殿修撰,差知婺州,為禮部侍郎,以右補闕程元鳳論 罷。寶祐三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同知 樞密院事。五年,拜參知政事,卒。」

張忠恕

按《宋史張忠恕傳》:「忠恕,字行父,右僕射浚之孫。以祖 任監樓店務,入府幕,調廣西轉運司主管文字,改通 判沅州,主管京湖宣撫司機宜文字,知澧州。開禧末, 入為籍田令。嘉定五年,遷軍器丞,出知湖州,遷司農 丞,知寧國府。以言去,主管沖佑觀。起知鄂州,改湖北 轉運判官,召為屯田郎官。丁內艱,免喪,入為戶部郎」 官。理宗即位,忠恕移書史彌遠,請取法孝宗,行三年 喪,疏入,朝紳傳誦。始,魏了翁嘗勉忠恕以植立名節, 無隤家聲。及是嘆曰:「忠獻有後矣。」忠恕自知不為時 所容,力請外補,遂以直祕閣知贛州。言者指為朋比, 落職降兩官,罷。紹定三年,復元官,提舉沖佑觀,卒。

張威

按《宋史張威傳》:「威字德遠,成州人。其父送隆慶府後 軍效用,或言其才勇,令戍邊。開禧用兵,威與金人戰 輒捷,屢以功補本軍將領,升統制。天水縣當金人西 入路,升縣為軍,命威為守,屢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 統制。丁父憂,服除,調荊鄂都統制,改沔州都統制。嘉 定十二年,金人入蜀,安撫使丁焴遣書招威入救,大」 破金人。西夏來約夾攻,金人安丙許之,命威與利帥 程信、興帥陳立等分道並進。威向秦州,無功而還。丙 怒,奏罷其兵柄。是歲,卒於利州。威初在行伍,以勇見 稱,進充偏裨,每戰輒克。金人聞其名,畏憚之,臨陳則 精采愈奮,兩眼皆赤,時號「張紅眼」,又號「張鶻眼。」

張孝直

按《萬姓統譜》:「孝直字英甫,臨川人。性孝友,恬於利欲。 受學象山之門,信所自見。所據者實有《易》《書》《詩》《語》《孟》 《中庸口義》五十餘篇,心所未安,雖伊、洛諸儒,議論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