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張大節

按《金史張大節傳》:「大節字信之,代州五臺人。擢天德 三年進士第,調崞縣丞。海陵修汴京,以大節領其役。 世宗改元於遼東,隨例補尚書省令史,擢祕書郎、大 理司直、左警巡使。以杖殺豪民,為有司所劾,解職。未 幾,授同知洺州防禦使事,入為太府丞、工部員外郎, 進郎中,改戶部,授工部侍郎,改戶部。世宗東巡,徙太」 府監,尋為宋生日使,還授橫海軍節度使。章宗即位, 擢中都路都轉運使,徙知大興府事,治有能名。閱歲, 移知廣寧府。請老,授震武軍節度使。乞致仕,許之。承 安五年,卒。大節素廉勤好學,能勵勉後進,又善奕碁, 當世推為第一。

張汝霖

按《金史張浩傳》:「浩子汝霖,字仲澤,少聰慧好學。浩嘗 稱之曰:『吾家千里駒也』。」貞元二年,賜呂忠翰牓,下進 士第,特授左補闕,擢大興縣令,再遷禮部員外郎,翰 林待制。大定八年,除刑部郎中。明年,授太子左諭德, 擢刑部侍郎,以憂解,起復為太子詹事,遷太子少師, 改中都路都轉運使,太子少師,俄轉吏部,為御史大 夫。坐「失出大興推官高公美罪」,謫授棣州防禦使。頃 之,復為太子少師,拜參知政事。二十五年,章宗以原 王判大興府事,上命汝霖輔導。尋坐擅支東宮諸皇 孫食料,奪官一階。久之,遷尚書右丞。二十八年,進拜 平章政事,封芮國公。世宗不豫,與太尉徒單克寧、右 丞相襄同受顧命。章宗即位,進封莘。明昌元年十二 月卒,諡曰「文襄。」

張萬公

按《金史張萬公傳》:「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 悟,喜讀書。父彌學,夢至一室,牓曰『張萬相公讀書堂。 已而萬公生,因以名焉。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新鄭 簿,以憂去。服闋,除費縣簿。大定四年,為東京辰淥鹽 副使,課增,遷長山令。久之,補尚書省令史,擢河北西 路轉運司都勾判官,改大理評事,四遷侍御史、尚書』」 右司員外郎,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尋遷刑 部侍郎。章宗即位,初置九路提刑司,選為南京路提 刑使,以治最遷御史中丞,為彰國軍節度使。明昌二 年,知大興府事,拜參知政事。踰年,以母老乞就養。四 年,授知東平府事,移鎮濟南,以母憂去職。卒哭,詔起 復,拜平章政事。躐遷資善大夫,封壽國公。泰和元年, 連章請老,不許。遷榮祿大夫,賜其子進士及第。三年 正月,章再上,不允,加銀青光祿大夫。三月,求去甚力, 上知其不能留,加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六年,南鄙用 兵,特起萬公知濟南府、山東路安撫使。宋人請和,復 乞致仕,許之。泰和七年薨,諡曰「文貞。」

張汝弼

按《金史張汝弼傳》:「汝弼,字仲佐,父元徵,彰信軍節度 使,元素之兄也。汝弼初以父蔭補軍,正隆二年,中進 士第,調瀋州樂郊縣主簿。世宗納元徵女為次室,是 為元妃。世宗即位於遼陽,汝弼與叔元素俱往歸之, 擢應奉翰林文字,轉右司員外郎。母憂去官,起復,累 遷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進拜尚書左丞。久之,坐擅」 增諸皇孫食料,削官一階。汝弼在病告,上謂宰相曰: 「汝弼久居執政,練習制度,頗能斟酌人材,而用心不 正。」乃罷為廣寧尹。汝弼為相,不能正諫,上所欲為,則 順而導之,所不欲為,則微言以觀其意。上責之,則婉 辭以引過,終不忤之也。二十七年,薨。

張暐

按《金史張暐傳》:「暐字明仲,莒州日照縣人,博學該通。 登正隆五年進士,調陳留主簿,淄州酒稅副使,遷昌 樂令,改永清令,補尚書省令史,除太常博士。丁父憂。 服除,調山東東路轉運副使,入為太常丞。章宗冊為 皇太孫,為左贊善,轉左諭德,充宋國報諭使使。還,遷 太常少卿,改禮部郎中,遷右諫議大夫。承安三年為」 御史大夫,明年,坐奏事不實,奪一官,解職。起為安武 軍節度使,致仕。暐歷太常禮部二十餘年,最明《古今 禮》學家法,為士族儀表。

張僅言

按《金史張覺傳》:「覺子僅言,幼名元奴。宗望攻下平山, 僅言在襁褓間,里人劉承宣得之,養於家,其鄰韓夫 人甚愛之。年數歲,因隨韓夫人得見貞懿皇后,留之 藩邸。稍長,侍世宗讀書,遂使僅言主家事,繩檢部曲, 一府憚之。世宗即位,除內藏庫副使,轉少府監丞。僅 言能心計,世宗倚任之。六年,提舉修內役事,遷少府」 監,護作太寧宮。十七年,復提點內藏典。領昭德皇后 山陵,遷勸農使,疾卒。

張景仁

按《金史張景仁傳》:「景仁字壽甫,遼西人。累官翰林待 制。大定五年,為翰林直學士。七年,遷侍講,八年,為詳 讀官,遷翰林學士,同修國史。久之,轉承旨,改河南尹。 二十一年,召為御史大夫。元忠尚豫國公主,怙寵自 任,倨慢朝士,景仁劾之,朝廷肅然。是歲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