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無擅入其地,高麗以安。帝伐宋,至閬州,授安撫使。世 祖即位,授同僉土蕃經略使。至元六年,安南入貢不 時,以庭珍為朝列大夫、安南國達魯花赤。至安南,世 子光昺立,受詔,庭珍責之,光昺惶恐,下拜受詔。明年, 遣使隨庭珍入貢。庭珍見帝,以所對光昺之言聞,帝 大悅,授襄陽行省郎中。襄陽降,以功遷中順大夫,遙 授知歸德府、行樞密院經歷。諸軍南渡,復為行省郎 中,俄授襄陽總管,改郢、復二州達魯花赤。宋平,遷平 江路達魯花赤,改同知浙東宣慰使司事,未行,拜大 司農卿。連居親憂,起復南京路總管,兼開封府尹,卒 於官。庭珍性清慎,丞相伯顏嘗語人曰:「諸將渡江,無 不荒貪,唯我與國寶始終自守。」聞者以為知言。

張庭瑞

按《元史張庭珍傳》:「庭珍弟庭瑞,字天表,幼以功業自 許,兵法、地志、星曆、卜筮無不推究。以宿衛從憲宗伐 蜀,為先鋒。中統二年,授元帥府參議,留戍青居。諸軍 攻開州、達州,庭瑞將兵築城虎嘯山,扼二州路。宋將 夏貴以師數萬圍之,堅守踰月。庭瑞度宋兵稍懈,夜 劫貴營,宋兵驚潰,殺都統欒俊、雍貴、胡世雄等五人」, 斬千餘級。以功授奉議大夫、知高唐州。改濮州尹,遷 陝西四川道按察副使。政過於猛,上官弗便,陷以罪。 徙四川屯田經略副使,東西川行樞密院。發兵圍重 慶,朝廷知庭瑞練習軍事,換成都總管。蜀平,陞諸蠻 部宣慰使,授敘州等處蠻部宣撫使,改潭州路總管。 時湖廣省臣方剝民為功,庭瑞知不可拒,乃辭歸關 中。三年思成都,遂從漢中分家奴往居焉。以疾卒。

張榮

按《元史張榮傳》:「榮字世輝,濟南歷城人,狀貌奇偉。金 季,山東群盜蜂起,榮率鄉民據濟南黌堂嶺,眾稍盛, 遂略章丘、鄒平、濟陽、長山、辛市、蒲臺、新城及淄州之 地而有之。歲丙戌,東平、順天皆內屬,榮遂納款,授金 紫光祿大夫,山東行尚書省,知濟南府事。世祖即位, 封濟南公,致仕,卒。子七人:長邦傑,襲爵,先卒;邦直,行」 軍萬戶;邦彥,權濟南行省;邦允,知淄州;邦孚,大都督 府郎中;邦昌,奧魯總管;邦憲,淮安路總管。孫四十人, 宏襲邦傑爵。

張弘略

按《元史張柔傳》:「弘略字仲傑,柔第八子也。有謀略,通 經史,善騎射。嘗從柔鎮杞,徙亳。歲乙卯,入朝,憲宗授 金符,權順天萬戶。柔既致仕,授弘略順天路管民總 管行軍萬戶。中統三年,李璮反誅。追問當時與璮通 書者,獨弘略書皆勸以忠義,事得釋。朝廷懲璮叛逆, 務裁諸侯權,因解弘略兵職,宿衛京師,賜只孫冠服」, 以從宴享。至元三年,城大都,佐其父為築宮城總管。 八年,授朝列大夫,同行工部事。十三年,城成,授中奉 大夫、淮東道宣慰使。十六年,遷江西宣慰使,以疾歸 亳。二十九年,見世祖於龍虎臺,特命為河南行省參 知政事。元貞二年卒。諡忠毅。子三人:玠、瑾、琰。

張弘範

按《元史張弘範傳》:「弘範,字仲疇,柔第九子也。善馬槊, 頗能為歌詩。年二十時,兄順天路總管弘略上計壽 陽行都,留弘範攝府事,吏民服其明決。中統初,授御 用局總管。三年,改行軍總管,從親王哈必赤討李璮 於濟南。至元元年,授順天路管民總管。二年,移守大 名。六年,括諸道兵圍宋襄陽,授益都淄萊等路行軍」 萬戶。十一年,丞相伯顏伐宋,弘範率左部諸軍,循漢 江,東略郢西南,攻武磯堡,取之。北兵渡江,弘範為前 鋒,轉戰而前,長驅至建康。十二年,宋師敗,追至圌山 之東,奪戰艦八千艘,俘馘千數,上其功,改亳州萬戶, 後賜名拔都。十三年,台州叛,討平之。十四年,師還,授 鎮國上將軍、江東道宣慰使。十五年,授蒙古漢軍都 元帥。十六年十月,入朝,未幾疾作,卒。諡「武略。」至大四 年,改諡「忠武。」延祐六年,加封淮陽王,諡「獻武。」

張晉亨

按《元史張晉亨傳》:「晉亨,字進卿,冀州南宮人也。其兄 顥,安武軍節度使,西征戰沒。歲戊寅,太師、國王木華 黎承制,署晉亨襲顥爵。晉亨涉獵書史,小心畏慎,臨 事周密。從國王孛羅征益都,以功遷昭毅大將軍,領 恩州刺史,再遷鎮國大將軍。甲午,入覲,命為東平路 行軍千戶,權知東平府事。歷七年,吏畏而民安之。憲」 宗即位,入覲,改恩州管民萬戶。中統三年,李璮叛,晉 亨從嚴忠範戰於遙牆,濼勝之,改本道奧魯萬戶。四 年,授金虎符,分將本道兵充萬戶,戍宿州。至元八年, 改懷遠大將軍、淄萊路總管軍事。十一年,詔伐宋,晉 亨在選中,聞命就道,分道由安慶渡江。丞相伯顏留 之,戍鎮江。兼與民政,壹以鎮靜為務。戰焦山、瓜洲,皆 有功。十三年,卒於官。

張惠

按《元史張惠傳》:「惠字廷傑,成都新繁人,宋尚書右僕 射商英之裔孫也。其先徙居青河,後徙蜀。歲丙申,惠 年十四,兵入蜀,被俘至杭海。居數年,盡通諸國語。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