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元史張思明傳》:「思明,字士瞻,其先獲嘉人,後徙居

輝州。思明穎悟過人,讀書日記千言。至元十九年,由 侍儀司舍人辟御史臺掾,又辟尚書省掾,擢為大都 路治中。思明固辭,乃改湖廣行省都事。元貞元年,召 為中書省,檢校六曹,無滯案,遷戶部主事。大德初,擢 左司都事。五年,轉吏部郎中。九年,改集賢司直。十年」, 除江浙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至大三年,遷兩浙鹽 運使,未上,入參議樞密院事,改中書省左司郎中。皇 慶元年,再授兩浙鹽運使。二年,召為戶部尚書。延祐 元年,進參議中書省事。三年,拜中書參知政事。仁宗 即位,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構讒間,出為工部尚書。 帝問左右曰:「張士瞻居工部,得無怏怏乎?」對曰:「勤政 如初。」帝嘉嘆之,命授宣政院副使。五年,除西京宣慰 使,拜中書參知政事,陞左丞。及拜住為左丞相,與帖 木迭兒各樹朋黨,賊害忠良,誣以不支蒙古子女口 糧,餓死四百人,遂廢于家。天曆元年,起為江浙行中 書省左丞。二年,復以中書左丞召入覲,移告去。《重紀》, 至元三年卒。思明平生不治產、不畜財。尢明於律;與 謝仲和、曹鼎新同稱「三絕。」諡「貞敏。」

張孔孫

按《元史張孔孫傳》:「孔孫,字夢符,其先出遼之烏若部, 為金人所并,遂遷隆安。父之純,為東平萬戶府參議, 夜夢謁孔子廟,得賜嘉果。已而孔孫生,因丐名於衍 聖公,遂名今名。既長,以文學名,辟萬戶府議事官。廉 希憲居政府,辟為掾。及安童為相,尢禮重之,授戶部 員外郎,出為南京總管府判官,僉四川道提刑按察」 司事,尋陞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遷浙西,改同知保 定路總管府事,俄拜侍御史,行御史臺事。至元二十 二年,除禮部侍郎,尋陞禮部尚書,擢燕南提刑按察 使。二十八年,改肅政廉訪司使,拜僉河南江北行中 書省事。亡何,除大名路總管,大興學校,擢淮東道肅 政廉訪司使。召還,拜集賢大學士。久之,請老還家,拜 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致仕。大德十一年,卒。孔孫 素以文學名,且善琴,工畫山水竹石,而騎射尢精。及 其立朝,讜言嘉論,有可觀者,士論服之。

張孝忠

按《元史張萬家奴傳》:「萬家奴子孝忠,為船橋萬戶,少 從父軍中,好攻戰。至元二十二年,加明威將軍。二十 七年,詔從西征,至沙、瓜諸州,還,賜虎符,僉書四川等 處行樞密院事。院罷,以本軍萬戶鎮成都,卒。」

張伯淳

按《元史張伯淳傳》:「伯淳字師道,杭州崇德人。少舉童 子科,以父任,銓授迪功郎、淮陰尉,改揚州司戶參軍。 尋舉進士,監臨安府都稅院,陞觀察推官,除太學錄, 入本朝。至元二十三年,授杭州路儒學教授,遷浙東 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為福建廉訪司知事,進 階奉訓大夫。謁告以歸,授慶元路總管府治中。行省」 檄按疑獄,衢、秀皆得其情。大德四年,即家拜翰林侍 講學士。明年造朝,扈從上都。又明年卒。

張閏

按《元史張閏傳》:「閏,延安延長縣人,隸軍籍。八世不異 爨,家人百餘口,無間言,室無私藏。閏兄顯卒,即以家 事付姪聚,聚辭曰:『叔,父行也,叔宜主之』。閏曰:『姪,宗子 也,姪宜主之』。」相讓既久,卒以付聚。至元二十八年,旌 表其門。

張昇

按《元史張昇傳》:「昇字伯高,其先定州人,後徙平州。昇 幼警敏過人,既長,力學工文辭。至元二十九年,用薦 者授將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預修《世祖實錄》。陞 應奉翰林文字,尋陞修撰,歷遷太常博士。至大初,改 太常寺為太常禮儀院,即除昇為判官。久之,外補知 汝寧府。部使者舉治行為諸郡最,歷江西行省左右」 司郎中,除紹興路總管。昇既謹於繩吏,又果於去民 瘼,故人心悅服。歷湖北道廉訪使、江南行臺治書侍 御史,召為參議中書省事,改樞密院判官,尋復中書 參議。至治二年,拜治書侍御史。明年,出為淮西道廉 訪使。泰定二年,拜陝西行省參知政事,尋遷遼東道 廉訪使,召拜侍御史。天曆初,出為山東道廉訪使。踰 年,召為太禧院副使,除河南省左丞,復遷淮西道廉 訪使,乞致仕。至順二年,復起為集賢侍講學士。元統 元年,告省先墓歸。至正元年,卒,諡文襄。

張復

按《萬姓統譜》:復字剛父,博學工詩文,與趙子昂、牟應 龍輩,號「吳中八俊。」

張文瑞

按《萬姓統譜》:「文瑞,真定人。時方用武,文瑞在軍中,日 以文章自隨。至元初,授棠邑尹,清介自立。及代父老 借留,適京師,始立總管。召為經歷,政聲益聞。歷遷同 知濬州事。首葺廟學,作興士類。子淵,亦知濬州。」

張樞

按《萬姓統譜》:「樞字子長,金華人。聰慧爽朗,于書無所